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城塘

蔡城塘

蔡城塘位於淮南市東南郊,長約5.5公里,寬500米到800米之間,約5萬多畝水面。早年是連成一體的水庫,如今根據不同的用途被分割成為三段。南段屬於觀賞水面,廣植荷花,盛夏時節,荷葉田田,花開滿湖,蓮蓬招搖,美景如畫。繽紛的荷花,或是粉如霞,或是白似雪,在深綠色的荷葉襯托之下,隨風舞動,姿態萬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城塘
  • 位於:淮南市東南郊
  • :500米到800米之間
  • 選自:《壽州志》
  • :5.5公里
概況,環境,歷史,

概況

蔡城塘中段湖面開闊,蘆荻點點,鷗鷺翔集,動靜相宜。《光緒壽州志》以及新編的《長豐縣誌》有蔡城塘的記述,相傳為戰國時期的水利工程,並與楚國名相孫叔敖有關。《光緒壽州志》還繪有圖形,將其與安豐塘並提。安豐塘古稱芍陂,傳為楚國名相孫叔敖所興建。
蔡城塘北段,為濕地及精養魚塘。大可數塘相連,規模可觀;小則一二不等,兼營垂釣以及農家樂項目,其中鮮活魚品以及土雞是招牌,農家做法是特色。

環境


位於縣城北8公里的孔店鄉,是皖北地區著名的古水利工程之一。據清光緒十六年(1890)《壽州志》載:“蔡城塘水利次於芍陂,南北長一千八百丈,東西闊五百丈,周圍約計三十六里,西靠高崗,東、南、北三面築埂,設陡門十三座,灌田二百餘頃。“北引黃閭、舜耕諸山以及平坡漫窪之水五派,從姚皋、馬廠向南匯於溝,委宛十三里,由孔家店東過橋入塘。溝旁有減水石閘、滾水壩各一座,遇水異漲則泄至北爐橋入河歸淮”。

歷史

長豐縣水利工程現狀圖
歷史上蔡城塘有過幾次修治。清光緒《壽州志》載:“乾隆四年,知州范從徹詳請帑銀三千六百兩有奇,修理大閘一座,減水閘一座,河口閘一座,陡門三座,挑進水沙河十餘里。乾隆十四、五年,山水大漲,塘水盈溢,塘西田浸沒。命有田之家同力築埂。乾隆三十一年,知府席芑親詣塘所,督令環塘使水人戶協力重修。嘉慶以後,無人經理,以致陡門沖損,塘埂坍塌。光緒七年,鳳穎道任蘭生撥款重修,知府陸顯勛諭張玉和、洪斐然為塘長,月余工竣,用制錢六百八十一千四十三文”,均屬小修小補,無濟於事。到民國期間,塘已毀壞不堪。主要水源中斷,塘水枯落,蓄水灌溉失去保證,灌區淪為半荒廢狀況。
1952年人民政府開始整修蔡城塘。經過1954年、1956年、1968年的幾次維修和1974年改建,蔡城塘在防洪、蓄水、灌溉和養魚育珠方面均發揮顯著作用。如今,蔡城塘南北長6公里,東西寬0.5至1公里,面積3.1平方公里。塘呈長方形,塘埂可行汽車,埂旁全部綠化。建築物有斗門16座,節制閘、進水閘、溢洪道、排水堰各1座,引水渠1條,流域面積86.3平方公里,總庫容492萬立方米。灌溉孔店、馬廠兩個鄉20個村計74300畝農田。該塘水源,平時除平坡沖窪徑流入塘之水外,主要引舜耕山南麓沙河之水。遇降雨量不足時,則從孔店一級電灌站提高塘湖水補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