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早年生活,興辦教育,社會評價,家庭情況,
早年生活
蔡亞萍原名焜盛,字乾偉,1908年10月生於梅縣西廂堡黃寨鄉黃塘村。其父在黃塘村經營雜貨店,僅能維持生計,沒有餘力使子女接受高等教育。1926年,蔡亞萍在梅州中學高中畢業後,經過竭力爭取,才說服了家人供他上大學。他先是在中國新聞學院進修一年,後又改投國立廣東法科學院就讀,改名亞萍,追隨謝瀛洲(原台灣司法院副院長)、鄭彥芬、吳景堯等法學泰斗學習。蔡亞萍的長子蔡孟章曾經回憶說:“謝瀛洲先生就曾當眾稱許我父親是他授業中最感得意的門生。”
大學畢業後,蔡亞萍被學校推薦前往海南、龍川等地擔任當地縣府的承審員。一年後他決意回鄉盡孝。1930年,蔡亞萍返鄉後曾在梅縣縣立中學、鬆口中學等校任教。還創辦嘉應日報,宣導政策及政令,同時以社論向政府基層建設的施政建言,並為地方弱勢群體仗義執言,深得鄉人好評。1936年,28歲的他被選為國民大會之候補國大代表。
也就在這一年,蔡亞萍認識了小自己整整12歲的黎梅娥(即黎明幼名)。蔡亞萍對她一見鐘情,在認識的三天后就上門提親。
抗戰爆發後,當律師的蔡亞萍舉家遷往汕頭謀求發展。剛巧,南華學院也遷到了汕頭,黎明在汕頭修完最後一年學業。蔡孟章回憶:“1940年,我出生之時,母親仍在南華學院讀書,便將我交由外婆撫養。”大學畢業後的黎明,更有現代女性的智慧與魅力,從此與丈夫蔡亞萍開啟了艱苦的奮鬥史。1945年至1951年,蔡亞萍黎明先後在汕頭、香港兩地分別創辦民治法學院和立誠會計專科學校,但皆因戰亂而停辦。1951年,蔡亞萍通過胞弟蔡鴻盛的親屬關係申請到台灣定居。
興辦教育
雖然此前因戰亂使辦學停輟,但蔡亞萍一生以化育莘莘學子為志業,移居台灣後對創校辦學仍念茲在茲。
沿著蔡亞萍黎明伉儷的辦學足跡,記者來到了位於台中南屯的嶺東科技大學春安校區。一踏進校門,撲面而來是濃郁的人文氣息——校園內處處綠蔭蓊鬱、現代大樓高高聳立、亭台雕塑造型獨特、嶺東學子意氣風發。很難想像,這裡曾是連片的荒煙蔓草,人煙稀少。如今校園附近已然是繁華的商業區。
“初來台灣時,父親開業當律師,母親在職校教書。13年後才存了些錢,遇上政府鼓勵民間辦學時申請開辦學校。”蔡亞萍黎明的么女、嶺東中學董事長蔡寶倫告訴記者,父親積極的行動感動了教育主管部門,很順利地得到辦校的許可。經過半年的尋找,他們看中了南屯的一片荒地(春安校區現址)。
為籌措建校經費,蔡亞萍更加努力拓展律師業務,多承接案件,常加班工作到三更半夜,手指也因長久書寫訴訟狀而長老繭。黎明則雇了三個工人,每天和工人一同鋤草挖地。黎明還發揮會計專長,嚴格對預算進行控管;為了避免買到次品材料,她親自購買並負責押運。“面對這樣艱困的工作,沒有神聖而崇高的信仰是無法堅持的。”嶺東科大副校長陳仁龍說。
1964年10月28日,嶺東會計專科學校開學了!蔡亞萍任校長,黎明任董事長。創校之初,僅設定會計與統計兩學科,共招六班300多名學生。蔡亞萍以恩師謝瀛洲的題詞“學以致用,誠以待人”為校訓,苦心經營,使學校規模不斷壯大。3年後,學校改名為“嶺東商業專科學校”,增設企業管理、銀行保險與國際貿易等科別,在校學生增至1900多人。學生畢業後因其真誠、實幹而深受用人單位青睞。
在辦學過程中,受家鄉梅州“足球之鄉”的影響,從小就熱愛足球的蔡亞萍注重推進體育教學,包括足球、游泳、排球等,他還擔任台中市足球委員會主任委員。此外,從建校伊始,他們積極與歐、美、亞等洲的國際名校交流,並締結盟校,為今日嶺東科大的國際化辦學奠定堅實基礎。
1985年,蔡亞萍積勞成疾,遂辭去校長職務,改由黎明接任。1989年6月,蔡亞萍與世長辭,黎明以其瘦弱的身軀擔起推動校務的重任。後來在郭宗浩、陳振貴兩任校長的幫助下,學校先後通過“嶺東技術學院”和“嶺東科技大學”的順利升格。2013年9月,辛勞了一輩子的黎明也告別人世,享年93歲。時任台中市市長鬍志強在追思會上深情說道:大家在享受這些教育資源時,不能不記得,蔡博士和黎博士伉儷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辛勞。
社會評價
蔡亞萍黎明兩位創辦人雖已離世,夜航的舵手縱使交棒,但航線已然駛至黎明。現今的嶺東設備充實、師資完善、學子儼然、校譽斐然。回憶起兩位創校者,嶺東人無一不對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創校之初,因學校距離市區較遠,招生工作成為最大的困難。但在夢想面前,蔡亞萍黎明總是迎難而上。嶺東中學主任秘書劉祥生告訴記者,蔡創辦人總認為,只要心懷一個“誠”字,對人對己負責,面對挫折仍能堅持到底,就一定可以完成目標。追隨兩位創辦人多年的許正明老師回憶,那時為了招生下鄉方便,他們成立了一支機動機車隊,一趟任務下來,老師們個個灰頭土臉,非但無人抱怨,反而相視而笑。“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早已是一家人,一起奮鬥的情感,已經將我們變成一體。直到今天,學校任何活動需要協助,只要登高一呼,嶺東人一定義無反顧、情義相挺。”
在黎明生命最後一段時光,嶺東科大校長趙志揚去探望她幾次。讓他尤為感佩的是,即便當時的她已經非常虛弱,但還是不斷地向來探望的師生說:謝謝大家的幫忙,你們最棒了。“在黎董事長眼中,功勞都是別人的,每位老師都是福將,每位學生都是寶貝。”趙志揚說。嶺東中學校長王學財也回憶:“黎董事長常教誨,要做一個讓人尊敬的校長,不要做一個讓人害怕的校長。也即是說當權力在握時,更要謙卑傾聽。”
嶺東科大校友總會創會老會長簡木炎稱蔡亞萍改變了他的一生,是他最尊敬崇拜的長者。“我在嶺東讀書時,他下課經常和我們談天說地。印象最深的是教導我們,與人相處要以誠待人,要努力奮鬥,手背要朝上不要朝下,要有愛心施捨心,有骨氣,不要經常求人。”
嶺東科大寶文校區管理中心主任胡真鎮是當年的運動員特招生,曾在蔡家住了一年多。“他對我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家裡人去看電影,也常常叫上我。我覺得住這裡已經挺麻煩他們的了,吃飯的事情就自己另想辦法。可每次我回來,他們就會很關切地問,吃飯了沒有?還說別在外邊吃,家裡吃只是多雙筷子的事……”
家庭情況
妻子:黎明
長子:蔡孟章
次女:蔡美倫
小女:蔡寶倫
次女:蔡美倫
小女:蔡寶倫
蔡亞萍黎明育有一子三女,都在台灣生活。“感謝上蒼,讓我有幸能生為先父與先母的兒子!”蔡孟章感慨道。
“父親用客家話喊我小名‘阿咪’的聲音,還言猶在耳。父親一向胸懷大志,一直很忙,和他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其實不多。母親的一生,就如同許多舊時女子那樣,不隨自己的意志流轉,卻意外地成就了非凡的志業。”次女蔡美倫說,父母親的身教比言教更具有潛移默化之效。“看到母親活到90多歲,每天還是挺直腰桿走路,我們就不敢駝背。”
對此,小妹蔡寶倫也深有同感。“父母不常說教,都是以身作則教導我們。父母待人誠懇,處事謙卑,信守承諾,擇善固執,積極向上,這些都是我們子女學習的榜樣。”蔡寶倫告訴記者,多年來,父母對親友故舊的慷慨捐資,實在難計其數,但他們對於自己的善舉,卻從來不跟人提起,母親的至理名言是“施比受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