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邊村(人名,亦舒與蔡浩泉之子)

蔡邊村(人名,亦舒與蔡浩泉之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蔡邊村,旅居柏林逾20年,既是畫家也是導演。和母親亦舒早已失去聯繫,但他仍努力想尋找答案。2013年,紀錄片《母親節》參加影展尋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邊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職業:導演,設計師,畫家
  • 代表作品:《母親節
個人簡介,成長經歷,母子關係,

個人簡介

旅居柏林,香港導演、設計師和畫家。是亦舒19歲時與前夫畫家蔡浩泉誕下的愛情結晶,通過拍攝名為Mother's Day的紀錄片被大眾熟知。

成長經歷

母親亦舒與父親蔡浩泉婚後三年結束了婚姻,作為獨生子,邊村歸蔡浩泉撫養。最初幾年,亦舒仍會間歇探望,但隨著蔡浩泉另娶,亦舒狂戀明星岳華,不願再與前夫有任何瓜葛的她,乾脆連親生兒子也斷絕來往,徹底將一段不願記起的人生歷史刪除,隻字不再提兒子。
亦舒與兒子蔡邊村亦舒與兒子蔡邊村
蔡邊村與父親相依為命,一度失業賦閒在家的蔡浩泉,後來找到一份在報館上夜班的工作。為生活奔波,蔡邊村自幼稚園開始,已交由祖母照顧日常生活,父子二人同住一屋卻不常見,靠便條溝通,但感情卻很好。蔡浩泉在自己的專欄,也不時提及與兒子的生活趣事;而蔡邊村在父親患癌期間,也回香港陪伴在側,並在父親病重時,拍下《老蔡的電影》紀念父親。1989年,因為父親而愛上畫畫的蔡邊村,遠赴德國讀藝術,一留20年。

母子關係

初為人父的喜悅,令他重新思索一段早已淡出生命的母子關係。“44歲的我,去尋找已65歲的母親,並不算太遲,因為,我有一大堆的問題要問她”。曾經親密,為何疏離?親母在她的專欄不時流露對異父妹妹的愛溢之情,自己也是母親所出,為何卻像透明人?初為人父的蔡邊村,反思與母親由親密到不相往來,滿肚疑團。“寫信給母親也石沉大海”,他不明白,為何親母連見自己一面也不願意。面對人生憾事難以釋懷,人到中年的他決定主動尋找答案。
“最後一次見母親,是11歲那年。那天母親買了機器人給我,一起看了電影《007》”,這是紀錄片《母親節》的對白。在《母親節》影片內,鏡頭對準他的面孔,他想像著與母親“相認”的一刻。與蔡邊村合作拍片並成為好友的創作人陳思宏說,拍紀錄片之前,蔡並不知道生母是一位名人;紀錄片拍完,母子兩人依然未能如蔡邊村想像的那樣見面。“(紀錄片)最後他在溫哥華,非常意外地拍到了不回他信件的媽媽。那是個極大的巧合,卻非常短暫。媽媽找到了。但亦舒依然是亦舒,那位曾是無數人崇拜的作家。她沒有變成蔡邊村的母親。”
亦舒在上世紀80年代的散文集《自白書》里曾寫過一篇《兒童樂園》,文中亦舒也曾提到蔡邊村曾向她借過這個自己最喜歡的兒童雜誌。“上星期六蔡邊村問我: 有人說你有很多兒童樂園。 我問: 有人是誰? ”這篇專欄里匆匆而過的蔡邊村三個字,亦舒沒用任何前綴、突兀現身,讀者想必也不知道這就是亦舒的兒子,作者下意識地逃避由此見諸筆端。始終不認子的亦舒,努力“遺忘”,但一張陳封抽屜的黑白親密合照,還有不能割斷的血緣關係,卻引牽天南地北的母子,欲斷不能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