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允濟

蔣允濟,南宋初年(1104~1167年),字德施,桂林市興安縣高尚鄉江東村人,其父蔣熙是個讀書人,但一生窮困潦倒。生允濟,允中,允升三子,幼時家貧,親自教讀。允濟,允中,允升、勤學苦讀。於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允升、允濟兄弟二人同時考取進士,成為一時美談。

基本介紹

  • 本名:蔣允濟
  • 字號:字德施
  • 所處時代:南宋
  • 出生時間:1104
  • 去世時間:1167年
人物簡介,人物軼事,

人物簡介

允濟及第後,曾任柳州柳城縣尉、普寧(今容縣)、湖南新化、廣西富川等縣令,代理昭州(今平樂)知州,新州(廣東新興)教授、賓州(今賓陽)通判潯州(今桂平)知府等職。每到之處,都注重打擊豪強,嚴辦不法之徒,並盡力減輕人民負擔。史書稱他“恩信於人,政不苛迫”。乾道元年(1165年),被升為邕管安撫使。當時的邕州(今南寧)時桂南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桂南邊民的馬匹、土特產都在邕州出賣,並買回日用生活品。當地官吏、將領利用職權進行不平等的交易,並欺壓和剝削少數民族。允濟到任後,將有礙貿易、歧視少數民族的弊政一概革除,主張公平交易。從此市場的馬匹大增,交易興隆,民族間仇殺之事大為減少,邊境安寧。
乾道三年(1167年),蔣允濟最後調升邕州知州兼邕管安撫使,死於任上,積官朝請大夫。民眾停止一切活動,為他苦吊。翌年歸葬於興安縣高尚鄉路西村,由南宋著名詩人、狀元張孝祥作墓志銘,其墓今存。
蔣允濟墓蔣允濟墓

人物軼事

蔣允濟任州縣官40年,所到之外,都能持身嚴正,盡力減輕人民負擔,史書稱他“恩信於人、政不苛迫”,受到百姓們的尊敬和懷念。
湖南邵州新化縣,素來被認為是難治理的縣。蔣允濟到任後,一方面打擊當地豪強,為百姓伸張正義,一方面向民眾講明道理,要求大家交納賦稅。如是民風轉變,百姓們踴躍交糧,還清積欠,以至於運糧的車、牛一路上接連不斷。這時,偏偏他母親死了,按規定,他必須離任回家守墓3年,叫做“守制”。百姓們知道了,幾百人互相聚集一起,攔住上級派來的人,請求不讓他去“守制”。
蔣允濟任富川縣令時,正逢重新丈量田畝,整頓賦稅。量田的官吏趁機勒索百姓,整個縣驚擾很大,也逼死了人。他於是親自指示丈量方法,並擬訂章程,規定手下人員嚴格按規章辦事,不得騷擾百姓,因而任務完成快,民心安定。他的做法受到上司好評,並向各縣推廣。他也因此調升賓州通判並代理昭州(今平樂)知州。
昭州原有規定,官府貸給百姓200銅錢,百姓向國家交納布一匹。但到交納布匹時,官府卻將布折價徵收現錢,一匹布價竟高到原來的10倍。百姓們叫苦連天。他到昭州後,便上奏章給皇帝,陳述弊端,要求減免。後經皇帝同意,下詔減價征價,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蔣允濟任潯州(今桂平)知州,考績得廣西第一。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他奉調到京城述職,皇帝擢升他為邕州知州兼邕管安撫使,負責掌管當時邕州地區(相當於今南寧與百色地區)的軍事與行政大權。邕州地區是各民族雜居區,邕州城(今南寧)是當時廣西邊區各少數民族貿易的中心。當時,南宋朝廷已無法買到北方的馬匹做軍馬,便改在邕州的橫山寨(今田東縣)設馬市,派官吏採購軍馬,原規定按等折價,付給銀兩和食鹽。由於言語不通,聽憑翻譯決斷,因而與官吏勾結作弊,坑勒邊民。銀子摻銅,每兩隻有六成,稱四六銀;食鹽不足數,每百斤只得六七十斤。這樣,引起邊民不滿,出現民族間的仇殺事件,國家急需的軍馬也買不到了。乾道二年(1166年),蔣允濟到任,他首先懲辦了這些人員,全部革除這些弊政,倡導公平交易,按等付價。他並縣帶頭實行,以取信於邊民,自己絲毫無所取。他為官司的廉潔正直,受到各民族人民的信任和尊敬。於是,市場上馬匹大增,貿易繁榮,互相仇殺的事也不敢了,邊境從此安寧。
乾道三年(1167年),蔣允濟死在邕州任所。他死的時候,邕州的百姓們罷市痛哭,民眾停止一切活動,為他哭吊。他的靈柩運回原籍安葬。當靈柩路過潯州時,曾被他免去巡檢官職的平南縣令祝尚賢到船上來弔唁,哭得很悲哀。有人問祝:“蔣允濟免了你的官,為什麼你對他還哭得這樣悲傷呢?”祝說:“當時確實是我違犯了國家法令,蔣公免我的官職,並非我與他有私怨。他是一個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他死了,我哪能不悲傷呢?”幾十年後,當地民族的人民還經濟懷念他,稱道他的功績。可見他是清正廉明的好官,使百姓感戴不忘。
蔣允濟墓位於興安縣高尚鎮路西村旁,距鎮政府約2.5公里,原墓由南宋著名詞人、狀元張孝祥作墓志銘,廣南西路安撫使張械書丹,著名學者朱熹書墓碑。1976年開田時墓與墓碑被毀,2002年重修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