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蔣鵬飛,星雲星座總工程師,長期從事衛星總體工程與遙感技術研究,組織和參與研製人民一號、人民黃河鄭大號等衛星,已完成26顆遙感衛星的成功發射,為國家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國防安全等領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撐。他帶領團隊研發了“低軌小微模組化衛星”,將衛星的成本降低到了20%,研發周期縮短了1/3。自2017年以來自主研發核心算法45項,研發產品22款,先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軟體著作權14項、發表論文 19篇,參與制定並獲批企業標準2項,團體標準1項。
在社會服務領域,蔣鵬飛同志同樣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力和創新精神。他帶領團隊研發了一系列空天信息產品及服務,在災害應對、農業保險、生態環保、雙碳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的技術服務已經為城市暴雨災害監測、農業保險查勘定損、黃河生態走廊遙感監測等多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發表過《基於Unet和SVM耦合的遙感影像地物分類最佳化改進研究》等文章。據統計,蔣鵬飛帶領團隊已累計為中國4.5億畝耕地提供了空天信息服務,遍布國內22個省、市(地區),不僅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也為河南省、鄭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衛星套用領域,推動航天與遙感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在航天科學與技術領域形成小衛星設計與製造和衛星遙感數據分析套用的研究方向。2017年組織團隊研發了“衛星遙感大數據+訂單迷迭香產業模式”,榮獲農業農村部“數字農業農村示範項目”;2021年設計“5G 空天地科技創新展示體驗中心”榮獲“5G 網路建設和產業發展套用場景認定示範”榮譽稱號;2022年組織開發“數字農業大數據管理平台”榮獲河南省大數據優秀解決方案榮譽稱號;2022年組織研發“智慧農業AI空天信息綜合服務”榮獲“河南省人工智慧套用案例”榮譽稱號。
此外,蔣鵬飛同志還積極投身於青少年科普事業。他帶領團隊在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展活動中取得了成功。他還在抖音和視頻號創辦了“蔣院長講航天”科普欄目,通過新媒體形式向廣大網友普及航天知識,現已共收到了260萬的播放量和26.3萬的點讚。河南省航天科技教育基地累計接待中小學生5.8萬人,開展航天科普大講堂活動38場,開展航天科普全媒體直播18場,開展航天科普進校園16場,通過航天科普新媒體形式,覆蓋人群近32.7萬人。中科光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航天科普活動,大力推動航天知識、航天文化、航天精神進校園、開展航天特色研學活動和航天科普講座,為培養航天事業接班人做出了積極貢獻。
蔣鵬飛永遠像個孩子一樣,敢做夢、敢出手、積極樂觀。不僅組織和參與“人民一號”等26顆衛星研製,填補了河南省民營企業研製衛星並發射入軌、組網的空白,同時還將商業衛星推廣到了東南亞和中亞地區,並與相關國家達成了深度合作,從而帶動了全省整個衛星及套用作為“高精尖”產業的重點布局。如今,他仍是個敢闖敢拼的“樂天派”。
2017年,蔣鵬飛正式加入了中科光啟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站在公司大門口,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在熱愛的領域大幹一場。
在大家眼中,蔣鵬飛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身上有一股“闖”勁兒。在研究期間,蔣鵬飛深知,在當今國際的航天領域,很多關鍵技術都被西方控制,中國要想縮小差距絕非一步之遙。於是,他常常泡圖書館,不僅會把解決問題的相關書籍全都讀懂,公式全推導出來,弄清工程怎么乾,還會連夜列幾頁的問題單子,並逐一借鑑國內外16名衛星專家成功經驗,打算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聯合開展研製之路。
肩鴻任鉅初心磐,功不唐捐玉汝成。這一“走”便是三年,1000多個日日夜夜,嚴寒酷暑,從日出到日暮,蔣鵬飛愣是在公司實驗室“安家”,靠著一股子鍥而不捨的勁兒,他帶領團隊終於研發出了“低軌小微模組化衛星”技術,成功將國產衛星的成本比原來降低了20%,研發周期縮短了1/3。
2023年的麥收季節,河南省這片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土地,遭遇多年不遇的“爛場雨”,給全省的夏糧收穫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望著田間被雨淹沒的麥稈,大伙兒都心疼不已。面對艱難險阻,蔣鵬飛卻笑笑,一如既往保持積極樂觀:“困難來了就迎難而上,沒有啥邁不過去的坎兒。”一遍遍比較計算,一次次核對物理參數,蔣鵬飛和團隊決定利用星雲星座的遙感數據,投身於此次“冬小麥保衛戰”中。有時工作緊張到連續一周都要觀測全省土壤的狀況、土壤濕度、pH值、養分,並實時監測小麥株高、葉面積、生物量等,以便更精準地監測小麥的生長情況。每次收集數據,大家都要24小時待在實驗室,各司其職處理大量衛星影像數據,利用遙感衛星對全省小麥的成熟度、倒伏情況、產量、收穫期、土壤墒情、受災情況等信息進行定期高頻的監測,並一次次分析。終於,在夏糧搶收工作結束的那一天,蔣鵬飛和他的團隊集體走出實驗室,看著金色的麥粒在陽光下搖曳生輝,每個人都欣慰地笑了。
做國家人,擔國家事。蔣鵬飛矢志不渝追逐著自己強國夢,他把青春、樂觀、熱情揮灑在熱愛事業的沃土中,矢志不渝踐行強國夢,將“小衛星”事業創出了大未來。
社會任職
發布文章
《府谷縣構建鄉村振興發展模式經驗調查》;
《基於Unet和SVM耦合的遙感影像地物分類最佳化改進研究》;
《遙感大數據在農業保險行業中的套用》;
《"北斗農村黨建"助力鄉村振興》;
《空間遙感大數據技術在農業防災減災領域中的套用 》;
《大數據助力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北斗+遙感大數據”助力鄉村振興》;
《衛星遙感在新聞報導中的套用實踐》;
《衛星新聞:數據來源的公信力及權威性探析》。
所獲榮譽
發明專利
一種基於 SAR 技術的農作物解譯方法;
一種用於農業監測用智慧型終端的便攜包;
一種農業災情監測車用防火保障裝置;
一種農業災情監測車用側部多角度轉動顯示屏裝置;
一種遙感檢測車用的車載減震機箱;
一種車身集成北斗定位導航的車輛裝置;
一種裝有 LED 顯示屏和可摺疊太陽能板的監測車;
一種農業保險災情多用監測工具收納裝置;
一種抗震防水的農業受災現場監測用遙感監測車;
一種帶有清障功能的農業受災現場監測用遙感監測車;
一種農業保險災情遙感查勘車;
一種用於遙感監測車的可打開式太陽能車頂;
一種遙感監測車車頂無人機用彈射滑道裝置;
一種遙感監測車用節省空間型設備收納裝置;
一種遙感監測車用監測主機螢幕減震裝置;
一種農業災情監測車用車輪防滑裝置;
一種農業災情監測車側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結構;
一種用於遙感監測車的風速感測器維穩置平裝置;
一種新型農情遙感監測車;
一種用於遙感監測車的可伸縮式風速感測器;
一種邊境海岸防禦監測無人機專用載荷裝置;
一種衛星射頻模組化連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