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蔓生紫薇
- 拉丁學名:Lagerstroemia indica ‘Sumer and Sumer’
- 界:植物界
- 科:千屈菜科
- 屬:紫薇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盆栽,園林套用,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扦插,日常管護,肥水管理,修剪,病蟲害防治,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株高約40cm。樹皮淡褐色,薄片狀,剝落後樹幹特別光滑。小枝細長。單葉對生或近對生,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3~7cm,先端尖或鈍,短柄。圓錐花序著生於當年生枝端。花瓣邊緣皺縮,花徑3~4cm,花有大紅、桃紅、紫、白、複色等,盛開時花團錦簇,十分漂亮。花期5~10月。果熟期10~11月。蒴果近球形,徑約1.2cm,6瓣裂。
生長環境
喜光,稍耐陰,喜夏季高溫,耐旱、抗污染能力強。在2006年重慶特大幹旱期間,露地盆栽情況下,除葉片有少量萎蔫外,無灼傷,植株無死亡,表現出極強的抗旱能力。在二氧化硫、硫化氫和氯氣污染嚴重的環境中生長良好,能有效吸滯煙塵及有毒有害氣體,淨化環境空氣。
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含粗沙及石礫的石灰性土壤中也能生長,怕水濕,忌在窪地積水處栽植。根系發達,萌櫱性強,生長較慢,耐強修剪。花芽形成在新梢停止生長後,單朵花期6~8天,全株花期在120天左右。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觀賞特性及園林用途
盆栽
可用於高架綠化美化和作地被栽培,盆栽亦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蔓性紫薇萌發能力強,枝條蔓性生長,作為盆栽懸掛植物,適於家庭栽培觀賞。因其冬季落葉,在家庭盆栽時,多與常綠植物合種在1個盆內,盆周可種花葉常春藤或金邊扶芳藤、金邊蔓長春花等一些綠色垂吊植物,以起到相互映襯,烘托作用,也不至於在冬季落葉後顯得光禿禿的孤零枯萎。
園林套用
蔓性紫薇植株矮小,生長力強,管理簡單粗放,耐強修剪,花期正值夏秋少花季節,花團滿樹,花色艷麗,而且花期極長,是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的良好材料。可作為花壇、花境、花叢和地被觀賞,用常綠植物作為背景,以襯托其花色,但不宜種在背陰處,以免影響其觀賞性。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蔓性紫薇種子發芽率較高,由於其花朵容易與其它品種的紫薇雜交,因此種子不純,一般不採用此方法。如果用播種繁殖,留種用的植株附近不要種植其他品種的紫薇,以免相互雜交,造成種苗品質退化。
播種時間在初春,即2月底3月初,將種子用溫水浸泡6~12d小時後播種在育苗盤或育苗床上,播種基質用河沙或腐殖土。
扦插
為了保持品種的純正,多採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時間以春夏為宜,春季採用2年生硬枝插,初夏則用當年生半木質化嫩枝扦插。插條選取健壯、無病蟲害枝條,剪截成長5~7cm的穗條,隨剪隨插。
扦插基質用河沙或珍珠岩,插後澆透水,並適當封閉或遮蔭,保持插床內一定的土壤溫度和空氣濕度,提高扦插苗成活率。春季扦插用塑膠薄膜搭成拱棚覆蓋,以保溫保濕;夏季採用遮光率65%以上的遮蔭網覆蓋,可有效避免光線直射,起到降溫透氣作用。另外,為防止插條腐爛及床內病害互動發生,應定期(一般7~10天)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液為500~1000倍多菌靈或托布津。
一般在插後20天左右,苗木長根後,可以噴施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合肥。當小苗過於擁擠時要及時移栽,以免因種植過密造成小苗徒長纖弱,苗木質量較差。
根據我們的試驗,蔓性紫薇生根比較容易,用生根劑與不用生根劑處理的插穗,生根成活率均在85%以上,差異不大。但枝條木質化程度及扦插時間對生根成活率的影響差異表現相當明顯,初夏半木質化嫩枝扦插比春季完全木質化硬枝扦插生根效果好,前者生根成活率可達90%,後者僅約70%。
日常管護
肥水管理
蔓性紫薇管理粗放,施肥以NPK複合肥為主,常用N、P、K為8:20:30或10:20:30的複合配方肥,或國產尿素與磷酸二氫鉀混合施用,濃度2%~5%,7~10天1次。氮肥不宜過多,否則易使植株徒長,開花稀少;增加P、K肥有利於花色和葉色鮮艷。
水分管理以“見乾見濕、澆則澆透”為原則,但夏季乾旱時要及時補充澆水,避免造成植株枯萎、葉色變黃、花序變小。
修剪
除每年春季進行1次修剪平茬,去除枯枝、病蟲枝、過長過細枝條外,生長期還應注意打頭摘心,以促發側枝,擴大植株冠幅。另外及時清除田間、盆內雜草,以利植株生長和維持景觀效果。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紫薇褐斑病。白粉病4月初發病,主要為害嫩葉,發病後用15%粉銹寧可濕性劑1000溶液防治;紫薇褐斑病7月開始發病,9月到達發病盛期,秋季多雨發病重,可用50%多菌靈600溶液防治。
尤其是紫薇枯峰式盆景,雖樁頭朽枯,而枝繁葉茂,色艷而穗繁,如火如荼,令人精神振奮。以花瓣藍色的翠薇最佳,為圓錐花序,著生新枝頂端,長達20厘米,每朵花6瓣,瓣多皺襞,似一輪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