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

蔡華,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博導,人類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人類學和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人類學重點學科負責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兼職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華
  • 國籍:中國
  • 職業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博導
  • 畢業院校: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系
  • 代表作品:《人思之人》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學術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主要著作,主要論文,研究課題,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學術經歷

1995:法國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學位。
1988: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D.E.A.學位。
1986: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碩士學位。
1995-1997:法蘭西學院社會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1997-2000: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訪問學者。
1984-1995:就讀於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系。

工作經歷

1999-2000: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所長。
1997-2000: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1976-1984: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
1970-1973:開遠鐵路局車輛段工人。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人類學、傳統社會結構、親屬制度、文化人類學、目前擔任本科生教學任務、社會人類學、人類學導論。
主要研究的領域為“傳統社會結構”、“多元文化中的制度與行為”和“社會身份”。

主要貢獻

目前在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的重點項目:“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社區史研究——以親屬制度為研究主線”。

主要著作

1997年,《無父無夫的社會-中國的納人》(法文版),法國大學出版社。
《人思之人》,法文版,法國大學出版社,2008年。
法屬印支與中國的經濟關係,200頁,譯著,雲南省歷史研究所出版,1979年。
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494頁,譯著,商務印書館,1990年。
A Socity Without Fathers And Husbands(無父無夫的社會:中國納人),英文版,紐約ZoneBooks出版社,2001年。

主要論文

2000年,“納人親屬制度的結構與婚姻家庭悖論的終結”,載《公共理性與現代學術》,三聯書店。
懸棺(法文),論文,《生物世界》,1987年,巴黎。
弈車性(法文),論文,《重要報導》,巴黎,1991年。
不羞澀的愛情(法文),論文,《重要極島》(法文版),1991年4月。
滇西北民族(法文),論文,《茫荒大地》,1992年,巴黎。
沒有丈夫和父親的社會:摩梭的走訪制(朝鮮文),論文,《地理》,漢城,1994年7月。
無父無夫(英文),論文,英國皇家人類學院發行教學版,1996年。
達巴:喜馬拉雅區域的薩滿(英文),論文,英國皇家人類學院發行教學版,1999年。
婚姻制度是人類生存的絕對必要條件嗎?論文,《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親屬關係的基本問題”(Les questions élémentaires de la parenté), 載 《文化與社會》Culture et Société, 巴黎,2008年第2期。
“事實與臆想”,載《民俗研究》(核心期刊),2008年第2期。
漢族父系制度與中國親屬法的缺失,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第5期。
不可抗拒的反例,載《雲南社會科學》,2008,第5期。
拍攝人類學紀錄片:《童婚》片長52分鐘。

研究課題

“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社區史研究-以親屬制度為研究主線”: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
“傳統社會的基石-社會血統制度”:國際項目(法國法蘭西學院,英國牛津大學),2000。

獲獎記錄

2002年:獲法蘭西科學院授予的“法語國家大獎”金牌。
1995年:紀錄片《無父無夫》在巴黎國際民族志電影節上獲法國文化部“瑪黎約-呂斯鮑里”獎。
1996年: 紀錄片《無父無夫》在英國皇家人類學會舉辦的國際人類學電影節上再次獲獎。
1995年:博士論文被法國巴黎第十大學評為最佳博士論文。
2003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
2002年:獲北京大學楊夫清-王陽元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