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主要景點,石洞廟宇,霸王城,水翁濕地,馬山保護區,燈心塘保護區,九龍潭,百花園,珍稀植物園,特色景點,石洞,獻壽桃,插旗石,神仙水,人文景點,旅遊信息,
主要景點
公園主要分為石洞景區和白石山景區,其中以石洞景區為主景區,包括:石洞主景區、馬山遊覽區、燈心塘森林核心區、金雞咀遊覽區、大水瀝遊覽區、長湖遊覽區、蓮花山森林核心區、花燈盞-雞公仔遊覽區、馬草塘-雷公山遊覽區等。主要景點有茶山頂、觀音古廟、知青宿舍舊址、彌勒神像、獻壽石、珍稀植物園、碧幽谷森林浴步道、馬山仙境、玉溪幽谷、蓮花石玉溪飛瀑、水翁濕地、石洞主景區原始次生闊葉林帶、杜鵑生物群落等。
石洞景區是整個大嶺山森林公園的核心區,這一帶有近2萬畝的原始次生闊葉林。原始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經過多次採伐和破壞的天然更新的森林。與人工林相比,原始次生林具有景觀多樣、物種豐富、層次分明、結構複雜、生態功能強等優點。
這片森林林冠茂密,林內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生長有桫欏、金毛狗、蘇鐵蕨、土沉香、毛茶以及各種蘭花等珍稀植物;花卉種類繁多,每逢春回大地之際,百花齊放、奼紫嫣紅、爭奇鬥豔。大嶺山的原始次生林是東莞市少見且較具地方特色的次生林,對我市開展科學研究、了解地帶性森林歷史、揭示森林演替規律等具有重要價值。
園內動植物種類繁多。野生動物有蟒蛇、野豬、果子狸、穿山甲、眼鏡蛇、鷹、喜鵲、斑鳩、鷓鴣、貓頭鷹、畫眉等等。園內主要以人工植被、荔枝林、人工相思林和桉樹林為主,還有兩萬畝的次生林;鄉土樹種有鴨腳木、山烏桕、蘇鐵蕨等。森林公園內植物種類豐富,根據初步調查,共有維管束植物105科247屬346種。
石洞廟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石洞主景區擁有觀音寺、一尊大佛及一座仿古長城。觀音寺向來香火鼎盛,仙氣十足,名聞遐邇;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便開,笑世上可笑之人",誠心一拜,自然心情開朗,煩惱頓消。
霸王城
霸王城座落在石洞的山麓中,是多條通往茶山頂山徑的交匯處,擁有山間茶莊、流水清心池、飛來石和森林浴步道等景點。山麓之內樹木蒼翠,風景秀麗,環境幽美。逢節假日大榕樹下齊聚一幫粵曲"發燒友"們歡聚一堂,以曲會友、同唱粵曲,愉悅身心,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欣賞,樂而忘返。霸王城不僅為喜愛粵曲的民眾提供了一個休閒、文化娛樂的場所和溝通交流的平台,同時也弘揚和傳承嶺南傳統優秀文化。
水翁濕地
在蓮花山腳,與花燈盞水庫相鄰的雞公仔有一片面積約152畝的沼澤,形成了東莞現有不多的較大片的水翁濕地。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生命的搖籃"、"地球之腎"。 濕地里四季流水潺潺,生物物種豐富,林冠密不透光,林下樹影斑駁。每當夏日,林外艷陽高照、赤日炎炎時,林中卻涼風習習、清爽怡人。清風強勁時,樹冠搖曳,嘩啦暢響,水翁濕地便成了一片清幽雅靜、野趣盎然的天地。
馬山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中心以西,占地面積600畝,風光秀麗,山間古木參天,名樹遍布,山中有抱郎樹、紫霞泉、聽泉洞、掛榜石、龍吐珠等自然景觀,留下了眾多動人的傳說。區內從北到南分布有老虎岩水庫、金雞嘴水庫、大王嶺水庫、長湖水庫和楓樹坑水庫,水資源豐富。
燈心塘保護區
位於石洞--燈心塘森林核心,東倚大嶺山山脈,南與大嶺山林場接壤,西部靠連厚街鎮新圍村,北與大逕大逕村相鄰,總面積為489公頃。區內燈心塘水庫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換曲線多變,此處環境尤顯靜雅清幽。
九龍潭
位於白石山景區,龍潭風景,環境優雅,瀑飛泉懸,潭幽溪清。山水含情,草木解意,自然的靈性和生命的靈動在這裡演繹得生靈活現,狂然的心跳和怦然的心動在這裡揮灑得淋漓盡致,讓人在山水懷抱之中返璞歸真,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領略人於自然和諧相處的真諦。
百花園
百花園獨占地利,三面環水,與石洞餐廳隔水而望,占地150畝。按照"四季飄香,繁花似錦,季相變化,多姿多彩,層次豐富"的建設要求,種植有鳳凰木、木棉、大葉紫薇、紅花紫荊、玉堂春、毛杜鵑、勒杜鵑、黃槐、黃花風鈴木、臘腸樹、鐵刀木、大花第倫桃、火焰木、美麗異木棉等優良品種。園內"四季開花,萬紫千紅,色彩繽紛",一年之中既能賞花又能觀葉觀果,又能保持常綠又有葉色和季相的變化。由於各種花的花期不盡相同,此花開後彼花相繼而開,色、香、型的美妙便在花開花謝間相互爭輝、延綿不絕,使人佇足而立,忘卻時光,是市民寓科普教育、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新遊覽亮點。
珍稀植物園
位於場部工區九轉湖建成一個珍稀植物園,面積約55畝,從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地蒐集、引種46種3600多株的珍稀瀕危樹種,大部分為裸根苗,引種樹種中的粗枝木楝、喜樹、土沉香(莞香)、天竺桂、青皮、降香黃檀、蝴蝶果、海南石梓 、格木、閩楠、觀光木、長葉竹柏、馬褂木、禿杉等珍稀樹種,每棵植物標有簡介牌,可供市民參考。市民可以沿著蜿蜒迂迴的木棧道而下,既可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又可以觀賞珍稀植物,增添科普知識,滿足了森林公園的休閒遊玩、旅遊觀光、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功能。
山水點綴
大嶺山森林公園屬低山、丘陵地貌。園內群山起伏,峰巒疊嶂,山深谷幽。最高點"茶山頂"海拔530.1米,登上峰頂,近可欣賞城市新貌及周邊湖光山色,遠可眺望南海及珠江入海口。
在公園的高山密林中,有許多形象奇特的山石,如插旗石、麒麟石、蓮花石、情侶石,其形狀千姿百態,似人、似獸、似物,栩栩如生。這些石頭分布在公園各處,以其安靜的美點綴著園區,更加彰顯出園區的自然和野趣。
公園內水資源豐富,周邊有水庫21個,總庫容達8000萬立方米,面積較大的有橫崗水庫、大溪水庫、懷德水庫等。各大水庫庫岸曲折多變,倒影如畫,眾多半島將湖面天然分隔,形成迂迴幽靜的港灣。園內分布多處的瀑布、山澗、溪流,使山水融為一體的秀麗景色,成為遊客享受森林浴的好去處。
特色景點
高居山頂,遠眺山水,身居山谷,近聽山語。從茶山頂的茶到碧幽谷的幽,都是那么令人精神振奮,從眼前城景到腳下石階,都是一樣教人陶醉留連。走,親身感受山谷的氣息風貌;上,親自見證山頂的氣勢風光。
1、茶山頂
海拔530.1米的茶山頂是公園內的最高峰,與長安蓮花山遙遙相對。登上山頂的觀光瞭望亭,能近覽周邊四鎮及南城水濂山,遠眺珠江口的輪船穿梭,遙望虎門大橋橫臥江面的美景,迎著徐徐吹拂的清風,讓人們頓覺心曠神怡。顧名思義,茶山頂上栽種了茶樹,是新圍茶場的舊址,翠綠的茶園成為山頂上的一道風景線。用清甜的山泉沖泡山上自製的茶葉,一杯清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別有一番風味。
2、碧幽谷
碧幽谷位於石洞中心景區,沿山澗而上是碧幽谷的林蔭步道,步道旁的潺潺溪流一路奏著悅耳的樂聲伴人同行,加之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氣,讓人精神為之一振。越往深處,各種喬木、灌木和藤本植物遮天蔽日,許多珍稀動植物在此棲息繁衍。每年3月至4月,淡綠色的禾雀花成串盛開于山澗,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賞。
碧幽谷內負離子濃度排在東莞各森林公園監測點的前列,達到1.2萬個/立方厘米,而負離子對人體有淨化血液、活化細胞、增強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等好處。因此,在碧幽谷中,人們會感覺空氣清新、心情舒暢,享受到真正的森林浴。
為打響“碧幽谷”這一品牌,大嶺山林場於2008年初向相關部門申請註冊商標。相關部門已受理了“碧幽谷”的註冊申請。
3、水濂洞
早期開發的水濂洞位於觀音寺下面的山谷中,洞口兩旁植有兩棵蒼翠的龍柏,百木之長,堅毅挺拔,斗寒傲雪,長壽不朽。碧幽谷流下的溪水,穿過石洞景區主幹路,形成一個小型瀑布,由於沒有鬱閉的林蔭,陽光下清澈的水流吸引了不少遊人前來嬉水,或駐足於瀑布旁的大石上,傾聽森林裡特有的水流樂章。沿著近年鋪設的步行道順流而下,沿途綠蔭蔥蔥,偶爾不知名的小鳥橫空飛過,更添林中步行的樂趣。這裡沒有碧幽谷的幽靜,但光線較充足,空氣濕度及清潔度不亞於碧幽谷,是步行保健的好地方。
石洞
清朝嘉慶初年,海盜在珠三角沿海一帶活動頻繁,其中以海盜“紅旗幫”首領張保仔較為人所知。當年張保仔海盜勢力雄踞東南亞一帶海域,其匪巢位於珠江口對出附近島嶼。相傳張保仔經常在虎門海口襲擊侵犯各國商船和漁民,搶奪財物並藏於附近島嶼,後來有海盜私藏財寶於赤崗以北的山洞中,但最終未能瞞過張保仔,財命皆丟。
據說,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東江縱隊在赤崗以北大山一帶伏擊日軍時也曾發現此山洞。洞中原來是個石林,石頭形態各異,姿態萬千,洞穴曲徑通幽,峰迴路轉,石林延綿20多公里。如今的“石洞”之名亦由此而來。聽說,廣州軍區早年的軍事地圖中亦有此洞的位置標識,前幾年曾指派軍事人員來復尋,可惜一無所獲。早些年,林場職工也曾進入過洞中避雨歇息,後來卻再也未能找到它。此洞時隱時現,故此又稱其為“隱洞”。
如今,大嶺山森林公園已成為人們遊玩健身的好去處,說不定有一天,哪位有興趣、有運氣的遊客也能找著這個“隱洞”呢!
獻壽桃
在通往茶山頂的登山步行道上,瞭望山林的同時,可一覽石景。一路上,隨著步道走勢的改變,可以從不同角度看見不遠處山頂上形如蟠桃的一塊大石。
話說,王母娘娘在瑤池大開“蟠桃盛會”,齊天大聖孫悟空未受邀請就駕雲來到瑤池,參加盛會。只見那裡瓊香繚繞,瑞靄繽紛;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珍饈百味般般美,異果佳肴色色新。大聖止不住口角流涎,心想,如此“蟠桃盛會”竟無邀請本大聖,一怒之下,使了個神通將正在籌備宴會的眾人定住,抱著酒,坐上殿中主位,品嘗起滿殿的佳肴美酒,還肆意將主位桌上一大盤獻壽的蟠桃推倒。傳說,那盤蟠桃乃是玉帝在其天宮後園親自栽植的一株蟠桃,九千年一熟,人吃後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玉帝親自挑選蟠桃獻予王母娘娘,以祝願王母與天齊壽之意。蟠桃仙品,異於常果,落地化石。被推倒的那盤蟠桃里的其中一顆飛出瑤池殿外,穿越雲層,落到人間,落在石洞茶山山脊上,蟠桃便化成大石。蟠桃雖已化成石頭,但仙氣尚存。相傳,人們只要在王母娘娘誕辰那天,虔誠參拜靈石,便可以獲得王母娘娘的保佑。如今,那塊大石屹立在
大嶺山森林公園茶山山脊當中,遠看就象一個仙桃,人們把大石稱作“獻壽桃”。
插旗石
“獻壽桃”之遙,可望不可及,往茶山頂的登山步行道途中可直達另一大石腳下,大石上插著一支旗,這就是傳說中的“插旗石”。
明朝末年,珠三角沿海一帶連年發生災荒,官府欺壓百姓,地主為富不仁,賦稅和徭役苛重,弄得民不聊生。為反抗官府和地主的壓迫,很多義氣之士集結在
虎門海口以北一帶山中,紮寨安營,從此落草為寇,並在山腰大石上插起大旗,高呼“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其中,石洞一帶的一個山寨據點樹木高大參天,樹冠交錯密集,山與村之間只有一條小道,彎彎曲曲,連綿幾公里,一直延伸到現今的九轉湖一帶。山寨哨崗就設在九轉湖入口處,義士把守住入口,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如今,站在石洞山上遠遠望去,一塊大石和上面插著的大旗仍然隱約可見。走近細看,大石上一個深約1米、直徑約10厘米的小孔赫赫在目。當地村民就把那塊大石稱為“插旗石”。
神仙水
在觀音寺旁有一道清泉,名為:“神仙水”。
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不毛之地,方圓十里都沒有水源,村民為了生存都陸續向遠方遷徙,久而久之,僅剩幾戶人家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家鄉,因為他們都堅信在不久的將來,這裡的一切都會變得欣欣向榮。
這些淳樸的村民得以生存,都是因為二十里外的一片翠竹林。每天傍晚人們都會帶上盛器去接次日竹葉上的露水。
某日,一位天神奉玉帝的旨意到人間視察民情,考究民風,玉帝告誡:神仙下凡,不得擅自施法。當時,天神路過此地,看到一位旅人昏倒在路上,已經奄奄一息,天神心感憐憫,但又不能違反天條,擅用法力。就在著急之際,取水回來的村民正好發現這位旅人,為了救他,村民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盛器里的水給他喝。在村民的搶救下他終於醒過來,可他還需要連續十天喝水才能康復。善良的村民寧願自己少喝水、不喝水也去施救。村民的善舉感動了天神,天神奏報玉帝。
玉帝聽後,自言自語:“善有善報”,並立刻下令將大山劈開,還請來觀音娘娘灑下甘露。就這樣,連續不斷的山泉就從山上汩汩流下,泉水仙氣十足,清甜可口,長時飲用,能夠永葆青春,延年益壽,人們稱此為“神仙水”。“神仙水”流淌過的地方,萬物滋養,樹木茁壯生長,樹根相互交錯,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密不透風,保全著仙泉的靈性。人們只能聞泉水之聲,不見泉水之徑,故此泉水又名“隱泉”。
人文景點
馬山廟
在金雞咀水庫的西北方向是馬山仙境。馬山也叫媽山,坐落在大嶺山東北面的群山之中,海拔300餘米。登高遠眺,南是蓮花山、馬鞍山,西北是水濂山。眾山對峙,相互映襯,顯得馬山更巍峨、雄偉。山中林木陰翳,山峪迭石成窟,山間怪石嶙峋,如桂榜石、龍珠石、馬鞍石、豬首石、金雞石、臥虎石、象石等。岩洞迂迴曲折,石下清泉不息,泉水潔淨清冽,據說,宋朝崔紫霞道人,曾在此講學,掘有紫霞泉。
半山有座馬山廟,又名七姐廟,建於宋代,盛於明代。每逢七月初七“七姐誕”和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總有許多前來上香祈福的香客。廟外一棵許願樹,樹上掛滿善男信女的許願寶牒。山腰處有一龍巖古蹟,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二大隊活動據點之一。
1984年冬,大嶺山鎮政府投資100多萬,開發馬山仙境旅遊區,建成馬山公路和七姐廟登山石級,還利用岩石的天然姿態,稍加雕琢,增加了“魚池”、“葫蘆池”、“石龍頭”等景物。2003年市政府將馬山景區納入大嶺山森林公園的建設範圍。
觀音寺
在石洞景區中心有座古色古香、香火鼎盛的觀音寺,寺廟規模雖不算大,但據說很靈驗。廟前有一神龜池,可以往池裡拋擲硬幣,寄託希望。正對寺廟門口的右邊是濟公殿,廟內四大天王護寺。走入殿堂,殿堂左邊是地藏殿、彌陀殿,右邊有財神殿、藥師殿,內正堂供奉觀音菩薩。該寺廟一直是周邊地區香客上香的地方,遇農曆節日和諸神誕辰,來自深圳、增城、惠州等附近城市的香客絡繹不絕。隨著森林公園的知名度不斷提高,香客越來越多,為容納更多的遊客,觀音寺正進行擴建規劃。
笑佛
走到公園中心區,有一座高十多米的大佛依山而立,大佛長耳笑眼,圓圓大肚,袒胸露腹,其案前香火不斷。“大肚能容天下事,笑面笑看天下人”,笑佛的面容祥和歡喜,讓人頓覺心境舒暢。對笑佛一笑,以此來忘卻都市的喧囂、工作的煩惱,徹底轉換身心,換一種釋然和自在去享受靈山勝景。繞過大佛,碗口粗的黃金間碧竹遮住了不起眼的洞口,名曰:八仙洞,洞長約50米,洞內供放了八尊觀音菩薩像,神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因光線不足,昏暗的環境下更添神秘和玄幻氛圍。
知青場
在公園石洞景區內,生長有三排30多株高大參天,翠色盎然的母生樹。這片母生樹已有40多年樹齡,在我市只有少數地方生長。母生樹嫩葉為深紅色,每逢初春時節,遠遠望去猶如滿樹紅花,象徵著一種激情燃燒的民族精神。
樹下整齊地坐落著四排矮矮的磚瓦平房,這些便是從幾十年前完好保留下來的“知青房”。房子雖然質樸簡陋,但黃色的房子在綠色的林中顯得格外醒目。排成兩行的瓦房,中間開闊,人坐其中,青山綠水,盡收眼底。
1968年,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號召。由此,全國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熱潮。1970年,東莞縣100多名知識青年積極回響毛主席的號召,打起背包,滿懷熱情,穿羊腸,走小道,徒步數十公里,來到國營大嶺山林場這個廣闊天地,開始了與縣城截然不同的生活。知青們在林場領導和老林工的帶領下,開荒造林,艱苦拼搏,將自己的青春和歲月獻給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了安頓居住和生活,知青們在石洞搭起了簡易的茅屋,後來又齊心合力的建起了四排磚瓦房。1977年,知青們帶著一貫艱苦樸素的作風,回到城裡開始了另一番拼搏。時隔30年後,2007年5月19日,大嶺山森林公園管理處邀請了30多位當年的石洞知青相聚公園,共同參加主題為“享大嶺綠水青山,敘石洞卅五情懷”的座談會。知青們回憶起昔日開荒育林的蹉跎歲月,無限感慨。
眼前的“知青房”,不僅是當年知青下鄉駐林場的舊址,更是該市現存的知青“下鄉”舊址。“知青房”已作為森林公園一大重要景點,並將修葺規劃為可供遊人參觀、科教的陳列室。這裡歷經了幾十年風雨,但風吹不倒紮根的大樹,三排母生樹更加高大挺拔、鬱鬱蔥蔥;雨沖不走歲月的痕跡,瓦房牆上“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等字還依稀可見。如今的石洞知青場是如此優美和諧、鳥語花香。但願知青們艱苦拼搏的精神能永遠鞭策世代青年。
東江縱隊館
與百花洞隔空相望的便是廣東
東江縱隊紀念館。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是“廣東人民解放的旗幟”。東莞又是東江縱隊的發祥地和重要活動地區之一,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於1940年10月在東莞大嶺山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鬥爭,營救香港的文化界名人和愛國人士,積極配合盟軍對日作戰,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紀念館的主體建築建在一座小山之上,周圍群山環抱,主館以一組獨特的幾何造型,相互抽離、組合,體現了東江縱隊開展游擊戰爭忽聚忽散的行動特點。翠綠的羅漢松、挺拔的紅棉,把紀念館襯托得格外雄偉。走到樓頂觀景台可俯視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抗日戰爭期間,東江縱隊曾經在這裡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取得了許多重大戰鬥的勝利。山坡上有一條蜿蜒而下的階梯,叫做“追憶線”。它通往對面不遠處的古村落就是東縱革命舊址所在地大王嶺村,村中舊址已按照抗戰時期的原貌修復並進行了復原陳列,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花洞大捷
當你融情於景、沉醉城色時,當你心神合一、迷戀峰巒時,你是否會想到在馬山山頂靠近大嶺山一側,有一百花洞戰場。此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當時東江縱隊與日寇鬥爭的天然堡壘。在中國近代革命鬥爭史中,東江縱隊正是在這裡取得了著名的“百花洞大捷”。
1941年6月11日,日軍長瀨大隊400餘人聯合偽軍200餘人,進攻大嶺山根據地。在百花洞,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和第五大隊包圍並重創敵人,斃傷包括大隊長長瀨及其手下幾十名敵人,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在東江縱隊抗日史上稱“百花洞大捷”。此場戰役連日軍總部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日軍在華南地區最恥辱的一場戰役。百花洞半山腰處有一用石頭排列鋪成的平地,約300多平方米,並鋪有石台石凳,估計是當時游擊隊員的宿營地。
保護科研
大嶺山森林公園,優先保護原始生態,完好保留市級自然保護區,使珍貴森林資源和珍稀瀕危物種得到更有效地保護。同時注重推進科普教育,規劃建成市級科研基地,讓科技攻關和科普宣傳得到更有力地開展。
燈心塘
燈心塘自然保護區位於東莞市
厚街鎮東南部,東倚大嶺山山脈,南與大嶺山林場接壤,西部連靠新圍管理區,北與大逕管理區相鄰。保護區是由新圍、大逕兩個管理區的部分林地組成,總面積為489公頃。
在保護區範圍內,最高峰為大嶺山山頂,即茶山頂。在燈心塘水庫和大水坑周圍,森林景觀豐富,有保護得較好的次生闊葉林。據初步調查,主要植物種類有200多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有紅椿(國家二級)和野生荔枝(國家二級)。區內山高坡陡,草木叢生,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生存繁殖條件。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蟒蛇(國家一級)和穿山甲(國家二級)。燈心塘水庫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湖岸線曲折多變,此處環境尤顯靜雅清幽。
蓮花山保護區
蓮花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長安鎮北部,東起107國道,西至馬尾水庫,南起蓮花山水庫,北至蓮花山峰;是以珍稀動植物、地帶性植被為保護對象,集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市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屬低山丘陵,地勢由北向南傾斜。蓮花山由四座山峰組成,四峰呈指狀合抱,正對谷口,如蓮花半開,主峰海拔513.4米,是長安鎮最高峰,東莞西南部第二高峰。保護區內丘壑起伏,林木茂盛,為野生動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在保護區東南部丘陵、湖塘之間,有一片鳥類的樂園,棲息著成千上萬的鷺鳥。每當黃昏群鳥覓食歸巢,形成羽翼紛飛、鷺鳴滿空的壯麗景觀。“蓮峰飛鷺”成為東莞新八景之一。保護區植被以次生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為主。蓮花山是東莞市林相改造最成功的景區。
登上蓮花山頂,在這三鎮(長安鎮、大嶺山鎮、虎門鎮)交界處,鳥瞰腳下綠韻、仰望頭頂晴空,遠處山城交融、雲霧繚繞;夜色瀰漫之時,霞光盡灑、滿目斑斕。衣襟臨風,心馳神往,蓮花山的無限魅力感受於胸。
林業科學園
市林科園位於大嶺山森林公園東南部,面積1580畝,是該市以林業科研和科普教育為主題的基地。林科園於2004年12月開始規劃建設,現有功能區16個。正在建設之中的有地帶性森林群落恢復與重建研究示範區、彩色林業研究示範區、東莞鄉土植物研究示範區、果園改造研究示範區、芳香植物研究示範區、農林複合系統研究示範區、花灌木什景景觀研究示範區、園藝研究示範區、苗圃示範區、行政區等10個功能區,籌建之中的有水生生態系統研究示範區、濱水植物景觀研究示範區、濕地生態系統及景觀研究示範區、耐蔭植物研究示範區、攀緣植物研究示範區、地帶性溝谷雨林景觀示範區等6個功能區。已開展“東莞地帶性頂極森林群落的恢復與重建技術研究”、“以涵養水源為目標的果園改造模式研究及其生態評價”、“東莞季相變化樹種的選擇及其造林技術研究”等15個科研項目的研究。收集和引進植物品種500多個,其中珍稀瀕危植物34種。
市林科園將突出生態學、景觀學等學科理念,全部功能區預計於2010-2011年全面建成。
旅遊信息
大嶺山森林公園四個主入口公車:
虎門入口:15號公車(虎門太平人民醫院------懷德上廟)至懷德大森廠路口下車,往大嶺山林場方向前行約七百米路程到達大嶺山森林公園電瓶車站
厚街入口:
3號公車(厚街虹橋市場------新圍)至大逕與新圍交界大嶺山森林路口,往前行約1公里到達厚街入口廣場。
大嶺山入口:
5號公車(梅林光順廠-------大嶺山森林公園)至大嶺山森林公園站落,即大嶺山森林公園大嶺山入口廣場
長安入口:
5號公車(長安廣場------大嶺山森林公園)至大嶺山森林公園站落,即大嶺山森林公園長安入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