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仁堅

蔣仁堅,1921年8月4日出生於福建省晉江縣深滬鎮東後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仁堅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晉江縣
  • 出生日期:1921
  • 逝世日期:1942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蔣仁堅,人物事跡,

蔣仁堅

(1921-1942),福建省晉江縣人,菲律賓歸僑。1939年5月參加菲律賓華僑勞工回國慰問團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慰問,隨即加入新四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新四軍一支隊一團副指導員。“皖南事變”中被俘,關押在上饒集中營,在獄中堅貞不屈。1942年6月17日參加赤石暴動,在突圍中再一次負傷被俘。6月19日在國民黨特務的赤石大屠殺中壯烈犧牲。

人物事跡

九一八事變後,具有愛國愛鄉光榮傳統的菲律賓華僑,紛紛成立各種抗日團體,開展各種形式的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6月,以愛國華僑張幼庭、陳曲水、高作輯、鄭士美等為主要領導,在怡朗市發起成立了“怡朗華僑抗日救亡協會”。蔣仁堅和高天雄等好友一起加入該組織,並積極參加散發傳單、張貼標語、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參加抵制日貨等活動。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菲律賓廣大愛國華僑,為挽救民族危難,掀起了更加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初,菲律賓華僑各勞工團體聯合會發起組織“菲律賓華僑回國慰勞團”(後改名為“菲律賓華僑各勞工團體聯合會回國慰勞團”,簡稱慰勞團)。許多抗日救亡團體和愛國華僑給予了熱情支持和積極幫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許多熱愛祖國的華僑青年踴躍報名參加慰勞團。蔣仁堅和高天雄等人經“怡朗華僑抗日救亡協會”的介紹,也於2月底到馬尼拉市參加了慰勞團。
慰勞團團長王西雄和政治指導員沈爾七都是共產黨員,全團20人,大部分是20歲左右的工人、店員和學生,其中大多數都沒回過祖國。有些人從小離開祖國,有些人出生在國外,個別人的生母還是外國人。但他們在強烈的抗日救國熱情的鼓舞下,都決心要回祖國,到新四軍去,獻身於祖國的抗日事業。慰勞團在愛國華僑的贊助下,組建了一支銅管樂隊,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訓練,學會演奏許多抗日歌曲。蔣仁堅和其他團員一樣,夜以繼日地突擊苦練,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團員。
1939年5月中旬,慰勞團從馬尼拉市起程回國,先到達香港。在八路軍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的指示下,慰勞團經越南海防到達河內,由鎮南關(即友誼關)入境,於1939年6月中旬到達桂林,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經過休息和學習。辦事處決定慰勞團從湘、粵、贛邊區繞道,經上饒去皖南新四軍軍部。7月底,慰勞團到達江西上饒。國民黨頑固派特務機關不顧愛國華僑的抗日熱情,進行重重阻撓,不讓慰勞團去慰勞新四軍。正在上饒的新四軍軍長葉挺接見了他們,一再鼓勵大家,並派專車將他們送到皖南新四軍軍部。
慰勞團先後在皖南新四軍軍部和銅陵、繁昌等地進行慰問活動,蔣仁堅和其他團員一道,代表菲律賓的愛國華僑,對新四軍和前線的抗日軍民進行了慰問,把他們受菲律賓廣大愛國華僑和進步團體重託帶回來的錦旗、醫藥器材等慰問品獻給了部隊、機關和醫院,表達了海外僑胞對抗日子弟兵的無限熱愛和欽敬。慰問結束後,慰勞團的成員即參加了新四軍,並被編入軍部教導總隊的臨時訓練隊,進行政治學習和軍事訓練,後轉入軍部教導總隊,蔣仁堅被分配在第四隊(政治幹部隊)學習。在這裡,他學習了《社會發展史》、《政治經濟學》、《國際問題》、《中國近代革命史》、《部隊政治工作》等課程,同時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0年11月,蔣仁堅結業後被分配到第1支隊新1團任連副指導員。
1941年1月間,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蔣仁堅在這次事變中,身先士卒,帶頭衝殺,後不幸被國民黨第40師所捕,並被轉押到江西上饒周田村集中營,編在“軍官大隊”第1中隊2區隊。在集中營里,蔣仁堅對自己的信仰堅定不渝。他始終堅信新四軍是正義之師,為民族的解放而鬥爭無罪。1941年4月的一天,特務區隊長劉秀峰交給蔣仁堅一份《學員登記表》要他填寫,要求所填內容必須真實,並把一切交代清楚。在獄中黨組織的指示下,蔣仁堅化名狄克,對籍貫、年齡都填寫了假的,對“政治畫目”一欄填寫了“沒有參加任何政治團體”,對“三民主義的認識”一欄則填寫了“歸國不久,無所認識”,使頑固派對他的政治摸底落了空。
不久,一個姓張的特務中隊長要蔣仁堅畫一幅抗日宣傳漫畫。蔣仁堅便畫了一幅有幾個佩戴新四軍臂章持槍衝殺的戰士的漫畫,交上去後,特務中隊長訓斥他為什麼畫這樣的畫,他回答說:“新四軍是抗日的,戰士們都奮勇殺敵打鬼子,按照事實來畫為什麼不可以?”特務中隊長被問得啞口無言。同年9月,頑固派對被捕的新四軍將士進行第二次編隊,蔣仁堅被編在“軍官大隊”第2中隊2區隊,進行第二期“訓練教育”。12月,原在新四軍與蔣仁堅同一連隊的司務長向頑固派自首,並出賣了蔣仁堅,且先後多次動員蔣仁堅自首,但蔣仁堅每次都堅決拒絕,並憤怒地斥責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自己淹死了,何必拖人下水!”
1942年4月,集中營第二期“訓練教育”結束。原在皖南事變中被捕的新四軍幹部和事變前後被捕的其他愛國進步人士,變成了“觸犯非常時期維持治安緊急辦法”的犯人,得繼續接受“訓導”。於是頑固派又把“軍官大隊”與“特別訓練班”合併,改稱為“戰時青年訓導團東南分團”。在重新編隊時,特務們根據平時的“考查”,把鬥爭堅決的“學員”分別編在第3中隊和第6中隊,並分別冠以“軍事頑固隊”和“政治頑固隊”,嚴加監督。蔣仁堅被編在“政治頑固隊”第6中隊2分隊。
同年5月下旬,日本侵略軍占領浙江金華,5月31日攻陷衢州。國民黨部隊望風而逃,日軍長驅直入,逼近上饒。國民黨第三戰區長官部一片慌亂,匆忙向閩北奔逃,並決定“東南分團”也一同向閩北遷移。6月5日,蔣仁堅與其他“東南分團”的“學員”們一道,在荷槍實彈的國民黨憲兵特務的嚴密監押下,向福建方向行進。
在茅家嶺暴動勝利的鼓舞下,蔣仁堅所在的第6中隊秘密研究決定,在集中營向福建轉移途中伺機舉行大暴動。1942年6月17日下午,集中營隊伍來到崇安縣赤石鎮崇溪河畔。第6中隊近百名革命志土,在秘密黨支部的領導下,利用渡河的有利時機和周圍的有利地形,舉行集體暴動。經過殊死搏鬥,一部分英勇犧牲,40多人勝利衝上武夷山。蔣仁堅不幸被尾追的憲兵打傷而再次落入魔掌。除當場被毒打一頓外,當晚特務又對他進行酷刑審訊,但他視死如歸,絕不屈服。
“赤石暴動”的成功,使國民黨第三戰區長官部深為震驚,決定將一批“頑固不化分子予以處決”。1942年6月19日下午,蔣仁堅和其他70多位革命志士被憲兵、特務押解到離赤石街三四里遠的虎山廟邊的茶樹林裡集體屠殺。在刑場上,蔣仁堅昂首挺胸,屹然不動,和同志們一道不停地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從容就義。他壯烈犧牲時年僅2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