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人民廣播電台

蕪湖人民廣播電台

蕪湖人民廣播電台成立於1951年12月28日。其前身是皖南人民廣播電台,播音覆電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蕪湖人民廣播電台
  • 外文名:Wuhu people's Broadcasting Station
  • 成立於:1951年12月28日
  • 廣播頻率:3個
概述,歷史,建國之初,改革開放,特色節目,

概述

蕪湖人民廣播電台主要為新聞頻率、交通經濟頻率、音樂故事頻率等3個廣播頻率。
蕪湖新聞廣播頻率是蕪湖市歷史最久的廣播頻率,具有極強的導向性,在蕪湖及周邊地區有廣泛的影響。新聞頻率的節目設定以新聞性、社會性及服務性為主,聽眾以政府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及具有一定文化層次,關心城市發展的人群為主。尤其是《天天熱線》、《今日家園》、《與你同行》等品牌欄目,上傳民聲下達政意,在聽眾中具有很強的號召力。

歷史

建國之初

1951年下半年,皖北,皖南兩行署遷到合肥合署辦公。同年12月28日,皖南人民廣播電台在蕪湖停止播音.留下部分人員和全部設備籌辦蕪湖人民廣播電台,並於皖南人民廣播電台停播的當天,用"蕪湖人民廣播電台"呼號繼續播音。
蕪湖人民廣播電台
蕪湖人民廣播電台屬中共蕪湖市委領導.台內設:台務辦公室,編輯室,新聞組,經濟生活組,文藝組,播音組,工務室,增音室,傳達室和服務部.工作人員有42人。
1952年上半年,中共蕪湖市委決定創辦《蕪湖大眾》報,同市電台聯合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同年7月1日,報紙正式創刊.鑒於既辦報紙又辦廣播,工作十分緊張.為集中精力辦報,1953年3月1日,蕪湖人民廣播電台停播.電台部分人員調往華東人民廣播電台和安徽人民廣播電台,部分人員留下繼續辦報.廣播設備分別移交給安徽人民廣播電台和蕪湖市文化館辦有線廣播。
建國初期的蕪湖人民廣播電台,每天播音3次,共8個小時.自辦節目有:《新聞》,《工人節目》,《婦女節目》,《學生節目》,《兒童節目》,《講座》,《文藝節目》,《聽眾服務》等.這期間的宣傳較多地運用了廣播大會形式.在1952年的頭兩個月,就舉辦10次廣播大會,每次收聽人數均在1.5萬到3萬人之間.這年4月5日,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歸國代表團和朝鮮人民訪華代表團華東分團離開蕪湖前夕,市電台舉辦的《臨別廣播晚會》,氣氛十分熱烈。
1958年7月1日,蕪湖人民廣播電台恢復播音.發射功率500瓦,頻率1490千赫.內設機構有:編輯部,播音組,機務組,服務部.有工作人員40人.電台和發射台都設在市區勞動路35號一個院落里。
蕪湖人民廣播電台重建後,自辦節目有:《蕪湖新聞》,《蕪湖在躍進》,《知識就是力量》,《人民子弟兵》,《對農村廣播》,《職工家屬》,《衛生與健康》,《天氣預報》,《文藝節目》等.每天播音3次,共8小時10分,轉播與自辦節目各占一半.當時蕪湖地區有16個縣,有半數的縣能聽到該台的廣播。
1963年,蕪湖人民廣播電台在國民經濟調整中,再次停播.其設備用來改辦轉播台.

改革開放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根據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1980年下半年,經廣播電視部批准,恢復蕪湖人民廣播電台.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籌備,中斷16年之久的蕪湖人民廣播電台,又於1981年元旦正式恢復播音.發射功率1千瓦,頻率1494千赫.台址仍在勞動路35號。
蕪湖人民廣播電台再次恢復後,蕪湖市編制委員會在市廣播站原有62人的基礎上,又給增加15個事業編制.下設機構有:辦公室,編輯部,播出部,發射部(對外仍保留實驗台名稱),有線廣播管理站.1988年,改為:辦公室,編輯部,文藝部,技術部。
蕪湖人民廣播電台恢復後,自辦的節目有:《蕪湖新聞》,《簡明新聞》,《江城漫談》,《蕪湖在前進》,《農村顧問》,《為您服務》,《廣告》等.起初幾年,每年平均播出各類稿件7000多件,其中訊息占40%,各類專題占60%.1984年以後,新聞由原來的1檔,增加到3檔.平均每年播出稿件9000多篇,比1983年前,增加29%.同時,還擴大新聞橫向聯繫,參與77 上海,南京經濟協作區宣傳報導活動,增辦了《來自兄弟台的訊息》,《各縣站聯播》等節目.並不斷向全國120多家電台發稿,先後被採用238篇,提高了蕪湖在全國的知名度.錄音特寫《一個殘疾人的追求》獲1987年全國廣播青年節目一等獎.專題節目,陸續作了調整.到1988年,辦有《今日蕪湖》,《鄉鎮園地》,《青年之友》,《星期天半小時》,《法律之聲》等8個專題.其中《鄉鎮園地》,受到華東地區城市電台新聞宣傳經驗交流會和新華社的好評.《空中信箱》節目播出的《給蕪湖三中趙宏同學的回信》獲1986年全國廣播青年節目一等獎.文藝節目,由過去在外地翻錄,逐步轉為以自辦為主,節目也由3檔增加到14檔.到1988年,辦有:《音樂》,《文學》,《戲曲》,《每周一歌》,《影劇訊息》,《小說連播》,《戲曲專題》,《音樂專題》,《聽眾點播》,《廣播劇場》,《每周一曲》,《文化之窗》,《空中影劇院》,《蕪湖文苑》,《文學欣賞》,《1494音樂廳》,《戲曲愛好者》,《小說故事會》,《逍遙音樂會》等節目。

特色節目

《空中信箱》.該節目開辦於1988年7月11日,是一個以新聞性為主,服務性為輔的主持人專題節目.實行編,采,制,播一條龍.每周2檔,每檔10分鐘.設有:《意見箱》,《回音壁》,《大家議》,《江城瞭望》,《對話窗》,《服務台》等6個專欄.經常有選擇地播發,回答聽眾來信,宣講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反映民眾的建議,意見和批評,督促有關部門解決民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這個節目由於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開辦以來一直較受民眾歡迎。
《天南地北》,1981年開辦,每天1檔,每檔5分鐘,重播2次.內容是資料性趣味珍聞,廣集於全國報紙雜誌.由於匯天下之奇,擷四海之趣,聽眾可了解各種奇聞異事,開闊眼界,拓寬思維.成為該台整個節目的"味素",擁有一個很大的聽眾層.應一些聽眾要求,將該節目播出的稿件精選彙編成書,1988年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書名為《千奇百趣》,計22萬多字,發行2萬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