蕕葉醉魚草(蕕葉醉魚草)

蕕葉醉魚草(蕕葉醉魚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蕕葉醉魚草,拉丁文名:Buddleja caryopteridifolia W. W. Smith. 馬錢科醉魚草屬灌木,高約1米;小枝圓柱形,棕灰色,被毛,漸變光滑。葉長卵形,長3—4厘米,寬1—1.5厘米,兩面密被星狀柔毛,邊緣具粗芽齒,頂端鈍尖,基部圓形或楔形;葉柄長達1厘米,被毛。總狀聚傘花序,生於葉枝頂端,長5—6厘米,密被柔毛,具多枚苞片。花淡紫色,芳香,基部具線狀苞片,花萼長約3毫米,密被星狀長柔毛,裂片三角形;花冠長6—10毫米,花冠管外面被毛,稠密,裂片近圓形,直立,花冠管內部被疏毛;雄蕊著生花管中部;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端具尖頭;子房長圓形,長約2毫米,被毛;花柱極短,被毛;柱頭頭狀。蒴果長圓形,長4—5毫米,被毛,無宿存花柱。 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產永勝、麗江,生於海拔2600米的千山坡上。模式標本采自永勝。 本種外形象皺葉醉魚草Buddleja crispa Benth.但花序較小而花疏,苞片多數,通常長於花冠而不同。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灌木,高0.3-2米。枝條通常對生,圓柱形或近圓形,灰色或灰黑色;幼枝、葉片兩面、葉柄、花序、花萼外面和花冠外面均密被灰白色星狀短絨毛;老枝無毛或近無毛。
蕕葉醉魚草蕕葉醉魚草
葉:葉對生,葉片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有時卵狀披針形,長4-6厘米,寬3-4厘米,頂端鈍或圓,基部寬楔形、近截形或近圓,邊緣具粗而不規則的鈍鋸齒;側脈每邊3-6條;葉柄長2-10毫米。
花: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長4-8厘米,寬1-1.5厘米;序梗長1-3厘米;花梗長約1毫米;小苞片多而密,線狀披針形,長達2厘米;花萼筒狀,長3-5毫米,內面無毛,花萼管長約3毫米,花萼裂片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冠紫紅色,後變淡藍色,長約1厘米,花冠管圓筒狀,長6-10毫米,直徑約1.5毫米,內面被星狀柔毛至近無毛,花冠裂片近圓形,長和寬2-4毫米,內面無毛;雄蕊著生於花冠管內壁中部,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頂端常有尖頭;子房卵形,長約1.5毫米,被白色星狀毛,花柱圓柱形,長約1毫米,柱頭長圓狀,長約1毫米。
果:蒴果卵形,長約5毫米,近無毛,褐色。
花果期:花期3-9月,果期7-12月。

生長環境

生海拔1 500-3 400米山地路旁或乾旱河谷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雲南和西藏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維西斷山。

變種

  • 蕕葉醉魚草(原變種)
    本種外形像皺葉醉魚草 Buddleja crispa Benth., 但本種的葉脈明顯,花序較短小或簇生,小苞片多而密,比花冠長(長達2厘米)。而皺葉醉魚草的葉脈不明顯,花序較長而大,小苞片稀少,且比花冠短(長4毫米以下)。
  • 簇花醉魚草(變種)山龍草(雲南中甸)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不同在於本變種的葉較小,長1-2厘米,寬5-10毫米;花序短,長1.5-2.5厘米,通常2-4個簇生;花冠管內面通常無毛。
    產於甘肅、四川和雲南,生海拔1 700-3 200米山地路旁或乾旱河谷灌木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寧蒗。

藥用價值

供藥用,花苞有潤肝明目、散風去翳之功效。根可治腎虛、眼霧、見風流淚及白帶病等。
【生境分布】四川
【性味歸經】 甘,平,微寒。
功能主治】花苞能潤肝明目,散風去翳。主治急性結膜炎弱視及視盲。根治腎虛眼霧,見風流淚及白帶。
【用法用量】 花苞1~3錢。根1兩。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