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山勝水禪寺風景區

蓮華山勝水禪寺風景區

蓮華山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西南部的黃沙埠村北側,與泰山北麓諸峰相連,方圓20餘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狀如蓮華,層層湧起,故名蓮華山。《章丘縣誌.山水考》云:“蓮華山在縣治之南八十里,陟山四望,如十萬芙蓉直窮天際。”

主峰磨二起海拔763米,面積1平方公里,因山體像上下兩起磨而得名。此峰又名靈鷲頂,蓋因深山藏古寺,佛法大昌,譽滿齊魯而得名。其下諸峰如眾星捧月左右環拱,朗若翠屏,雙溪發流,清泉甘洌。麓腳橫波,海山水庫碧水悠悠。隔水遠望,岱北諸峰雲煙隱隱。嶺間溝壑縱橫,佳木蔥蘢,碑碣夾道,殿閣崢嶸,歷來為佛道聖地,人間仙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蓮華山勝水禪寺風景區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垛莊鎮
  • 占地面積:20餘里
  • 著名景點:勝水禪寺
景點介紹,歷史記載,細節描繪,

景點介紹

蓮華山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西南的黃沙埠村北側,與泰山北麓諸峰相連,方圓20餘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狀如蓮華,層層湧起,故名蓮華山。《章丘縣誌.山水考》云:“蓮華山在縣治之南八十里,陟山四望,如十萬芙蓉直窮天際。”主峰磨二起海拔763米,面積1平方公里,因山體像上下兩起磨而得名。此峰又名靈鷲頂,蓋因深山藏古寺,佛法大昌,譽滿齊魯而得名。其下諸峰如眾星捧月左右環拱,朗若翠屏,雙溪發流,清泉甘洌。麓腳橫波,海山水庫碧水悠悠。隔水遠望,岱北諸峰雲煙隱隱。嶺間溝壑縱橫,佳木蔥蘢,碑碣夾道,殿閣崢嶸,歷來為佛道聖地,人間仙境。

歷史記載

勝水禪寺位於蓮華山楚峪之上,丹崖映輝,松柏蔽日,靈塔矗天,石洞幽邃。《縣誌.楚峪》載:“楚峪在蓮華山南峪,有李開先《浩賢禪師碑銘》云:‘聖泉寺,按濟出為楚,聖泉即楚水也’。”鄉人以峪為名又叫楚峪寺。相傳寺院始建於隋末唐初,先為勝水庵,住比丘尼,明代僧人住持,曾改名聖泉寺,清代僧道輪番進住,香火不斷。寺院自古為齊魯名勝幽奧之域,地靈人傑,高僧大德在此隱棲卜居,文人墨客前來吟詠瀏覽,留下許多人文古蹟,傳聞佚事。最著名的是明代永樂十年遺留的《浩賢禪師塔銘》。塔銘撰文題額者為明代永樂年間中順大夫太常卿兼經筵侍書程南雲,此公為宣德皇帝的老師,曾書寫永樂皇帝的長陵碑。書丹者為明代另一國手,時奉政大夫左春坊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黃養正,他還在孔林中書寫大成至聖文宣王碑。塔銘集兩位明代藝術大師之大成於一身,彌足珍貴,堪稱鎮寺之寶。據《浩賢禪師塔銘》載:浩賢俗姓張,號聚堂,陽丘(今章丘)人,生於元至順三年(1332年),圓寂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是中國佛教禪家臨濟宗黃龍派傳人、心印相證的黃龍派開山祖師慧南大師的後世嫡傳門人,明代著名的佛法宗師。銘文載其生前:“所至之處人見師如舊相識,莫不靡然心服,願為弟子”。“自唐以來,禪宗盛行於世者,惟雲門,臨濟兩宗而已,除此之外,未有過於師者也。”可見其生前已是譽滿海內。塔內瘞藏的靈骨舍利,是佛門的至寶,浩賢禪師身後能化出舍利子,足見其修行德望之高。勝水禪寺建於隋唐,盛於明清,毀敗於清末民初。因年代久湮,當地百姓口語相傳,又名處女寺、樗峪寺、出雨寺、初一寺等,名稱繁多,莫衷一是。

細節描繪

二OO五年,濟南宏昌置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殿明先生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承文明,開發旅遊事業,造福一方百姓,依據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恢復重建了勝水禪寺,使其成為魯中大地上又一光彩奪目的旅遊勝地。山 門從垛莊海山湖西行,跨過蓮華大橋,便進入蓮華山風景區,景區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蹟眾多。仰首北望蒼翠的大山腳下矗立起一座高大華美的牌坊,座北面南,四柱三樓,金碧輝煌,氣勢崢嶸。此為蓮華山勝水寺的山門,山門飛檐斗角,巍峨壯觀,高20米,寬30米,旋字金線大點金彩繪,仿明清建築。正中匾懸金字題書“蓮華勝境”,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和尚題寫。山門前兩尊巨大的石獅雄踞左右,高大威武。右邊山崖上聳立著摩崖石刻,丹書大“佛”字,字高五米,遒勁雄渾,氣勢恢宏,高聳入雲。聖 泉從山下廣場登上29級台階走進高大寬闊的山門,迎面是依山造型,巨石嶙峋壘起的假山飛瀑,居高臨下,氣勢磅礴。登上54級迴旋石階,林木掩映處座落著一座重檐六角亭,獸吻飛檐,碧瓦映日。涼亭北面是平坦光潔的水泥山路,靠著曲曲折折的雕花石欄。漸次登山,路旁綠樹茂密,蟬鳴鳥啼。上山不遠處有一方清池,層層青石瓮成,水自岩縫湧出,池水清澈見底,溢成一條小溪,這便是蓮華山著名的聖泉,又名勝水泉。泉水清洌甘美,四時不涸,積旱不減,被鄉民稱為神泉。據說以泉水洗眼可退陰翳,沐浴可治皮膚病。池畔遍布奇石,如獸如鼓,雜相羅列,接連兩邊的峭壁懸崖,形成幽奧的楚峪,楚水順峪流下,注入巴漏河,匯入海山湖。石門古木聖泉北面,是一座高架長空的石拱門,如巨龍騰空,當年是百丈崖水庫的引水灌渠,現整修成宏偉壯觀的通天神渠,供遊人瞻仰。穿越石門,漫山密布各種林木,有的高聳入雲,有的交錯纏繞,密密匝匝,風雨不透。路旁石隙中突出一株千年青檀,樹樁枯焦乾裂,如同黑黝黝的頑石,在凸出的根瘤上竄出嫩綠的新枝,生機勃勃,昂然向上,成為路邊一景。有人叫它“枯木逢春”,有人叫它“返老還童”。另有幾株被砍伐的樹樁,也絕處逢生,奇蹟般地抽枝發芽。勝水禪寺勝水禪寺座落在離山門半里之遙的一處坪台上。朱門青瓦,圓拱門兩側的粉壁上書寫兩個大大的“佛”字,是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的手筆。寺門前雄鋸一對石獅,昂首張目,威風凜凜。寺門西邊有一低矮的石洞,高僅一米,長則十多米,狀如臥佛。寺院分三進:一進寺門高起39級台階,門內重梁迭柱,兩邊佛台上塑有高大威嚴的哼哈二將,座下題書“正法久住”,“人民安樂”。進寺門左邊是勝水古井,漢白玉護欄,口圓內方,井深七米,水猶清洌。過山門踏上高高的台階為二進天王殿。大殿前後各有兩株青松翠柏,鬱鬱蔥蔥,摩雲接日。左右為鐘鼓樓,樓前是高大的楸樹、柿樹、綠蔭罩地,清涼可人。大殿東鄰懸崖峭壁,石壁上形成幾個天然洞府,大如客廳,小如耳房,滴水淋漓,冬暖夏涼。石洞上面蔓生著大片的迎春花,千絲萬縷,隨風蕩漾,像綠色的瀑布一般。天王殿正麵塑有彌勒佛,背面為護法韋馱菩薩,兩旁為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皆銅鑄金身。四大天王各持一物,分別為劍、傘、琵琶、蛇。持劍者,指方向也;持琵琶者,調也;持傘者,雨也;持蛇者,順也。總在一起為風順雨順,寓意五穀豐登,天下太平。穿過天王殿,蹬上29級台階,為三進大雄寶殿。大殿重檐歇山、七彩斗拱、紅漆欞星門,兩旁為懸崖峭壁,古藤老木。殿前擺著巨大的香爐,生鐵鑄成。大殿正中塑釋迦牟尼佛,左邊為藥師佛,右邊為阿彌陀佛。須彌座高1.8米,長1.7米,佛像高2.8米,銅鑄貼金,相貌莊嚴。兩壁廂靠山牆塑有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的東面為觀音殿,中間塑觀世音菩薩,兩脅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西殿為地藏王菩薩殿,壁畫彩繪地藏王的本經故事。勝水寺的東面建有齋院,為僧人起居住處。最東面的高崗處建有豪華的蓮華賓館。供香客和遊人食宿所用。塔 林勝水寺最著名的景觀是勝泉,塔林、奇樹。塔林位於蓮華山西小峪。從勝水寺沿山路西行,叢林夾道,曲徑通幽,拾級而上,山勢高平處即是僧侶墓塔林。塔林為明代所遺,原有磚、石塔10餘座,現僅殘留四座,有方形、圓形、鼓形,參差不齊。著名的浩賢禪師靈骨塔座落在塔林的北端。塔前新建浩賢禪師碑亭,碧瓦紅柱,四角單檐,抱柱楹聯是:“浩浩法境朗月清風福不盡,賢賢禪師名山勝水壽無窮。”塔體分為十三疊,組成七級浮屠。層層掩飾,雕刻精美。凡力士、菩薩、飛雲、神獸、花鳥、瓔珞,無不活靈活現,形態逼真,堪稱明代石塔的典範之作。天然氧吧勝水寺的奇樹,遍生岩谷,遮天蔽日,林木覆蓋率達95%以上,誠為天然氧吧。凡皂角,苦棟,乃至柿,楸、櫨、楓、臘、松柏、楊、榆、槐、栗、青檀等,無不森森布蔭。其中刺楸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在省內絕無僅有,十分珍貴。尤為人稱讚是勝水寺東西山坡的黃櫨和青檀樹根,數以百計,皆有千百年歷史,枯根裸露,蜿蜒盤折,千姿百態,奇形怪狀,形成天然神鵰,令人嘆為觀止,堪稱齊魯之最,蓮華一絕。一柱迷香勝水禪寺的東山坡有一處道家墓葬地,散布著墓葬十幾座,殘碑四通。從碑文看,多為清代乾隆年間“一柱香”道教的遺葬。石碑上除了鐫刻著“一柱香”的圖案和道長的名字之外,沒有任何記載,使清代一柱香慘遭清庭誅滅的公案成為令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為供遊人觀賞,墓地前新建一座“清風亭”,四角單檐,紅柱青瓦,楹聯是:“蓮華幽谷潤草無人春自綠,勝水寶地禪關不鎖月常來。”蓮台賞月蓮華山正中為主峰磨二起,左右各有一座小山包。山頭各建有一座“松景亭”,臨風聽濤,蓮台賞月,實為觀景最佳處。登高遠望,眼下宮殿輝煌,林泉交映,南面長河似龍,明湖如鏡,北面靈鷲昂首,雄踞雲天,左右群山聳峙,九嶂環開,如蓮花綻蕊,風光無限,上下林木涌翠,好鳥時鳴,煙霞籠罩,芝蘭叢生,讓遊人頓感物我兩忘,超凡脫俗,心曠神怡,留連忘返。燦爛的佛道文化,珍貴的文物古蹟,絢麗的雕繪藝術,旖旎的自然風光薈萃於一體,使蓮華山勝水禪寺成為齊魯大地上一方瑰麗的文化寶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