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石公園記

《蓮花石公園記》石碑位於北戴河區聯峰山公園內觀音寺西南,於民國8年(1919)立。碑分碑首、碑身和碑座3部分,通高2.05米。碑首飾雕龍,碑陽刻有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書詩一首,碑陰為朱啟鈐撰文、許世英手書的《蓮花石公園記》。碑文記述了北戴河海濱的開闢與闢建蓮花石公園的經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蓮花石公園記
  • 地點:北戴河區聯峰山公園內觀音寺西南
  • 時間:民國8年(1919)
  • 構成:碑首、碑身和碑座
內容介紹,作者簡介,

內容介紹

臨榆縣西六十里曰戴家河,明季海運帆檣波屬。今為京奉支軌尾輸地,而北戴之名特著。背倚聯峰,拔出水平線四百尺。渤海襟其前,晴日當空,水山一碧。長城東峙,奔牛矗北。縈裊天際,嶔奇蔽虧。游履乍經,曷止忘暑,凡可忘世。聯峰多奇石,翠薇眺矚,柎萼偃伏,輪囷者若房,怒目者若的,擎立者若蓋。倚筇四望,直萬頃芙蕖,凡忘其為石也,是名為蓮花石。半山以上,萬松交摩,鱗鬣隱坑谷,蒼翠作殊態,入耳疑濤聲。林壑幽美,兼一峰之勝,則今之公園在焉。光緒中葉,海疆多故,旅大威膠既約質,海軍遂無良港。英教士甘林適於聯峰絕頂築砦室,守者驚以告,大府恐復為有力者所攫,失我奧區也,特檄張公燕謀周視海濱,尋以灘淺不能容世舶乃罷。聯軍起,德人屯偏師於蓮花石,梵宇民墟,夷為灶幕。僑商乘勢度地經營,衡宇櫛比,與石嶺金沙之煙樹樓台,交相掩映。蓋斯時地久等於甌脫,主客雜居,無復過問。鼎革以還,風會一開,邦人士來之游者日眾。丙辰秋,許君靜仁長交通,拓海濱支軌以惠行人。余時以逋客結廬於西山之麓,野服徜徉,咨考故實,深懼山川風物不可以久存也。乃謀倡自治,立公益會,修路築室,井湮木刊,前邪後許,西人亦斂手地異詞。張公哲嗣文孚君復允慨捐別業,以公諸世,而茲園以成。臨榆令周嘉琛又為之禁樵蘇、杜侵奪,名山勝跡,庶凡獲全。今年秋余約靜仁來游,歡聚累日。每當皓月臨虛,葛巾芒屨與中外士女偕游。松影潮聲,行歌互答,覺人天相感,物我俱忘,是則孔子所謂“與世大同”,莊子所謂“相忘江湖”者也。余慮後來者,忘其所自,且不足以彰張氏之高義,故紀其始末以為異日之微。園既成,今大總徐公賜詩有“海山無恙”之名,謹沐手拜嘉,勒之貞珉,以壽此石。中華民國八年,歲次已未,八月十五日。
朱啟鈐先生北戴河雕像朱啟鈐先生北戴河雕像

作者簡介

朱啟鈐(1871-1964),字桂莘,號蠖園,貴州開州(今開陽)人。清光緒年間舉人,曾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監督、北京外城警察廳廳長、內城警察總監、蒙古事務督辦。辛亥革命後,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因擁護袁世凱稱帝而被通緝。1919年任南北議和的北方總代表,談判破裂後,遂辭職潛心著述;1930年組織中國營造學社,自任社長,從事古建築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蠖園文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