陵墓規制
蕭秀為梁文帝第七子,封散騎常侍、司空、安成郡王。神道石刻設定四碑,在
南朝較為罕見,因當世高才王僧孺、陸亻垂、劉孝綽、裴子野各制雄文而不相上下,遂四碑並建,形成空前絕後的奇觀。蕭秀墓南向偏東40度,墓前神道石刻現存石辟邪2,石柱2,石碑4,共3種8件,東西對立。
自南起,第一對為二辟邪。東辟邪長3.58米、寬1.55米、高2.94米,較完整;西辟邪長3.28米、寬1.55米、高3米、座高0.1米,臀、背部微殘。兩辟邪均為雄獸,無角,體形碩壯,昂首吐舌,頸粗短,頭有鬣,翼作三翎,頂及脊有凹道,通體長毛捲曲,足趾五爪。
第二對為石碑,現僅存龜趺2,殘碑1。東龜趺高1.02米、寬1.43米、長3.54米;西龜趺高1米、長2.7米、寬1.49米。殘碑倒埋地下,於1957年整修石刻時發現,殘約四分之一,斷為三,部分文字剝蝕難辨。
第三對為石柱,東石柱僅存柱座,座高0.66米、長1.45米,四周雕有紋飾。西石柱柱身高3.86米、柱礎高0.76米、通高4.62米,上覆寶蓮蓋已無存,蓋上小石辟邪現存
南京博物院。柱表作瓦楞紋,上部飾繩索紋和交龍紋,柱礎裂為兩半。
第四對為石碑。東碑高4.15米、寬1.46米、厚0.31米、座高1.01米、長3.37米、通高5.16米,碑側浮雕已漫漶不清,中部有裂縫;西碑高4.1米、寬1.44、厚0.32米、座高1.02米、長3.07米,通高5.12米,碑身剝蝕嚴重,正面碑文難辨,碑陰尚有門生官吏數十餘人的姓名依稀可辨,該碑為彭城劉孝綽撰文,吳興貝義淵書寫,為研究南朝小楷的重要實物資料。碑額上書“梁故散騎常侍司空安成康王之碑”,碑頂飾雙螭互動盤繞,額空一孔,額面浮雕騰躍雙螭,碑側浮雕珍禽、瑞獸等圖案。
文物價值
蕭秀墓石刻不僅遺存最豐,而且布局最完整,堪稱
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代表作。1974年10月至1975年1月,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管會在甘家巷發掘大小墓葬38座,其中,距石刻1000米處的六號墓,經考證為
蕭秀墓。墓為橢圓形單室穹窿頂磚室墓,有石墓門和石門拱,拱上有浮雕,墓前有長排水溝。墓因遭嚴重破壞,出土文物甚少,兩塊墓誌已漫漶難識。1988年,被列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甘家巷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