蓆子傑(1915—1983),祖籍山西代縣,出生成長於內蒙古土默特右旗。1947年參加革命。曾任綏遠省戲曲審定委員會主任、內蒙古文化局藝術處副處長、內蒙古文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蓆子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籍貫:山西代縣
- 出生日期:1915年
- 逝世日期:1983年
- 代表作品:《藝術研究》
- 出生地:內蒙古土默特右旗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蓆子傑(1915—1983),祖籍山西代縣,出生成長於內蒙古土默特右旗。自幼酷愛民間藝術,曾在內蒙古包頭、陝壩等地任國小教師、報社記者和編輯等職。1947年參加革命,歷任綏遠省行政幹部學校文工隊副隊長、綏遠省文工團副團長、綏遠省戲曲審定委員會主任、內蒙古文化局藝術處副處長、內蒙古文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事二人台的整理、研究與創編工作。1953年擔任綏遠省戲曲審定委員會主任後,開始全面整理蒐集二人台藝術作品,並進行二人台的理論研究。參與改編了二人台的一批經典劇目,例如《走西口》《打櫻桃》《打鞦韆》《觀燈》等。其中《走西口》《打櫻桃》《打鞦韆》被收錄至《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內蒙古卷),並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成為劉銀威、劉全、高金栓、郝秀珍、班玉蓮等二人台名藝人的保留劇目。
20世紀60年代,蓆子傑繼續整理改編劇本,大部分收入《二人台傳統劇目彙編》,1962年由內蒙古二人台藝術研究委員會內部出版。“文革”後期創作的二人台作品《大青山下》獲得1981年全區文學戲劇電影創作二等獎。1980年開始發表東路二人台研究成果。整理改編了《拉毛驢》《摘花椒》等劇目,彙編成《東路二人台傳統劇目選》,由內蒙古民眾藝術館《鴻雁》編輯部以增刊形式刊登。1984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蓆子傑整理記錄的遺著《二人台順口溜》。
主要作品
蓆子傑是最早參與二人台整理與改編的文藝幹部之一,接觸了大量的二人台一手資料,除了為學界整理出大量的劇目,也撰寫了不少理論文章。這些文章對二人台的起源、發展、分類、變化等方面做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其中有不少看法是前人未發之聲。這些理論文章主要包括《整理二人台傳統劇目的體會》(《山西文藝》1955年第七期)、《二人台的誕生》(《鴻雁》1980年第三期)、《二人台的童年》(《鴻雁》1980年第四期)、《二人台的翻身》(《鴻雁》1980年第六期)、《二人台的語言特色》(《烏蘭察布日報通訊》1980年第一期)、《二人台的韻轍》(《河套川》1980年第一期)、《閒話〈走西口〉》(《呼和浩特晚報》1983年3月15日第四版)等文章。其中大部分內容又經過提煉,合併為《前進中的二人台》(《藝術研究》1981年創刊號)一篇長文,後被收錄至《中國二人台藝術通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