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的巴拉圭首都亞松森有一條“蔣介石大道”,是一條四線街道,中間有安全島分隔。在街道中間有一座蔣介石銅像,其後並有兩座簡單的中式涼亭,林蔭茂密,頗受附近居民喜愛。前兩年巴拉圭大選,左翼的社會黨發起簽名運動,要求政府將“蔣介石大道”改名為“巴勒斯丁諾街”,以紀念流亡阿根廷的一位人權鬥士,但遭到當地居民反對,名字到現在沒有改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介石大道
- 位於:亞松森南方郊區
- 長度:長約四百米
- 稱號:巴勒斯丁諾街
地理位置,更名事件,
地理位置
蔣介石大道位於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南方郊區,一九七六年經過國會通過的六零四號法案而定名,長約四百米,是一條四線街道,中間有安全島分隔。在街道中間有一座蔣介石銅像,其後並有兩座簡單的中式涼亭,林蔭茂密,深受附近居民喜愛。
更名事件
台灣出現去蔣化爭議的同時,巴拉圭一個左傾政黨也主張將首都亞松森的“蔣介石大道”更名,2007年9月,巴拉圭各政黨展開大選活動,亞松森市議員卡斯可以社會黨秘書長身份,結合若干文藝界和社運人士在街頭髮起簽名運動,要求市政府將蔣介石大道改名為“巴勒斯丁諾街”,以紀念流亡阿根廷的一位人權鬥士。
為推動更名,他們並聚眾在這條街上示威。
卡斯可等人提出更名的理由,包括蔣介石生前是獨裁者,統治時期造成許多民眾喪生,成為中國悲慘的一段歷史,而他與巴拉圭前獨裁者史托斯納爾關係友好。
這批人的行動引起當地民眾不滿,他們組成委員會要求市政府不要改名,此事便遭擱置。
一九八九年巴拉圭政變,史托斯納爾被推翻後,部份政治人物便不時提出蔣介石大道改名問題,但多數止於紙上談兵,這次付諸實際行動,一般認為與即將舉行的大選有關。事件最終因當地居民反對政治力介入,並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