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流行著“縉雲蕃蒔,永康蘿蔔”的俚語,一與縉雲山多田少,山地盛產之蕃蒔系當家口糧,同時一定與色澤金黃、酥脆爽口、清甜芳香、風味獨具的縉雲蕃蒔松有著緊密的聯繫。蕃蒔松自古就是縉雲鄉里人家的珍貴年貨,到過縉雲的客人,也多為它的色、酥、香所傾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蕃蒔松
- 屬性:縉雲傳統點心
- 食材:新鮮蕃蒔
- 特點:脆香爽口、清甜芳香
製作,傳說,
製作
蕃蒔松的製作,一是曬片,二是炒炮。曬片即將新鮮蕃蒔去皮切(刨)片,倒入開水鍋里煮六七成熟,笊籬撈起瀝乾,一片片平攤在篾列上曬乾,即為柔韌甘甜的蕃蒔片。“炒”、“炮”是將蕃蒔“片”製作成“松”的兩種辦法。“炒”即將炒制多年的粗沙炒熱,然後和入蕃蒔片,反覆地炒,直至薯香撲鼻、鬆脆可口,起鍋,用米篩篩去沙子即成。“炮”就是把蕃蒔片放在煮沸的油中泡炸,色至澄黃,用笊籬撈出,瀝乾冷卻即成。
傳說
作為黃帝升仙地的縉雲,人們往往都喜歡把一切好事與黃帝聯繫起來。可不是,相傳蕃蒔松也是黃帝煉丹鼎湖峰時,一大臣偶把一片蕃蒔落在丹鼎邊,經火烤成松,食之脆香爽口,後流傳民間的呢。可有人說,番薯約在清嘉慶初才引種縉雲,黃帝時有嗎?但老人們馬上反駁,你說的那是“番薯”,而不是“蕃蒔”,蕃蒔松就是黃帝發明的!其實,“蕃蒔”就是“番薯”。老人們之所以爭辯,不過是縉雲百姓心中有著深深的黃帝情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