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南海

蔡南海

蔡南海,男,1944年4月8日出生,新加坡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國洛克菲勒大學(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以及安德魯·梅隆(Andrew W. Mellon)講座教授。

曾為新加坡創建分子農業生物學院(Institute of Molecular Agrobiology),並擔任分子與生物細胞研究院(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科學諮詢團成員,至今還是新加坡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院董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南海
  • 外文名:Nam-Hai Chua
  • 國籍:新加坡
  • 出生日期:1944年4月8日
  • 職業:植物分子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
  • 職稱:教授
  • 專業:植物分子生物學
  • 單位:美國洛克菲洛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學生時代,教書經歷,個人成就,社會任職,學術貢獻,所獲榮譽,

人物經歷

學生時代

蔡南海國小在星洲幼稚園附小,中學在公教中學,兩所學校都是華文學校。我在全講福建話的環境成長,我一向只是跟著大家,讀完國小升中學,讀完中學升大學。在公教中學,是劉修士教生物,當時讀的是從中國來的課本,我是糊裡糊塗地學習,並不知道自己學了什麼。從小我並沒有發現自己特別喜歡一朵花或者一株草。
蔡南海接受南洋理工大學名譽科學博士榮銜蔡南海接受南洋理工大學名譽科學博士榮銜
中學時期,雖然一直在甲班,可成績只屬“一般”,考第10名左右,是前面25%的學生。我從來不曾考過第一,連前三名也沒有,也從沒當過班長。當時,我喜歡數理化,並沒有特別喜歡的理由,只是因為成績好的人讀數理化,我就讀了,糊裡糊塗。課外活動我只打過桌球,鬧著玩而已,從沒代表學校出去比賽。
反倒是文科,讀了不少五四以後的作品。魯迅巴金朱自清的文章都讀了,唐詩宋詞也都背了不少。當時只是死記硬背、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好像李清照的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對只有十五六歲的男孩,哪裡懂得這是描寫中年婦女國破夫亡的淒涼孤獨心境?可到年紀大了,這些詩詞經常湧現在腦海里,反而能體會她“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的愁了。
這些死記硬背的課文,就像從小收集數據那樣,到長大一天,突然豁然貫通,成了資訊,雖然跟我後來的研究事業並沒直接關係,卻豐富了我的人生體驗。這個頓悟,讓我感覺東方教育重視死記硬背,並不完全是件壞事。
中學畢業,當時華校生不能直接進入新加坡大學,我去了萊佛士書院高中部準備讀兩年英文,再進大學。正巧碰上當時教育部推出選取40名華校和馬來學校優秀生在新加坡大學讀預科的新政策,我被選中。在新加坡大學讀了一年預科,得到了相等於總統獎學金的自治邦獎學金,在新大完成三年學士課程,才去哈佛。到哈佛是領了美國頒發的富布萊特獎學金去的。

教書經歷

1971年到洛克菲勒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導師喬治·帕拉迪(George Palade)教授,就是萊德伯格校長所說的好老師。帕拉迪老師在197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今年已經96歲了。他對我要求很高很嚴厲,卻同時給我獨立自主研究的空間,對我所說的話總是充滿智慧。
蔡南海院士蔡南海院士
亞里斯多德說過,教書是最高境界的學習。教之前,必須先把知識融會貫通,完全理解好、掌握好,首先讓自己成為有識之士。所以華人一向非常尊敬師長,對老師有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敬重,但同時也如萊德伯格校長所說,教師要發揮影響深遠的乘數作用,任重道遠。
離2011年做正教授滿30年,雖然還有三年,我現在可開始做“盤點”工作。
過去37年在洛克菲勒大學工作的日子,我是10名博士生和160名博士後研究生的導師。他們後來都在自己的領域有了很出色的表現。好幾位成了系主任,兩位成了知名實驗室的主任,兩位成了科學院的院長,我希望其中一人,日後能成為一所頂尖大學的校長。
除了培育博士後研究生,我們實驗室現在還為醫學本科生甚至優秀的高中生提供實習機會。很多年輕人因此和我有了緊密的來往,有些醫科生還承諾給我終生免費醫藥治療。最近我發現其中一位是知名婦產科醫生,一位是知名小兒科醫生,以我這個年紀,已經很難享受他們的服務了。
不過,有一件令我欣慰的事,是一名來自日本的博士後研究生,為了感激我的教導,為他新生女兒取名Minami。這個名字,日本文是“南”的意思,這讓我很高興。我在那晚對在座的南大教授說,希望他們教育一生,也能和我有同樣收穫。

個人成就

1965年,是第一個進入哈佛大學讀理科的新加坡學生;
1988年,為第一位新加坡人被選為英國皇家學院院士、日本生化學院榮譽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5年,獲頒國際生物獎;
2006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7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座教授”、日本植物生理學家學會榮譽會員。
蔡南海教授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工作,他也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各個生物研究所都有不少人曾在蔡南海教授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實驗室里進修過。在今年6月8日閉幕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上,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並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的知名學者蔡南海教授等7人共同被選為外籍院士

社會任職

蔡南海教授是新加坡分子農業生物學院理事會前主席,曾在1998年和2002年分別獲頒國家科技獎章和國慶行政功績(金)獎章。
他和卡爾加里大學的陳仁惠教授,常被公認為歸國科研人員中最傑出的兩位。他們兩人在80年代回國,分別設立了分子農業生物學院(IMA)和分子與生物細胞研究院(IMCB)。
蔡南海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在植物生長素信號轉導(auxin signaling)研究取得突破,發現可控制植物根部生長的新基因,他們的研究成果登上了2002年9月份的英國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封面。

學術貢獻

蔡南海曾為新加坡創建分子農業生物學院(Institute of Molecular Agrobiology),並擔任分子與生物細胞研究院(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的科學諮詢團成員,至今還是新加坡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院董事。
他是美國洛克菲勒大學(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以及安德魯·梅隆(Andrew W. Mellon)講座教授。

所獲榮譽

蔡南海至今保有新加坡籍,為新加坡人在世界學術界爭光。早在1965年,他是第一名進入哈佛大學讀理科的新加坡學生;1988年,他是第一位新加坡人被選為英國皇家學院院士、日本生化學院榮譽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05年,他是第一位新加坡人獲頒國際生物獎;2006年,他是第一位新加坡人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7年,他是第一位新加坡人被選為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座教授”、日本植物生理學家學會榮譽會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