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白黴病

蕎麥白黴病

初發病時在葉面產生淺綠色或黃色無明顯邊緣的斑駁,病斑擴展有時受葉脈限制。葉背面生白色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蕎麥白黴病
  • 外文名:Ramularia anomala Peck
  • 病害類型:真菌
  • 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主要危害作物:蕎麥
  • 病原中文名:異形柱隔胞
  •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侵害葉片
為害症狀,形態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葉背面生白色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形態特徵

子實體生在葉背,子座僅數個細胞分生孢子梗無色,密集,無隔膜,頂端偶而分枝,無膝狀節,頂端圓形,大小15~60×2~3(μm);分生孢子數個串生,單胞端尖,無色透明,最上部的分生孢子頂端呈鈍圓形,大小12~18×3~4(μm)。

傳播途徑

中國南方該病終年存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水滴濺射輾轉傳播,不存在越冬問題;北方則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土表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病部產生的孢子又借氣流及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再侵染。

發病條件

濕度是該病發生擴展的決定性因素,雨水頻繁的年份發病重。

防治方法

(1)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
(2)適當密植,避免澆水過量。
(3)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