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蓬長跨海大橋
- 地理位置:山東省煙臺市蓬萊--長島
- 大橋全長:8公里
- 投資金額:15億人民幣
- 大橋高度:28米
研究依據,背景意義,長島縣,項目由來,自然條件,項目投資,各界關注,
研究依據
1.國家和山東省有關政策、法規、規範和規定
2.長島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3.長島縣城市總體規劃
4.有關設計標準、規範及規定
5.建設單位提供的基礎資料及數據
背景意義
長島縣
1.自然地理情況及交通狀況
長島,歷稱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位於膠東、遼東半島之間,黃海、渤海交匯處,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全縣由32個島嶼組成,其中有居民島10個,設8個鄉鎮,島陸總面積5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700平方公里,海岸線146公里,有5萬人口,縣城坐落在南長山島。
長島縣是典型的海島縣,島嶼眾多。近年來,長島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先後在全縣10個有居民島嶼建成了11座陸島交通碼頭和1座旅遊專用碼頭,實現了有居民島嶼島島通輪渡,投入運營的各類客船達到17艘(包括滾裝船、普通船和高速船),但仍不能滿足旅遊旺季遊客進出的要求。海島的電力供應主要靠海底電纜解決,擁有蓬長110KV和35kV輸配電系統各一條,但運行和維修成本高的問題比較突出。海島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和海水淡化兩條途徑解決。
2.經濟發展情況
2002年以來,長島縣委、縣政府圍繞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大發展、大變樣,經濟發展步入全國海島縣前列”這一宏偉目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提出了“打好三個翻身仗、實現兩個大變樣”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漁業、工業和旅遊業三年翻番的目標,實現城市建設和綠化美化大變樣,推動海島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繁榮進步。2004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鄉村經濟總收入14.1億元,同比增長20.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885萬元,同比增長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億元,同比增長34.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億元,同比增長14.4%;實現外貿出口總額2374萬美元,同比增長55.2%;實現漁村人均純收入4969元,同比增長15.5%。
項目由來
“蓬長大橋建設項目”的提出已有近10年了,1993年煙臺市政府辦公室牽頭成立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對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進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被鄒家華副總理批轉國家計委、鐵道部和山東省政府進一步研究。為此國務院成立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由八個部門對該項目進行了詳細論證。這兩個課題組在論證過程中,都對蓬長跨海大橋進行了重點論述,都將蓬長大橋列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先期開工建設的重點工程,而且建設蓬長大橋對解決海島交通的制約,促進海島經濟的發展將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1.蓬長大橋的建設是從根本上改善海島交通落後狀況,滿足經濟和人民生活長遠發展的需要。長島縣對外交通運輸主要是通過海上運輸,既不便利,通行能力也有限,候渡時間和過渡時間較長,費用高,且受氣候影響較大。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進出島的交通量必然會有較大的增加,若不改渡為橋,必然會形成我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交通瓶頸”,如建成蓬長跨海大橋,不僅使我縣具有了陸地縣市區的優勢,而且也能使長島本身特有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從而給長島產業革命創造條件。
2.蓬長大橋的建設是開發旅遊資源,加快發展旅遊業的需要。長島縣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但長期以來,由於進出島交通不便,大量遊客只能望島興嘆。如建成蓬長大橋,將使長島縣與蓬萊、威海及整個膠東旅遊景區形成一個大旅遊板塊,進島遊客將有大幅度增加。同時,大橋建成後,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景觀,隨之也必然帶動我縣房地產業的興起,成為寸土寸金,地價必然會大幅度升值,促進海島經濟的全面振興,真正成為山東的“海上明珠”。
3.蓬長跨海大橋和水、電、氣跨海工程相結合,將進一步提高海島的基礎設施配套水平。蓬長大橋建成後,能有效解決海島用水、用電、用氣難的現狀,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海島的地理優勢,建設10萬噸級的深水碼頭,將會極大地帶動我縣及周邊地區海上運輸業的發展。
4.蓬長大橋的建設,將有效提高長島要塞軍事防禦能力。長島要塞是扼守海口、衛護京津的前哨,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如建成蓬長大橋,能把長島要塞與陸地連線起來,能更有效地封閉渤海,保衛京津。同時,今後國家蓬旅跨海通道工程建成,將把海中諸島嶼串成一線,形成一條機動支援的整體防線,使長島要塞成為一道真正的“鋼鐵國門”。
蓬萊—長島跨海大橋作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首期工程,具有重大的經濟、軍事、政治、科技意義。經過多年論證,啟動建設的條件已經具備。大橋位於國家名勝旅遊區蓬萊市和國家海島森林公園長島縣之間,跨海直線距離7公里,該海域水淺、地質條件好,可以利用的地形多、投資較少。長島縣政府擬採取優惠政策,以BOT方式或以土地、旅遊景點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對外招商,並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該項目建成投產後,長島國民經濟發展將呈現出幾何級的增長速度;同時國民經濟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迅速形成以服務業為主要支柱的國民經濟發展新體系,長島的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將得到極大增強。
自然條件
1.地貌:長島島陸以剝蝕山丘和海岸地貌為主要特徵,丘陵和山脈多與地層走向一致(南、北長山島尤為明顯)。島陸起伏較大,基岩裸露,最高島海撥202.8m,最低島僅17.0m。石英岩抗風化組成山脊,板岩風化為谷,近海微地貌極為發育。
諸島山勢多為平頂山和半劈山,山體坡度一般在10°~40°。除南長山、北長山、大黑山、砣磯、大欽和北隍城等島有多山夾谷和局部小塊平地外,多數島嶼為露海孤山(丘)。
諸島海岸多為基岩海岸。其中,南隆城、大欽、高山、猴磯、車由和大黑山島的基岩海岸占其海岸總長的50%以上,並多系峭壁岩灘。由於基岩性和產狀不同,形成形態多姿的海蝕岩、海蝕和奇礁異石,在南長山、小欽、螳螂、小黑山和擋浪島的南端,均有沙嘴。在大黑山島和南砣子島之間,廟島和羊砣子島、牛砣子島之間,南、北長山島之間,均有連島沙壩。在大竹山、南隍城、小黑山等島的港灣處有沙堤堆積,形成現代瀉湖。
凡有石英分布的島嶼,多有礫石灘,與海岸線平行,呈台階式分布。因各港灣的口向、海岸坡度和潮流不一,礫石的自然分選和磨圓度差異較大。
2.地質:長島縣諸島北鄰遼東隆起,南連膠東隆起,處於膠遼隆起的接合部位,西鄰渤海海坳陷。出露的地層為上元古界“蓬萊群”,出露岩性多為石英岩和泥質岩層的千枚岩、板岩和石英岩,表層風化較強烈。島陸構造簡單,地層多呈單斜,斷層規模較小,岩漿活動較微弱。
諸島除基底長期隆起外,主要受北東向沂沭斷裂帶和北西向威海—蓬萊斷裂帶所控制,這兩組斷裂為長期繼承性活動斷裂。新構造運動時期也有明顯活動,推測諸島為斷塊上升部分。島陸上的構造線方向同區域一致,但不發育,規模亦小。
長島從公元495年~1995年間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1次,城市建設地震烈度按7度設防。
3.氣象:長島縣屬亞洲東部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大陸度為53.2%。因受冷暖空氣交替的影響,加之海水的調溫作用,四季特點是:春季風大回暖晚,夏季雨多氣候涼,秋季乾燥降溫慢,冬季風瀕寒潮多。
①氣溫 全縣歷年平均氣溫為12.1℃,最高年為13.2℃(1994年),最低年為10.7℃(1969年)。極端最高氣溫36.5℃(1959年7月30日~31日),極端最低氣溫-13.3℃(1970年1月4日)。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為-1.6℃,8月份平均氣溫最高,為24.5℃。年較差為26.1℃。
②降水 全縣歷年年平均降水量為537.1mm。其中,春季占14%,夏季占59%,秋季占22%,冬季占5%。最大年降水量為881.4mm(1973年),最小年降水量為204.7mm(1986年)。縣境之內的降水由南向北呈遞減趨勢,年度相差在100mm以上。
③濕度 全縣歷年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7%,其中7~8月最大,為85%;12月最小,為60%。年平均絕對濕度為11.6毫巴,其中8月份最高,為25.6毫巴;1月份最低,為3.4毫巴。
④日照 全年日照總時數歷年平均為2612小時,年日照率為59.6%。一年中,5月份日照時數最多,為269.7小時,12月份日照時數最少,為151.1小時。
⑤風向 全縣季風顯著,夏半年多偏南風,冬半年多偏北風,由於處風道,年均大風日67.8天。全年大風日數冬季最多,夏季最小,最大風速為40m/s(1985年)。
4.海況:
①潮汐 長島海域的潮汐性質屬正規半日潮,其規律是一晝夜兩漲兩退,俗稱“四架潮”,潮高地理分布北部高,南部低。8月份平均高潮高:砣磯島為212cm,南長山島為143cm。
②潮流 長島海域的潮流,主要水道多為東西流,港灣多為回灣流,北部水道為西流,南部水道為東流。夏季海流,南部海區一般在0.6~1.03m/s之間,大黑山島海區最小,為0.6m/s;北部海區一般在1.2m/s左右,港灣回灣流的流速更小。
③海浪 長島漲域的浪型,主要為“風浪”。秋季和冬季偏北風浪,夏季偏南風浪,浪高的四季變化是:冬季(10月~翌年1月)月均浪高1.1m,春季(2—4)月均浪高0.47年,夏季(5—7)月均浪高0.5m,秋季(8—9月)月均浪高0.8m。歷年年大浪高平均為8.6m,極端最大浪高10m。
④漲水錶層溫度
長島海域歷年海水錶層溫度年平均為11.5℃,月平均溫度8月份最高,為22.1℃;2月份最低,為2.5℃,極端最高溫度為27.3℃(1963年8月28日),極端最低溫度為-1.2℃(1969年2月28日和3月1日)。
⑤海水透明度
長島海域海水透明度北部海區一般在3.7~9.5m之間,南部海區一般在1.7~3m之間,一般冬季透明度較小,夏季透明度較大。
項目投資
項目總投資:該項目預算總投資為12億元。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在蓬萊與長島之間建造一座跨海大橋,全長約8公里,寬6車道。
項目經濟效益分析
一、評價依據
1、國家計委、建設部頒《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
2、現行有關稅費制度;
3、類同建設單位的有關數據。
二、經濟效益測算
1、建橋造價:
蓬萊至長島的海上直線距離接近7公里,海水比較淺。長山尾1-2公里水深是2-3米,蓬萊登州角2-3公里水深4-5米,中間2公里左右水深12-25米。水不深,地質條件也較好,建造雙向4車道的跨海大橋預計造價在15億元左右。
2、收入測算
本項目建成投產後,直接收入和間接收入均十分顯著,直接收入主要來源於項目自身的營業收入,主要包括車輛過橋收入、人群過橋收入、供電供水和通信線路租用收入;間接收入主要包括旅遊收入、土地增值收入兩部分。
①車輛、人流過橋收入(直接收入),2005年長島至蓬萊的輪渡公司收入是客票3000萬元人民幣,車票是1500萬人民幣,加起來是4500萬人民幣,因為長島交通受到天氣的影響比較大,每年旅行社的車輛基本上都不進島,到了長島以後租用長島旅行社的車輛。如果大橋架設成功,旅行社的車輛就會進島。預計大橋架設成功,過橋收費會在每年1億元以上。
②供電供水和通信線路租用收入(直接收入),按照年均300萬元計算,該部分收入將全部納入該項目的償債資金範圍管理。
③旅遊收入(間接收入),一是旅遊景點門票收入,長島與蓬萊旅遊景觀各具特色,互為補充,蓬萊閣以人文歷史景觀為主,長島以海島自然景觀為主,蓬萊閣年接待遊客人數比長島多100多萬人次,大部分遊客因交通不便,無法進島,大橋建成後,這部分遊客中的80%將進島旅遊,每年淨增加門票收入4000萬元(每人按50元計算);二是餐飲、住宿、購物及其他收入,按年新增遊客50萬人計算,每年新增純收入5000萬元。
④土地升值收入,由於交通不便,長島土地每畝平均價格30萬元左右,大橋建成後,島上土地寸土寸金,將高與蓬萊大陸土地價格,南、北長山島閒置土地4000多畝,按每畝增值50萬元計算,增值20億元;再加上現已初步開發的城區和村莊面積約3000畝,按每畝增值70萬元計算,增值21億元。以上兩項合計增值41億元。
各界關注
106公里路程,開車只需要一個小時,但從煙臺蓬萊到大連旅順106公里的直線距離,卻因為猶如天塹的渤海海峽阻擋,需要繞道1800多公里。如今,一條跨海通道有望讓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天塹變通途”。
“兩會”上,來自山東和遼寧的政協委員不約而同地提交了相同的提案——加快推進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項目。“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對完善和最佳化東部沿海地區交通路格線局、促進環渤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溝通東北與華東、擴大與東北亞國家的交流合作均有重要意義。”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汀建議,將興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列入國家戰略工程,並列入正在編制的“十二五”規劃。
從1992年,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課題研究已持續了18年。如今,通過跨海大橋、海底隧道等形式將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連線起來,在全國兩會上再次受到關注,“蓬長跨海大橋”的建設浮出水面。
為給廣大網友提供更多渤海海灣大橋的最新信息,提供一個觀點發表的平台,中國山東網特別策劃“聚焦渤海跨海大橋”專題報導,敬請期待。
延伸閱讀: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 青島受益將不小於煙臺。
106公里路程,開車只需要一個小時,但從煙臺蓬萊到大連旅順106公里的直線距離,卻因為猶如天塹的渤海海峽阻擋,需要繞道1800多公里。如今,一條跨海通道有望讓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跨越渤海天塹。
煙臺市長張江汀: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應入國家戰略。
“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對完善和最佳化東部沿海地區交通路格線局、促進環渤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溝通東北與華東、擴大與東北亞國家的交流合作均有重要意義。”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汀建議,將興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列入國家戰略工程,並列入正在編制的“十二五”規劃。
山東提交議案 建議加快半島渤海兩地連線速度。
通過跨海大橋、海底隧道等形式將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連線起來,這一持續研究了18年的課題在全國兩會上再次受到關注。記者3月8日在採訪中了解到,山東代表團已經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項目進度的議案”,建議國家將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項目納入“十二五”規劃,並適時啟動蓬萊至長島的跨海試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