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屬
祁陽縣景新鄉,1958年為蔣家橋公社,1984年改鎮。1998年至2000年,該鎮連續三年被評為衡陽市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和縣級紅旗單位; 1998年被評為衡陽市學習鄧小平理論先進單位和衡陽市社會治安模範鄉鎮;1999年度獲衡陽市先進鄉鎮黨委稱號,並評為湖南省減負先進單位。
地理位置
蔣家橋鎮地處
湖南祁東縣西域邊陲,距縣城61公里。東與
步雲橋接壤,西與
太和堂鎮相連,北與
鳳歧坪鄉毗鄰,南與城連墟鄉界定。境內有一
石拱橋,相傳建時,有一才女嫁對岸蔣家去。橋竣工時,迎親花轎的人來,成為首次過橋的人,石工戲請題詩,女停轎獻詩云“工竣彩與首過橋,千年勝跡萬年牢。蔣家與我百年好,此橋就叫蔣家橋”。從此蔣家橋之名就傳開了。
行政區劃
下轄祖山灣、
官塘、新開鋪、簪嶺坳、太乙塘、石子塘、籮塘、蓮花寺、天河、擋水塘、天元、兩百斗、三角塘、葉家、胡坪坳、路止沖、樟木塘、巷子口、新陂江、翻身塘、離頭坪、栗山灣、新江、臘元、蔣家橋、水堆、龍鶴、中和、餘慶、黃木、沙子塘、梨樹、西子、井塘、東沖、小坪36個村,471個村民小組,總面積66.6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人。
自然資源
蔣家橋鎮物華天寶,地下礦藏資源豐富。礦藏有鐵、鋁、鋅等20餘 種。龍興觀東麓距地表5-15米的地層內,藏有“黃龍彩石”,是雕琢高級藝術珍品的上乘原料,具有極高的開採、雕琢、觀賞價值。 蔣家橋鎮基礎設施完善,鎮內村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門面林立,貨運暢流。四縱八橫新街道正規範化建設中。投資480萬元的蔣家橋變電站於1999年建成運行。電視調頻台、圖書館等文化娛樂設施齊全,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經濟情況
蔣家橋鎮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黃花、花生、果蔗、澱粉、紅棗(梨棗)、油桐、油茶、鮮魚、瘦肉型生豬暢銷省內外。民營經濟迅速發展,鑄造、製鞋、造紙、軋鋼、建材、農機等鄉鎮工業方興未艾。
特色農業
蔣家橋鎮是
祁東縣的一個農業大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農民種什麼不種什麼,政府行政干預較多,由於市場把握不準,往往導致好心辦壞事,農民增收緩慢。蔣家橋鎮黨委、政府認真吸取以往的教訓,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不再搞行政命令,而是確立了“樣板帶路、典型引路、大戶帶動”的新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好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建設上,以此來輻射和帶動全鎮的農戶,加快全鎮的農業產業化步伐。在政府的全力引導和扶持下,蔣家橋鎮已建起的大型農業產業基地有3家,家家發展勢頭良好。“恆潔實業”基地占地100餘畝,主要以種草養畜為主,發展生態農業和立體農業,基地內有黑山羊500多頭、菜牛50多頭、肉狗100多隻,預計可創利稅20萬元。“世紀春”花木基地,占地170餘畝,已有花木品種100多種,花木產品暢銷省內外。生豬養殖基地已形成產銷一條龍的良好格局,有年出欄生豬超過100頭的大戶23戶,年出欄超過50頭的214戶,另外還有生豬販運大戶12戶。
基礎設施
醫療 該院始建於1954年,坐落在縣城西陲的蔣邵公路旁,占地面積3900平方米 ,交通便捷,下轄蔣家橋、祖山灣、小 坪三個門診醫療網點,現有幹部職工54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2人。固定資產210萬元,擁有200毫安X光機,全自動心電圖,日本進口B超,自動分析血象儀,急救等設備,是全鎮3.82萬人口的防病、治病、計畫免疫、保健的一所綜合一級甲等醫院。設有中、西醫內外科、兒科、骨傷科、婦科、口腔科、醫技、藥劑等科室,年門診量1.9萬人次,年收入104萬元。 遠程教育 蔣家橋鎮各遠教站點通過遠程教育資源,以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學習制度,進行六個長效機制檔案的學習教育;以遠程教育為手段,開闢黨員學習的新途徑,改善黨員傳統學習方法,促進黨員學習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圍繞黨員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蔣家橋鎮黨委要求各站點建立完善的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各站點“三會一課”的落實情況。為了提高黨員教育的效果,創新黨員教育的形式,豐富黨員教育的內容,蔣家橋鎮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資源,強化黨員電化教育學習能力,堅持播放收看制度、活動記載制度,形成比較規範的黨員遠程教育體系和考核評估制度。通過遠程教育平台,每一個黨員都認真學習了六個長效機制檔案,並在工作中嚴格遵循檔案要求,處處以先進的標準要求自己,把保先工作落到實處。
黨政建設
蔣家橋鎮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轉變觀念,服務民眾,致富於民”這個主題,來查問題,找差距,從思想上尋求根源,從靈魂深處進行剖析,廣大幹部內心世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一是工作作風不夠實。在幹部隊伍中,個別
同志工作漂浮。自由散漫,敷衍塞責,不求上進,只求平平淡淡;喜歡空對空,以會議代替實幹;不深入基層,不願為民眾排憂解難;對民眾態度冷淡,辦事拖沓,工作責任心不強。二是發展意識不夠強。提起發展大家都說重要,工作起來發展就次要,一旦解決問題損害自己利益時,發展就變成不要,沒有真正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想問題、辦事情沒有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只停留在口頭上。三是公僕意識不夠濃。有些
幹部公僕意識淡薄而“官本位”思想較重。在他們心中,“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把當官作為一種追求,作為人生價值的體現,能力的象徵,熱衷於為官之道。四是吃苦精神不夠強。經濟發展了,工作、生活條件改善了,部分人怕吃苦,更怕吃虧,遇上難事退縮,不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缺乏敢闖、敢拼的精神。 一是加強學習,強化責任意識。通過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幹部自身素質,加強修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轉變觀念,改進
工作方法;通過橫向學習和交流,特別是向先進典型學習,找到自身差距,產生
壓力,從而產生危機感和責任感,激發乾部鬥志和強烈的工作熱情。二是創新工作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我們將出台一系列工作制度,用制度來規範人們的
行為,達到用制度來管人的目的。通過責任追究制,來提高幹部的責任心,實現獎勤罰懶;通過民眾評議制和首問責任制,來提升幹部服務態度和服務水平;為能幹事、想幹事、乾成事的幹部提供發展平台,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調動其積極性。三是增強憂患意識,狠抓第一要務。近幾年祁東落後了,
蔣家橋更落後了。我們必須奮起疾追,加快發展,才能迎頭趕上。因此必須時刻記住我們的差距,臥薪嘗膽,努力工作,緊緊圍繞發展做文章。只要有利於科學發展的事必須做,有利於長遠發展、對當前無益的事也必須要做,樹立全面的科學發展觀。四是最佳化發展環境,營造創業的濃厚氛圍。環境優企業才能發展,創業者地位提高,才能碰撞創業激情。因此,我們必須在全社會營造親商、愛商的濃厚氛圍:首先要多形式、多渠道與老闆加強聯繫,融洽感情交朋友,如平時走訪、節假日慰問、春節座談等;其次要為企業排憂解難,只要企業有什麼困難,一定要千方百計幫助解決;再次要為企業代辦手續,企業興辦項目的手續,鎮幹部全程代辦,讓老闆集中精力發展企業;最後要加強與鎮外工作、經商的知名人士聯繫,吸引他們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或為家鄉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