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社圖(李公麟畫作)

蓮社圖(李公麟畫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蓮社圖》是北宋李公麟所創作,現藏南京市博物館,此圖所畫的宗教故事,說的是東晉僧人惠遠等十八人在廬山東林寺建蓮社,提倡“彌陀淨土法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蓮社圖
  • 作者:李公麟
  • 類別 : 書畫
  • 文物原屬 :李公麟繪
  • 年代:北宋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作品題材,

作品介紹

《蓮社圖》,(南宋摹本), 絹本、設色,92cm×53.8cm。鈐印:清湘濟、苦瓜和尚、苦瓜和尚(三次)、清湘石濤。鑑藏印:賜研齋、心盦、臣元龍、蘭唐、陳廣陵氏、予堅原名宇厚、乾齋、此中有真意、山尊、吳旆啟事、吳旆、伍氏南雪齋書畫之印、伍元蕙儷荃甫評書讀畫之印、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二次)、香雪翁(三次)、倚權勢無辱善良、作事須循訓天理出言要順人情、善人則親近之、大溪林氏雅宜山齋供養。題識:湘源石濤濟道人敬畫。
《蓮社圖》的款識,前後共二處,一為畫成時的落款,“湘源石濤濟道人敬畫”題在卷首右下方。一為乙酉年(1705年)重題的長跋,書自己的畫語。從款字的筆法及字號的用法上可看出二題並非出於同時。前一題的書法,與我們所見到的石濤三十歲前後楷中兼行,舒撇展捺的一種書體極相似。石濤所稱的“湘源”,即湘江之源——廣西,這是他的祖籍。他的一方印章“贊之十世孫”正是為懷念那位襲封於廣西的高祖靖江王朱贊儀而刻,顯赫的出身成了他永遠的記憶。這種落款形式在石濤的早中期作品,如故宮博物院所藏他庚申種秋畫的《山水圖冊》、上海博物館藏的辛酉七夕所畫《山水花卉》冊中都偶能一見。不過在石濤的晚年,“湘源”被改成了“清湘”,成了人們習見的石濤字號,“湘源”反不為大家所熟知了。款字的書寫特徵這一不為人熟知的早年別號,為鑑定《蓮社圖》提供了又一可靠的依據。

作品賞析

畫畫外無道,畫全則道全。千能萬變環轉,定始於畫歸於畫也。太古無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自立矣。然則盡我所有,法無居焉。法乃出世之人立之也。乙酉(1705年),清湘阿長,大滌堂下。
石濤《蓮社圖》石濤《蓮社圖》
《蓮社圖》畫的是晉代高僧惠遠等在廬山白蓮池畔結社參禪的故事。與《十六應真圖》相比,人物占的位置和比重更突出,對面目、服飾的細節描寫更具體,也就更生動傳神,線描同樣瘦挺縝密,但更圓熟。山石的畫法,也顯得老到而有力度,烘染更大膽濕潤,凸現了人物在畫中的地位,使之與周圍的環境融洽。其成熟程度和藝術水平,應在《十六應真圖》之上。

作者簡介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漢族,舒州(今安徽桐城)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鑑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位於桐城龍眠山,山北為廬州舒城縣,李公麟舒州舒城人),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等。

作品題材

關於“白蓮社”,歷史上有不少人畫過這一題材,目前能見較早的一幅是傳為李公麟外甥張激所作的手卷(今藏博寧博物館)。如果拿石濤的《蓮社圖》與這幅南宋人所作的同名手卷相比較,我們會發現其中的某些相似之處,兩卷的人物組合、動作、聚散乃至基本的造型都大致相同。只是石濤畫得更精到,更重視細節的描寫,線描亦由蘭葉描改為鐵線描,而樹石的畫法,則完全不同。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傳為張激的畫的這一南宋本子,由於清初時期尚未入宮(它曾為梁清標所藏),青年時代曾一度活動在收藏風氣很盛的江浙、安徽一帶的石濤,很有可能見到過這個手卷或一個忠於原作的摹本。但作為一個非常有自信的天才畫家,石濤絕不願意亦步亦趨刻板地死臨前人的作品,而是在取其大略的情況下進行再創造,這正是一直強調“我用我法”,反對“古人既立法之後,便不容今人出古法”的化古為新的石濤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石濤既超越了前人,賦予《蓮社圖》全新的面貌與筆墨,也超越了自己,使這一於《十六應真圖》的工筆人物手卷,畫出了更高的水準。據於古人,屈從古人,處處“存我”的藝術個性,再一次證明了石濤此卷的可靠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