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禪寺始建於東晉,是為紀念我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之一王裒所建,乃我國唯一一座孝子寺,是中華孝道園內一處重要人文景觀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蓼莪禪寺
- 又名:蓼莪庵
- 坐落:江蘇省常州市
- 屬於:我國唯一一座孝子寺
簡介,景點介紹,歷史,僧侶,
簡介
蓼莪禪寺,又名蓼莪庵,坐落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潘家鎮南8公里城灣百瀆村,三面環山,面向太湖(距環太湖公路300米),山水相依,幽靜清曠,為湖山毓秀之勝地。
景點介紹
中華孝道園是全國唯一一個關於孝文化的園區,以距今有1600多年的蓼莪禪詩為依託,以弘揚孝道精神為主旨,以祭祖文化觀音文化為特點,及全力打造一個集尋根祭祖、朝山禮佛、覺悟教育、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建園區根據儒釋道三家關於孝的論述,結合現代人對於孝的理解。通過文字、語言、雕刻、建築等造景的物理化為歷史樹立一個孝的標桿,供後人研討、傳承與發展,並以旅遊為載體,全力打造弘揚孝道文化的基地。
歷史
“蓼莪”二字,源於《詩經·小雅》。蓼莪庵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系江南千年名剎。據志載,在明成祖永樂年間(1403~1424),有僧屋百餘楹,僧徒數百。至明神宗萬曆年間(1573~1619),寺宇倒塌,僅存殿3間。後瑞雲法師修葺寺廟,蓼莪庵得以振興。
清朝恆一禪師繼承瑞雲宏願,在舊庵上進行擴充,有田60畝。並率徒眾樵割山柴,耕墾種植,先後建彌勒殿、天王殿;修大殿,蓋齋堂。恆一禪師等圓寂後,覺如、戒如兩禪師吃野菜,飲清水,以米麥粗屑充飢,廣積殿宇費用,修成殿堂、樓宇、廚房多處。佛堂高大華美,莊嚴肅穆,蓼莪庵恢復了古剎舊觀。
據現存殿上的戶部尚書江陰張有譽碑記稱:蓼莪寺,前靠太湖,後枕梅堂,湖中七十二峰拱其南;無錫的閭山、楊山、九龍(山)繞其北。水秀山明,幽奇曠遠,優美景色獨魁全縣。
惜因戰亂,寺宇屢毀。抗日戰爭時期,又遭毀損。
20世紀50年代,余房拆除,至此遂廢。
1994年恢復開放後,重建天王殿、觀音殿、念佛堂、膳房、寮房和其他附屬建築,總計1800平方米,占地5畝。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親為古剎題額“蓼莪禪寺”;已故上海佛教協會原會長真禪大師、江蘇省佛教協會原會長茗山長老都曾為古寺題字賜墨。
僧侶
寺務由達悟法師主持,常住僧人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