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貢獻,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蔣丙然,(1883年~1966年),原名幼聰,字右滄,福建閩侯人。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開創者、中國氣象學會的主要發起人和領導者。中國氣象學會1~5屆會長、6~13屆副會長。
1883年9月3日生。他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蔣仁光緒十九年中舉人,歷任福建大學堂教務長。在家庭環境的薰陶和教育下,蔣丙然自幼聰穎好學,受父親“提倡西學,注重實業”的影響。
蔣丙然少年時代在貞仁學塾求學,於1905年到上海先入法文學校學習法文,後入上海震旦大學物理科學習,受教於馬相伯。他學習成績優異,深受馬相伯的器重,成為馬相伯的得意門生。1908年震旦大學畢業後赴比利時留學,並獲比利時雙卜羅大學農業氣象學博士學位。他是我國最早派出學農的留學生之一。
1912年11月,蔣丙然學成回國後,任蘇州墾殖學校教務長。1913年夏,應中央觀象台台長高魯之邀,到北京中央觀象台任技正、氣象科科長,併兼航空署氣象科代理科長。還在參謀總部航空學校(北京南苑航空學校)、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講授氣象學。
1924年2月,他代表中央觀象台接收日本管理的青島測候所,並將該所改名為青島觀象台,他出任台長,直至抗日戰爭期間青島淪落止。
民國13年(1924年)起,歷任青島市觀象台台長、中國氣象學會會長、國民政府教育譯名委員會委員、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及天文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海洋研究所籌備組常委。
1932年丙然被義大利氣象學會聘為名譽副會長,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獲此殊榮的第一人。丙然還擔任國際天文聯合會委員。
抗日戰爭中,滯留北平,1938年1月,任淪陷區“北京大學”農學院農藝系主任、教授。
1946年任山東大學教授,籌建山東大學農學院。不久,赴台。
1946年12月至1966年12月,任台灣大學農學院教授,講授氣象學。
1958年8月17日 台灣氣象學會和天文學會成立,蔣丙然分別被選為首屆理事長。
有譯著《生與死》行世。
1966年12月24日 病逝於台北。
人物貢獻
中國的氣象事業始於中央觀象台氣象科,氣象科的氣象工作則由蔣丙然始創。
中華民國元年,蔡元培任教育部長後,即創建中央觀象台,聘請天文學家高魯為台長,設歷數、天文、氣象、地震、地磁諸科。高魯於1913年聘任蔣丙然為氣象科科長。1913年7月氣象科正式開展工作,從此中國的氣象事業正式起步,正如蔣丙然所說:“氣象一名詞,亦於此時在中國開一新紀元”。
草創時期,困難重重。蔣丙然首先開闢觀測場,自己設計並製造了量雨計和英式百葉箱,購置毛髮濕度計、空盒氣壓表及乾濕球溫度表等,觀測由蔣丙然親自擔任,每天觀測溫度、濕度和氣壓各3次。這便是我國氣象觀測事業的開端。其後蔣丙然又培養訓練觀測人員,擴充設備,先後購置水銀氣壓表、風力表、風向儀、最高最低溫度表、乾濕球表等儀器,於1914年元月開始增加觀測項目和次數,每天觀測氣象要素8次,後來又增加至每小時1次,由蔣丙然與學生林展庵、陳德滋3人輪流值班。
氣象觀測場初具規模,值班規則、觀測制度相繼確立,氣象要素按時觀測後,蔣丙然又建議並操辦在張家口、西安、開封、蘭州、拉薩、昆明、貴陽、成都等全國範圍增建氣象站,開始籌劃氣象預報工作。
氣象預報需繪製天氣圖。繪製天氣圖需要各地乃至全球較廣泛的氣象資料,要獲取這些資料必須通過氣象電報來傳遞。蔣丙然幾經努力,爭得稅務署、電報局及上海徐家匯氣象台等各方支持,獲得國內幾處及國外東京、長崎、貝加爾湖、馬尼拉、關島等重要地點共16處的氣象資料,每天兩次免費以急電拍發至中央觀象台。在此基礎上,開始製做天氣預報。
1916 年中央觀象台正式每天兩次向社會發布天氣預報,9時在台內懸掛信號旗,晚間由北京各報館向社會公布。這是我國近代天氣預報的開始。這裡凝聚著蔣丙然的開創之功。
1914年7月,蔣丙然創辦《氣象叢報》,它是我國最早的氣象刊物,1915年7月擴充為《觀象叢報》,增加了天文、地磁、地震、曆象等資料。
1922年為適應氣象學發展的需要,《氣象月刊》重新單獨出版。中央觀象台曾利用這些專刊與國內外300多處學術機構進行交流,獲得學術資料。以上兩刊物的撰稿、編輯、出版、交換等工作主要靠蔣丙然完成。
中國的海洋研究起步於青島觀象台,蔣丙然則是海洋研究的奠基人。1928年初,時任北京大學教授的宋春舫暑假來青島避暑,寄寓蔣丙然家中。閒談中,宋春舫說他曾參觀摩洛哥海洋博物館與海洋生物博物館,其致力于海洋的研究頗值得借鑑。他們對當時新興的海洋學都很感興趣,認為就青島三面環海的自然環境而論,應開辦一個海洋研究所。
於是,宋春舫先以個人名義寫了一篇《海洋學與海洋研究》的文章,刊登在上海《時事新報》上。文章發表後,引起青島市政當局的注意,加上蔣丙然從旁邊積極鼓動,於是,1928年11月15日青島觀象台的海洋科便誕生了。宋春舫被委任為首任科長。
海洋科成立後,蔣丙然爭取經費,購置了各種探測海洋的儀器,開展海洋觀測研究。蔣丙然主持制定了海洋科的工作細則:測量海水溫度、採集海洋生物標本、海洋地質調查、建立海洋理論化實驗室、測量潮汐和海流、海洋氣象、海洋儀器保管維修、學術研究、科普教育等。
在蔣丙然組織下,青島觀象台海洋科研究工作全面展開,每天測量前海及大港海水表面溫度,每天觀測記錄潮汐漲落,統計歷年潮汐記錄,繪製候潮曲線,編制潮汐預報表,贈發有關機關及船舶軍艦,以服務於漁業及航運。
自1929年1月起,每月借用警察局巡邏艇,測量膠州灣及近海一帶海水各層水溫及海流方向和速度,採集海水及海底沉澱物。
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間,青島觀象台進行了4次海洋化性質的調查,計測量460站,開我國海洋調查之先河。1932年建起海洋物理實驗室、自製氫氣,分析海水鹽分、密度、酸度、泥沙比例及鈣質成分。對青島地區海洋生物進行了多次調查,發現各種藻類、魚類及多種海洋生物,並掌握了其大致分布規律。
蔣丙然對海洋科內的研究成績及有關海洋研究圖書資料極為重視,凡有成績均公布於眾,如朱祖佑的“膠州灣潮汐之研究”,劉靖國的“膠州灣海水溫度”等論文,均譯成英文,送到第五次太平洋科學會宣讀,以期擴大國際影響得到圖書資料之交換,凡海洋巨著即設法選購,到1933年為止,青島觀象台有關海洋學的書籍已達百餘種。蔣丙然主持操辦的這些工作,為我國海洋科學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主要論著
1 蔣丙然.論航空家不可不知星等.觀象叢報,1917,2(10)
2 蔣丙然.地球磁力淺說.觀象叢報,1917,2(11)
3 蔣丙然.論旋風之高度.觀象叢報,1918,3(10)
4 蔣丙然.通俗氣象學.觀象叢報,1919,4(8)
5 蔣丙然.氣空之過去及未來.觀象叢報,1919,4(9)
6 蔣丙然.論氣海之重量.觀象叢報,1919,5(2)
7 蔣丙然.最新之探空法.觀象叢報,1919,5(4)
8 蔣丙然.天文學與氣象學.中國天文學會會報,1927,4
9 蔣丙然.近十年來中國之氣候.中國氣象學會會刊,1928,4
10 蔣丙然.二十年來中國氣象事業概況.科學,1936,20(8)
11 蔣丙然.氣象器械及其觀測法(上、下冊).大華書局,1945
12 蔣丙然.套用氣象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52
13 蔣丙然.農業氣象.台北:中正書局,1954
14 蔣丙然.氣候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