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廣靈苦蕎形狀為圓三棱形或錐狀三棱形,上有三棱三溝,溝棱相同,棱圓鈍;籽粒色澤呈黑褐色或灰褐色;外皮微苦,無氣味。廣靈苦蕎果皮厚為103至148微米,皮殼約占果實重量的25%-30%;籽粒長度為4.21毫米至7.23毫米,千粒重為12克至24克;蛋白質含量(%)為9.5至10.9;總黃酮含量(毫克/千克)為480至563;硒含量(毫克/千克)為0.003至0.008;鐵含量(毫克/千克)為45至53.7;膳食纖維(%)為11.0至13.67。
藥用價值
苦蕎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藥食兩用作物,據《本草綱目》記載:苦蕎味苦,性平寒,能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煉五臟渣穢;在《千金要方》《中藥大辭典》及相關文獻中對苦蕎都有記載:可安神、活氣血、降氣寬腸、清熱腫風痛、祛積化滯、清腸、潤腸、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過敏、強心、減肥、美容等功效。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廣靈縣域平均海拔1650米,地勢半山半川,西高東低,境內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種地貌類型,黃土分布廣泛。全縣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最高點為六棱山(於陽高縣的界山)海拔2375米,最低點是壺流河出縣境處為海拔930米左右。全縣平面形態呈現不規則的正七邊形,西、南、北三面環山,均為恆山山系。境內山嶺縱橫,山高坡陡,東西由石梯嶺相隔,形成嶺東、嶺西兩大平川,並構成了壺泉、南村、斗泉、望狐四塊盆地。壺流河橫貫西東,在嶺東又有河南、河北之分。中、東部為壺流河谷地,地勢平坦,自然土壤為沖積土,土壤肥沃,有機含量高,為全縣主要產糧區。褐土-系廣靈縣主要土類,主要分布在望狐鄉以東的廣大地區,占總土地面積的79.01%,其中包括:山地褐土(分布於望狐、南村、宜興、加斗鄉南部山區,占44.81%)、淡褐土性土(分布於梁莊、斗泉鄉大部分和作疃、蕉山鄉及壺泉鎮北部村莊的黃土丘陵區,占22.48%)、淡褐土(分布於壺泉、加斗、宜興、蕉山、作疃、南村等鄉鎮的平川區,占10.76%)、草甸淡褐土四個亞系。
水文情況
廣靈縣水資源特點是:以壺流河為界,南多北少;中下游較多,上游較少;川區較多,丘陵較少;依照不同形式的存在,可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兩大類。縣域內僅有一條河-壺流河,屬永定河水系,桑乾河支流,源於廣靈縣與渾源縣分界處的大石頭嶺,從劉子進始入境內,經望狐、梁莊、南村、作疃、壺泉、加斗、蕉山等鄉鎮,由西向東橫貫全境,流入蔚縣境內。境內河長66公里,流域面積1330平方公里,河流縱坡4.3%。年流量(非灌溉期)1.6立方米/秒。
氣候情況
廣靈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3-5月),受西北變性氣團影響,氣候乾燥多風沙,溫度回升稍慢;夏季(6-8月),受東南濕氣影響,溫度升溫快,雨量多而集中;秋季(9-11月),日照時間減少,溫度下降,前段雨量多,後段急劇減少,多晴朗涼爽天氣;冬季(12-2月),受西北大陸氣團籠罩,天氣乾燥多風、寒冷少雪。年平均日照時數2854小時,接受太陽總輻射熱量141.06千卡/平方厘米。年氣溫平均7℃左右,一月-11.5℃,七月均溫22.6℃,極端最高氣溫37.4℃,最低-34.9℃。年均濕度56%,年均風速2.5米/秒;年均降雨量408.8毫米,夏季最多,平均降水量226.0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61%左右,春季降雨58.4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16%,秋季降雨80.1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22%。年均無霜期134天,土地封凍一般始於10月中下旬,直至翌年3月中旬解凍,適宜種植苦蕎。
歷史淵源
大同有著悠久的苦蕎種植傳統,宋代,金沙灘大戰作為軍糧濟軍,後又進貢御用。
2002年,大同市從各地引進的苦蕎品種進行初步觀察鑑定。
2003-2004年,大同市選擇黔威2號、九江苦蕎、鎮巴苦蕎、榆6-21、KP9920、四蕎1號、晉蕎2號、黑豐1號8個品種進行產量比較試驗。
2017年,廣靈縣承辦了大同雜糧產業暨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研討會,牽頭實施“大同好糧”項目,與山西農業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開展原糧食品化技術攻關,推動農業向“高精尖”華麗轉身,打造了“富硒”小米、“野生黑豆”豆製品等一批“廣字號”功能性產品。
生產情況
2016年底,大同市廣靈縣廣靈苦蕎保護面積4000公頃,年生產總量13000噸。
截至2017年,大同市廣靈縣苦蕎等雜糧種植面積擴大到20萬畝,精加工達3.2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13.2億元,農民戶均增收1200元。
產品榮譽
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廣靈苦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以及廣靈苦蕎特定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經廣靈縣農業局研究決定,並廣泛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劃定廣靈苦蕎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域內的作疃鄉、蕉山鄉、望狐鄉、梁莊鄉、斗泉鄉、壺泉鎮6個鄉鎮,65個行政村(社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1'-114°24',北緯39°35'-39°55'之間。
質量技術要求
廣靈苦蕎產品外觀特徵、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農殘限量和重金屬殘留指標必須符合《GB/T10458-2008蕎麥》、《GB2715-2005糧食衛生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規定,生產過程中的灌溉用水符合《GB5084-201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生產過程管理、生產技術要求、肥料施用、包裝貯藏等管理應符合《DB51T_812-2008苦蕎麥生產技術規程》及農業部有關規定。
(1)產地選擇及特定要求生產場址應位於本規定第1條“地域範圍”規定區域範圍內,海拔930米至1600米,土壤類型為山地褐土、淡褐土性土和淡褐土。苦蕎麥種植產地應距交通主幹線不得不小於5千米,距工業污染不得不小於30千米。上風源不得有煙塵污染源,上水源不得有污水源。周圍空氣品質符合GB3095《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空氣品質功能區二類區的要求,水質應符合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的水質要求。
(2)品種選擇及特定要求廣靈苦蕎品種為:黑豐1號,即由山西省農科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在廣靈有機種子培育基地的苦蕎品種。播種用種應選擇新種子和籽粒飽滿的種子,貯存2年、甚至1年的種子萌發質量較低。播種前2-3天曬種,殺滅細菌,促進種子體內酶的活性,使種子播入土中能及時吸收膨脹,提高出苗率。
(3)生產技術過程控制
①播種時間:播種期宜選擇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②播種方式:一般採取點播和條播。
③播前準備:將地塊清理乾淨,耕鬆土壤,打細整平保墒,耕深一般以15-20厘米為宜,不超過25厘米。
④播種深度:播種深度一般以4-6厘米為宜,要根據土壤水分、土質等情況而定。砂質土和旱地可適當深一些,粘土和墒情好時可稍淺些,並要視墒情適當整壓。
⑤播種量:苦蕎麥適宜播種量為:籽種千粒重32克為3千克/畝,籽種千粒重20克為2千克/畝。
⑥種植密度:苦蕎麥留苗密度以4-5萬株/畝為宜;條播行距30-33厘米,株距4-4.5厘米。
⑦基肥和追肥苦蕎麥播種前,將農家土雜肥直接施於條播溝或點播窩內,農家土雜肥施用量為7500千克/平方公頃-10500千克/平方公頃,作為苦蕎麥生長的基肥。苦蕎麥出苗後,幼苗2-3片真葉時,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糞肥,用水稀釋,糞水比例為1:10;當苦蕎麥苗達5-7片真葉(現蕾前),結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糞肥,用水稀釋,糞水比例為1:5。
⑧培土和除草苦蕎麥第二次中耕除草時,應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培土高度應根據植株高矮,植株較高的適當培高些,植株較矮的培低些,一般培土高度10厘米-17厘米為宜,防止植株後期倒伏。第一次中耕除草應選擇在苦蕎幼苗2-3片真葉時進行,因嫩苗較小,根系開始發育,尚不發達,可以深耕,深度7厘米-10厘米為宜;第二次中耕除草應選擇在苦蕎麥苗達5-7片真葉(現蕾前),此時根系發達,鋤草不易過深,避免破壞根系,結合第二次追肥、培土,促進苦蕎麥迅速生長,形成壯苗。
⑨灌溉苦蕎麥怕澇怕旱,尤其是開花結籽時旱、澇都會減產,應特別注意土壤墒情,乾旱時及時向溝內灌水,以不滿過廂面為宜。連續降雨時應及時排除溝內積水。
⑩病蟲害防治苦蕎麥常見病害主要是輪紋病、褐斑病、白黴病、立枯病;在苦蕎麥苗期時,選擇晴天的上午,用1:200波爾多液葉面噴灑,7-10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可以有效防治。苦蕎麥的主要蟲害是二紋柱螢葉甲、粘蟲、鉤刺蛾、草地螟和地老虎等;在春播前約4月中旬,待土壤解凍後使用輕耙將即將播種的地塊翻耙一遍,在收穫後約9月,待土壤封凍前使用重耙將已收割的地塊翻耙一遍,可以清除草根蟲卵;苦蕎鉤刺蛾的防治採用深翻滅蛹、燈光誘殺、人工捕捉。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
①採收標準苦蕎麥具有邊生長邊開花結籽的特性,其籽粒成熟極不一致,一般以全株80%的籽粒成熟,呈現本品種固有色澤(褐色)時為適宜收穫期。一般在早晨收穫較好,最好是在下雨之後採收,此時籽粒不宜脫落,保證產量,避免損失。
②採收方法苦蕎麥收穫尚無機械收割,一般採用人工收割,機械脫粒。苦蕎麥籽粒在收割時水分含量為14%-16%,要及時曬乾,除去雜質、碎桿、碎葉等,便於貯藏。
③污染防範苦蕎麥收穫時,要確保收割工具、晾曬工具、包裝物品避免污染,禁止使用化肥、農藥及其它有毒有害有污染的包裝物品包裝苦蕎麥。
④包裝、貯藏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衛生要求和相關規定;宜使用可重複、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包裝材料;不應使用接觸過禁用物質的包裝物或容器。貯藏倉庫應進行清潔,並採取有害生物控制措施,儘可能單獨貯藏。如與其它產品共同貯藏,應在倉庫內劃出特定區域,並採取必要的包裝、標籤等措施。
(5)生產記錄要求應建立有機苦蕎麥生產檔案。詳細記錄產地環境條件、生產技術、病蟲草害的發生和防治、採收及采後處理等情況並保存記錄。
地域範圍內的廣靈苦蕎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廣靈苦蕎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要求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廣靈苦蕎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結合標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