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畫琺瑯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最早出現於東羅馬帝國的佛區,所以人們用此地的音譯稱呼這一工藝。琺瑯12世紀從阿拉伯地區直接或間接傳入中國,琺瑯工藝技法則在元後期傳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氏畫琺瑯
  • 又稱:佛郎、法藍
  • 時間:12世紀
  • 地點:阿拉伯地區
琺瑯在加工技法上分為掐絲琺瑯、內填琺瑯、微繪琺瑯。微繪琺瑯是技巧和價值層次遠遠高於前兩者的琺瑯,也是最難製作的。
廣琺瑯以畫琺瑯為主,畫琺瑯工藝起源於西歐法國,於清朝康熙年間由歐洲商人及傳教士經廣東傳入中國,最早在廣東製造,俗稱“廣琺瑯”。這種異常精美的工藝一進入中國便受到皇帝及大臣的喜愛與重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於北京皇宮及廣東兩地設立琺瑯作坊,並多次從廣東選送優秀畫琺瑯工匠進京效力,大量生產。所作琺瑯製品皆供皇室享用。
微繪畫琺瑯先在金屬錶盤上覆蓋一層白色的琺瑯釉,燒制出沒有一點瑕疵的盤面。彩繪師才開始繪製。彩繪師要用特製的針筆,以高倍顯微鏡放大作為輔助工具,用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細心繪畫。再用高溫焙燒,讓色彩不斷加重,直至發出奪目的光彩。因為每種釉料受熱後顏色變化不同,往往需要多重上色搭配多重燒制才能完成。最後塗上無色透明釉,保護表面並且使色彩更生動,畫面更逼真。大師級的製作成功率也不到10%。
先生的琺瑯金表工作室,繼承了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琺瑯”的畫琺瑯,結合顯微鏡創作出微繪琺瑯錶盤,創出獨樹一幟蔡氏畫琺瑯表,上釉多寡、火候拿捏,都需具備極其深厚的功力,全世界掌握這種功力與技術的琺瑯大師,屈指可數。
蔡氏畫琺瑯,打破了瑞士對微繪畫琺瑯手錶的壟斷,撼動其高檔畫琺瑯手錶的霸主地位,是我國繼北京熊氏掐絲琺瑯之後的另一個自主製作畫琺瑯手錶的工作室,繼承和發揚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