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山山地公園

蓮花山山地公園

蓮花山山地公園位於北渡海村西,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4公里。綠化面積80%,山上修有環山公路,屬山地戶外休閒景區。山上有自然風光,宗教文化,特色農家樂,採摘,山地徒步等旅遊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蓮花山山地公園
  • 外文名:xiyanglhs
蓮花山觀景台
觀景台位於蓮花山主峰東側,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山路台階鋪砌大理火燒板,拾階而上可見六角雙層涼亭,紅柱金瓦,山水彩繪,飛檐流角、造型別致。穿過雕樑畫棟,飛檐斗拱的長廊,引首以望南面崇山峻岭 連綿起伏。縣城方向高樓大廈,幢幢矗立。北面平定,千山一碧,景色宜人。
臥龍仙境風景區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獻公死後,晉國內亂諸子爭奪王位,公子重耳(晉文公)被趕出了晉國,在外避難時歷經艱苦飢餓難忍受盡歧視,先鋒營首領介子推等大臣跟隨重耳忠心耿耿,在國外流亡長達19年。在最困苦的情況下,重耳流亡到蓮花山風火嶺一帶,飢不能行,眾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的到臥龍溝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塊,同野菜煮成湯送給重耳。重耳接過來狼吞虎咽吃了個精光,這才問從哪兒來的肉菜湯,旁邊的大臣告訴是介子推從大腿割下來的;重耳聽了感動得淚如雨下,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表示如能得王位,一定要重重獎賞介子推。臥龍溝內長年溪水不息,奇花異草,風景秀麗實乃人間仙境。
蓮花山山地公園
蓮花山山地公園
風火嶺景區
風火嶺神祠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神祠幾經重建修萁,廟貌莊嚴,氣宇軒昂。據有關史志與碑碣記載;風火嶺山之中有神祠二:一為大王廟,一為菩薩殿,每年孟秋二十八日,近山雨屬居民,費無數錢銀祈於此……佑此一方民於不飢不寒,無災無害焉。……據《北南溝村志》記載:蓮花山東南側的風火嶺大王廟一座,建於金大定二十年(1180),嶺因廟得名,又因嶺上築有古代軍事通信設施烽火台,古風火嶺亦稱烽火台。因風火大王廟正好建在平定,昔陽的交界線上,所以有前檐滴水樂平,後檐滴水平定之說。大王廟正殿三楹坐北朝南,高台階,重檐雙柱,磚木結構,系無梁殿。東西廂房各三楹。歇山桃角式廟門。廟門外建有樂樓。殘碑有“嘉慶二十年歲祠已亥重建風火嶺樂樓”字樣。廟院內楸樹成蔭,廟外灌木蔥蘢,廟貌莊嚴,氣宇軒昂。正殿內供奉著介子推塑像,塑像裝於無頂神盒內,每年農曆四月初一和七月二十八是該廟傳統廟會,是日戲班、社火、雜耍會聚獻藝,焚紙燒香祈禱許願者雲集。該廟原有平定縣張莊、寧艾、下馬郡頭、昔陽縣北南溝,北渡海、王家莊、安坪等村同供香火,共管廟事。據平定《古洲志》記載:“風火嶺又名分水嶺,張莊村南山上有大王廟一座。”又據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79年)樂平縣誌記載,時任朝廷兵部尚書喬宇,曾經取道蓮花山,下馬風火嶺,觸景詠詩,留下一首堪稱千古絕唱的七言絕句:
七侓、風火嶺
------喬宇
嶺上神祠祝歲豐,森羅象設半殷紅,
九禾先應兩歧麥,十雨還期五日風,
坐聽風聲生颯爽,行看山色布冥濛,
溪潭恐有乖龍臥,須仗雷霆震起功。
風火嶺曾是古代驛站之一。風火嶺古驛道從唐宋時期始,就是一條通往京城和太原的必經之路,向東南經杜莊鋪可達和順縣,經壽陽縣故驛鋪黑松林可達太原府,經平定槐樹鋪、甘桃鋪、柏井驛通井陘縣可達京城。是古今聞名的驛站。經考證風火嶺實乃古樸悠久,厚重深遠。
桃花園風景區
2006年村里實施了蓮花山綜合開發區建設工程,投資110萬元發展了桃園,栽植優質桃樹(瑞光19)300畝,配套建設了滴水灌溉管線3萬多米;經過幾年發展,“蓮花仙桃”已成功進入昔陽及陽泉、太原等周邊市場,種植仙桃成為了村民又一增收渠道。一年一度春賞花,秋採摘成了渡海村靚麗的名片。
渡海水庫風景區
始建於70年代,當時村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自己動手,耗費勞力,建成容水10萬多立方的小型水庫。現正在開發建設養殖,垂釣、划船等旅遊項目。
李家莊渡槽景區
李家莊渡槽是“農業學大寨”運動期間昔陽縣西水東調工程北乾渠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建於1977年,由西向東跨越207國道,全長600餘米,最高處約50米,最大跨度50米。渡槽頂部為水槽,水槽兩邊築水泥鋼管欄桿,水槽下為鋼筋水泥拱形券,拱形券下為石砌方形柱。位於昔陽縣與平定縣的交界處,是昔陽縣的北大門,是平定進入昔陽的門戶,昔陽縣重要地標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