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灣村

蔡家灣村

雙彩鄉蔡家灣村總面積1147畝,其中山地面積672畝,耕地面積475畝,全村共299戶,808人口;黨員23名;雖然村集體經濟薄弱,但由於村領導班子與村民的齊心協力,2007年成功有效的進行了新農村建設。道路硬化了,不再是泥濘的黃泥路了;老式的茅坑都拆除,變成了現在的公共廁所;水塘也全部清理了;集中垃圾箱也開始有了;整體環境變的乾淨了。另外,村里添置了一批娛樂健身器械,村里老年人有了一個良好的娛樂環境。

1、村名由來:宋代,袁州司戶蔡麟與其子溧陽令蔡行之墓葬於此,又因地處新昌縣南韓妃嶺頭,故名蔡家灣,又名嶺頭,現名蔡家灣。

2、地理位置:地處新昌縣南,彩煙山北,海拔約450米,黃土丘陵地貌,與後榭村、金家村、新市場村、嶺頭俞村、袁家村為鄰。村基三面山丘環抱,東面視野開闊 天姥山脈盡收眼底,中間平坦,古村居屋成八卦,以民宜居,村莊周邊,山灣相間,泉水豐富。山林、旱地、水田各得其所,適宜多種作物生長,主產水稻、六穀、小麥、茶葉、白朮、油菜等農作物、屬典型自然農耕經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家灣村
  • 總面積:1147畝
  • 耕地面積:475畝
  • 人口:808人口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蔡家灣蔡家灣

自然資源

2、裔孫遷居:儒譽裔孫肱卜居宅後王、第十八世裔孫思浣【1386--1481年】薦辟將仕郎復賜迪功郎卜,居後榭,思浣三子模【1434--1517】,卜居上真,第十九世裔孫鄧林【1427--1503】輸粟賑饑舉義行,榮膺蒄帶,擇地前山“金家村”而居、第十九世裔孫太軒【1415--1475】薦辟縣丞,後宦居韓妃溪滸,金岩之麓“韓妃村”、第廿七世裔孫世諧【1685--1752】世語【1701--1755】兄弟倆因姻親轉住城中萬侯之子世元〈第廿七世〉康熙年間隨母楊氏至杭州按察司前居住、第廿九世裔孫懷敏【1741--1827】入贅十二都下潘村,後住長蛇山,第三十一世裔孫存柏【1812--?】回賊亂,避居餘杭第三十二世裔孫宗濤任獄吏遷居杭州,至近現代,通訊交通方便,盛氏後裔,星居各地,隨遇而安,生息繁衍,興家立業代有傳人 。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4畝(其中:地254畝),人均耕地1.6畝,主要種植玉米、桃子等作物;擁有林地10637畝,主要種植花椒、桃子、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畝。草地2150畝,荒山荒地1700畝,其它面積6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全村有20戶飲用井水,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1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4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輛。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其它結構房屋的農戶數8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0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36元,畜牧業收入8.07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頭,肉牛2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5萬元,工資性收入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6元,農民收入種養殖等為主。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
蔡家灣蔡家灣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缺水較嚴重,部份戶數未通電,未通公路。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主要養羊、牛、豬為主。種植業主要花椒、核桃、水果為主。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482元增加到6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