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啟揚,出生於廣西全州縣萬鄉龍水村(今龍水鎮).清嘉慶丙子年(#0#1年)中舉,道光二年(#0""年)中進士.歷任江西德興,會昌知縣,永豐知州,南昌同知,江西鹽法道.在任知縣,知州,道員期間政績頗佳,後擢升為河南彰德,衛輝,懷慶兵備道,轄區正臨黃河北岸.蔣啟揚為治理黃河耗盡了畢生的心血,後加封為按察使銜,代理河道總督職務,最後病死在黃河的工地,譜寫出一首廣西人治理黃河的壯歌.蔣啟揚故鄉龍水村的蔣氏,素稱望族,僅清代該村就出了進士#.名,舉人2"名.他出身官宦世家,高祖蔣尚翊,康熙二十三年(#102年)中舉。
基本介紹
- 本名:蔣啟揚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廣西全州縣萬鄉龍水村
- 主要成就:懷慶兵備道,轄區正臨黃河北岸.蔣啟揚為治理黃河耗盡了畢生的心血
曾在陝西省安定任知縣.巧的是,$.多年後,蔣啟揚的祖父蔣振閶,再次出任陝西省安定任知縣.父親蔣勵常。
為人非常剛直.蔣啟揚不僅繼承了先輩剛直不阿,清政廉潔的優良品格,而且工作非常勤勉.他"!歲時中進士被委任江西廣昌同知,由於嚴格要求自己,勤政為民,替老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一年後他調離廣昌時,士民主動與他吟詩唱和,知道他清廉,便湊錢給他"以供行李費",蔣啟揚卻"受詩辭金",作詩謝之.心繫百姓,是他的為官之道.
有一年,江西南部地區遇災,當地官府在城門外設粥廠以賑災民.不料,湖北也受了災,但那裡的災民卻沒有及時得到救濟,於是紛紛擁來,達#"萬之眾,有的災民根本領不到粥,災民互相擁擠,踐踏,死傷了不少人,一時局勢大亂,災民紛紛擁進城來.上司見局勢有不可控制之勢,便欲關城門,派兵鎮壓災民.蔣啟揚向上司據理力爭,指出這是飢餓所致,若是派兵鎮壓,可能會導致官逼民反的不幸事件發生,不如多設粥廠,增加工棚,安置災民,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上司信其言,從而避免了一場針對災民的血腥屠殺.
道光十四年(#032年)五月,南昌遭大水,蔣啟揚曾詠詩記載當時情形:"波撼西山麓,浪埋南浦磧.滕閣全灌浸,章門半泊沒."他駕舟巡視,幾乎是在百姓屋頂上行船,見成千上萬的百姓為水所困,他便協助太守張立派遣官員,給老百姓送柴送米,讓百姓及時得以救濟,度過災荒.康熙皇帝登基之初,曾把平三藩與河務,漕運作為三大首務,寫在宮中柱上.他選人的標準,一是廉潔,二是勤懇.蔣啟揚的勤懇,廉潔,受到朝廷賞識.在江西他因多有政績,被提升為河南彰德,衛輝,懷慶兵備道,其轄區正臨黃河北岸(即今鄭州以北地區),在這裡開始了他治理黃河的事業.與一些靠治理黃河來發財的官員不同,蔣啟揚為了防止黃河決堤,遍查了各州各縣的志書和歷代治理黃河的記載,並勘察他管轄黃河地段的河流情況,加固險段河堤.
鹹豐四年,黃河秋訊來臨.連續多日大雨,黃河之水暴漲,蔣啟揚率領河道官兵日夜巡視河堤.一日,他正在河堤巡查,忽然一處埽(用秫秸等做成用來圍護堤壩的)垛漂沒,河堤瞬時坍塌了一個大口子,黃河之水順著決堤的口子發出雷鳴般的咆哮之聲奔瀉而下,守河軍民大恐,嚇得爭相而逃.但蔣啟揚沒有逃,他知道,如果他一逃,就不會再有人來堵決堤的口子了,那就是一場大災難.此時,整個大堤只有一個老兵跟隨著他.黃河像條凶龍,不停地衝擊,蠶食著缺口兩岸的河堤,他沒有退卻,他下定決心與河堤共存亡.天亮後,逃離河堤的百姓才發現蔣啟揚沒有跟著下來,他仍堅守在河堤上,附近的百姓與河兵聞知後,非常感動,紛紛取石取材,重返河堤進行堵塞,經過三天三夜的苦戰,終於堵住了決口,避免了一場大災難.由於他盡職盡責,朝廷加封他為按察使銜.
鹹豐五年,原河東道總督長臻突然病逝,清廷命他代理河道總督.在他就任河道總督之職時,因財經困難,修理黃河經費不足,而黃河河道淤泥填塞,河底已高於平地逾丈,全靠加固加高河堤來防洪.每到秋訊到來之時,百姓便驚慌不安.而朝廷卻為改河,堤外築堤,或引入六塘河改堤入海爭執不休,以致久議未決.直到後來黃河自動改道才為這一爭論劃上句號.六月十日蔣啟揚到任,此時已經進入黃河伏訊.蔣啟揚來到蘭陽銅瓦廂(今河南蘭考縣境)時,這裡大堤發生了決口,黃河之水正向下奔涌而去.蔣啟揚沒歇一口氣,便投入到堵決口保黃河大堤的大戰中去了.他督率道廳文武官兵及民夫,冒著暴雨與黃河拚搏,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苦戰,終於化險為夷.然而老天爺似乎與這位新上任的河道總督作對,他帶領軍民奮戰了好幾天,大雨仍嘩嘩地下,黃河之水越漲越高,越漲越凶.蔣啟揚因此,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他擔心萬一有失,怎么對得起百姓,對得起朝廷啊!為此,他絲毫不敢有所懈怠,不停地巡查險情,加固險段.但這一切,還是於事無補,就在他接任河道總督的第#.天,大雨傾盆,黃河水位再攀新高,全線吃緊.儘管蔣啟揚動員了所有的兵民上堤堵塞,加固,但年邁的黃河大堤,還是被壓垮了.第二天,銅瓦廂再一次大決口,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混濁的黃河水從缺口傾瀉而下,以勢不可擋之勢沖向東北方,奪大清河而入海.蔣啟揚望著這一瀉千里,浩浩蕩蕩的黃河之水,他知道他再也無能為力了.早就在治理黃河的征途上未老先衰的他,立即呆了,真是欲哭無淚!這是歷史上黃河最後一次大改道,數十州縣頓成汪洋一遍.出了這么大的險情,朝廷自然要追究責任人員.蔣啟揚作為河道總督,便成為了"替罪羊".本想效命黃河的夢想不僅沒有實現,反而背上了一個天大的罪名,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好在朝廷知道他的才華與勤懇,沒有治重罪於他,只是將他革職留任,讓他戴罪督修.蔣啟揚自此陷於自責,良心不安的境地,當然也有一番苦水.儘管如此,他仍忠於職守,治河不解,積極向清廷建議堵塞銅瓦廂缺口,恢復黃河故道.蔣啟揚治理黃河的謀略與勤懇,得到了清廷的賞識,就在黃河改道後的第二年五月(即鹹豐六年,公元#0$1年),鹹豐皇帝親自批示恢復了他的職務.但他因治理黃河積勞成疾,又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兩個月後的七月初二日申時,逝於治理黃河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