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霞文庫:林紓讀本》編寫的目的在於將林紓的品格與人格情操等全面集中的展示於世人面前,讓現在的人們深入了解林紓其人,了解林紓的真正面目,了解一代文化巨人的文化建樹與傑出貢獻,並糾正以往對林紓的不實和偏頗之看法。
基本介紹
- 書名:蒼霞文庫:林紓讀本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頁數:317頁
- 開本:16
- 作者:吳仁華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346343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蒼霞文庫:林紓讀本》編輯推薦:林紓是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翻譯家,也是一位有思想的文化巨人。林紓的文學創作,或關心祖國前途、憂慮民族命運,或抨擊黑暗政治、抉摘社會弊病,或思念親友情誼,或同情人們疾苦,或討論古代文論畫論,或模山范水以抒情,都表現出積極的意義。林紓翻譯的西方小說作品,其數量之多,影響之大,更是首屈一指。了解林紓,也是了解近代中國文化史和近代福建文化史的一個重要環節。
作者簡介
吳仁華,1964年9月出生於福建省寧化縣。1981年起先後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博士。1987~2011年,在福建省教育廳(原福建省教育委員會)工作,曾任政策法規研究處處長、發展規劃處處長和副廳長。2011年12月起任福建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出版有《台灣光復初期教育轉型研究(1945—1949)》、《法制在學校——依法治校案例評說》(合著)等專著,在《中國高等教育》等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
圖書目錄
一、“遙想故園春半後”:林紓的情感世界
蒼霞精舍後軒記
亡室劉孺人哀辭
告王薇庵文
近寒食偶成
買陂塘
高氏妹哀辭
鈞壙銘
祭高梧州文
題畫詩三十首(選四)
秘魔岩見寶竹師題壁詩,愴然有作
七十自壽詩(其四)
村先生
留呈夢旦兼懷子益
桂珉
裘稚蘭
二、“頭皮未送寧奇節”:林紓的心靈世界
湖之魚
趙聾子小傳
饞人
老饕
釣鴨
知名士
歸途感賦
自徐州看山至浦口
車過滄洲
黃建人
破藍衫
復李畲曾
七十自壽詩
自嘲詩
贈林長民序
與陳滄趣書
《愛國二童子傳》達旨
三、“深知所畏而幾於無畏”:林紓的人格魅力
畏廬記
浩然堂記
析廉
黜驕
示兒書
水無情
書宋張溟《艮岳記》後
重修宋輔文侯牛公墓記
奸臣便捷
孝廉方正
燈草翁
畫竹自題
題畫三十首(選二)
追憶
詠史八首(其六)
述變
哀閩
四、“我念國讎泣成血”:林紓的愛國情懷
徐景顏傳
《黑奴籲天錄》跋
夜中望岱
贈李公星冶序
清建威將軍提督銜補用副將閩縣楊公墓志銘
謝枚如先生賭棋山莊記
獺驅魚
生髑髏
《不如歸》序
西湖詩序
國讎
五、“意氣所到稱天工”:林紓的藝術境界
梅花詩境記
黃笏山先生畫記
游西溪記一
記九溪十八澗
遊方廣岩記
《孝女耐兒傳》序
題畫二首(選一)
雜題
煙雲樓臥遊詩四首(選一)
夏日齋居製圖詩(選二)
《迦茵小傳》(節選)
記超山梅花
游棲霞紫雲洞記
記花塢
登泰山記
春覺齋論畫(節選)
附錄
集評
林紓年譜簡編
後記
蒼霞精舍後軒記
亡室劉孺人哀辭
告王薇庵文
近寒食偶成
買陂塘
高氏妹哀辭
鈞壙銘
祭高梧州文
題畫詩三十首(選四)
秘魔岩見寶竹師題壁詩,愴然有作
七十自壽詩(其四)
村先生
留呈夢旦兼懷子益
桂珉
裘稚蘭
二、“頭皮未送寧奇節”:林紓的心靈世界
湖之魚
趙聾子小傳
饞人
老饕
釣鴨
知名士
歸途感賦
自徐州看山至浦口
車過滄洲
黃建人
破藍衫
復李畲曾
七十自壽詩
自嘲詩
贈林長民序
與陳滄趣書
《愛國二童子傳》達旨
三、“深知所畏而幾於無畏”:林紓的人格魅力
畏廬記
浩然堂記
析廉
黜驕
示兒書
水無情
書宋張溟《艮岳記》後
重修宋輔文侯牛公墓記
奸臣便捷
孝廉方正
燈草翁
畫竹自題
題畫三十首(選二)
追憶
詠史八首(其六)
述變
哀閩
四、“我念國讎泣成血”:林紓的愛國情懷
徐景顏傳
《黑奴籲天錄》跋
夜中望岱
贈李公星冶序
清建威將軍提督銜補用副將閩縣楊公墓志銘
謝枚如先生賭棋山莊記
獺驅魚
生髑髏
《不如歸》序
西湖詩序
國讎
五、“意氣所到稱天工”:林紓的藝術境界
梅花詩境記
黃笏山先生畫記
游西溪記一
記九溪十八澗
遊方廣岩記
《孝女耐兒傳》序
題畫二首(選一)
雜題
煙雲樓臥遊詩四首(選一)
夏日齋居製圖詩(選二)
《迦茵小傳》(節選)
記超山梅花
游棲霞紫雲洞記
記花塢
登泰山記
春覺齋論畫(節選)
附錄
集評
林紓年譜簡編
後記
後記
本書以林紓的思想品行和文化特質為線索進行編選,選文不以系年為序。為避免翻檢之勞,有重出的人名地名,注釋中仍一併注出而不省減。
本書由吳仁華策劃和最後審定,郭丹負責篇目遴選和各章的導語,郭丹、朱曉慧統籌、審閱全部書稿。參加編寫的教師有:朱曉慧、吳毓鳴、蘇建新、張麗華、林懷宇、嚴冰、陸招英、張韋畢、徐瑛、林晶、許秀清、祁開龍、莊恆愷、莊林麗、林一嗚、潘林。因各篇後面都附有編寫者姓名,於此就不再列出各人負責的具體篇目。本書中的林紓書畫作品,由龔任界精選提供。本書成於眾手,各篇的注釋與“導讀’’由個人承擔,因此在行文風格上必會有差異,敬請諒解。
編選林紓詩文作品作為選本,只是我們的初步嘗試,必定存在疏漏和錯誤,敬請讀者、方家批評指正。
郭丹
2013年9月1日
本書由吳仁華策劃和最後審定,郭丹負責篇目遴選和各章的導語,郭丹、朱曉慧統籌、審閱全部書稿。參加編寫的教師有:朱曉慧、吳毓鳴、蘇建新、張麗華、林懷宇、嚴冰、陸招英、張韋畢、徐瑛、林晶、許秀清、祁開龍、莊恆愷、莊林麗、林一嗚、潘林。因各篇後面都附有編寫者姓名,於此就不再列出各人負責的具體篇目。本書中的林紓書畫作品,由龔任界精選提供。本書成於眾手,各篇的注釋與“導讀’’由個人承擔,因此在行文風格上必會有差異,敬請諒解。
編選林紓詩文作品作為選本,只是我們的初步嘗試,必定存在疏漏和錯誤,敬請讀者、方家批評指正。
郭丹
2013年9月1日
序言
林紓是一位文學家、翻譯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中日甲午戰爭後不久,他和陳寶琛等人創辦了“蒼霞精舍”。從“蒼霞精舍”到福建“高工”,再到福建工程學院,這是可以追尋的福建工程學院的辦學歷史沿革。
今天,走進福建工程學院校園,處處可感受到林紓的存在。校徽“福建工程學院”、校訓“真誠勤勇”集的就是林紓的書法,校園南區矗立著林紓的塑像,北區圖書館大廳印刻有林紓名篇《蒼霞精舍後軒記》,等等。翻開福建工程學院的歷史,處處可獲得林紓的信息。林紓作為學校前身“蒼霞精舍”重要創辦人之一牢牢載人史冊,林紓文化研究所的工作,“正祥·林紓文化研究基金”的成立,林紓紀念活動的開展,林紓後人的探訪,林紓著作的出版,等等。
林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2009年出版的《辭海》這樣介紹他:“林紓(1852~1924),清末民初文學家、翻譯家。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光緒八年(1882)舉人,屢試進士不第,遂以授學、著譯、繪畫為業。先後執教於杭州東城講舍、京師大學堂、勵志書院、孔教大學等。清末曾參與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反對新文化運動。工詩詞古文,兼作小說戲曲,尤以譯著名世。雖不識西文,卻依他人口述,用文言翻譯歐美小說179餘種,譯筆典雅流暢,甚受讀者喜愛,其中以《巴黎茶花女遺事》《黑奴籲天錄》《撒克遜劫後英雄略》《迦茵小傳》《伊索寓言》等影響最大。所撰詩文有《畏廬文集》《畏廬詩存》《畏廬筆記》等,小說有《金陵秋》《金華碧血錄》等,傳奇有《蜀鵑啼》《天妃廟》《合浦珠》等。”這一評價相比於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辭海》客觀而又公正,棄除了諸如“晚年反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甚力,是守舊派代表之一”等斷語。然而,在“左”的思維影響下,林紓至今在許多方面沒有得到應有地位的肯定與認識。
受舊時代的影響,林紓難免有局限。他未深入社會,依憑感情、感性、感悟認識社會發展,缺乏理性的深層思考;未邁出國門,不懂外文,是隔耳解讀西學;他未跳出理學圈子,固守古文與舊道。尤其是晚年的林紓,引發越來越多學人探究。但是,我們撥開“唯政治”的帷幕,對林紓的複雜人生進行進一步認識與理解,對林紓的心靈世界進行進一步解讀與詮釋,就可以發現:林紓一生,心繫民族、儆醒社會,耕耘學問、爭理衛道,教書育人、獎掖後進,畏天循分、忠義俠膽。他有開風氣之先的勇氣,也有即便“守舊”並不失人格的豪氣,不依附權貴,不憑據世態。他是一個敢於擔當的文化人。其為人、為教師、為學,令人景仰。
林紓中年以後,以教學安身,以古文立命。他的第一身份是教師。他懷著強國理想在教學,帶著真摯感情在教學。林紓對學生之摯愛與厚望之切常常在課堂上表露無遺。作為一名教師,其心可鑑,其情可感,當令人敬仰,當深值弘揚。林紓對於福建工程學院,不僅是重要創始人之一,也是一位教育開創者、實踐者。他是一個文學家、翻譯家,許多作品在當時社會就有很大影響,百年後再讀仍然有著很深的教育與啟迪意義。
《林紓讀本》特地選取了體現林紓的心靈世界、情感世界、人格魅力、愛國情懷、藝術境界的林紓作品,以導讀的方式加以展現。其目的,就是希望將林紓文化的精髓作為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教材之一,希望通過深入挖掘提煉林紓文化的內涵,深刻理解林紓一生對道德的堅守、對信念的執著和對學問的通達,同時也希望讀者能夠歷史地客觀地評價林紓,使林紓文化深入師生心靈,使林紓精神滋養師生,成為修身正德、治學育人的示範,讓林紓對學生的熱愛感染全體教職員工,讓林紓對學生的厚望激勵莘莘學子,為大學文化建設提供正能量,成為恆久的精神財富。
今天,走進福建工程學院校園,處處可感受到林紓的存在。校徽“福建工程學院”、校訓“真誠勤勇”集的就是林紓的書法,校園南區矗立著林紓的塑像,北區圖書館大廳印刻有林紓名篇《蒼霞精舍後軒記》,等等。翻開福建工程學院的歷史,處處可獲得林紓的信息。林紓作為學校前身“蒼霞精舍”重要創辦人之一牢牢載人史冊,林紓文化研究所的工作,“正祥·林紓文化研究基金”的成立,林紓紀念活動的開展,林紓後人的探訪,林紓著作的出版,等等。
林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2009年出版的《辭海》這樣介紹他:“林紓(1852~1924),清末民初文學家、翻譯家。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光緒八年(1882)舉人,屢試進士不第,遂以授學、著譯、繪畫為業。先後執教於杭州東城講舍、京師大學堂、勵志書院、孔教大學等。清末曾參與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反對新文化運動。工詩詞古文,兼作小說戲曲,尤以譯著名世。雖不識西文,卻依他人口述,用文言翻譯歐美小說179餘種,譯筆典雅流暢,甚受讀者喜愛,其中以《巴黎茶花女遺事》《黑奴籲天錄》《撒克遜劫後英雄略》《迦茵小傳》《伊索寓言》等影響最大。所撰詩文有《畏廬文集》《畏廬詩存》《畏廬筆記》等,小說有《金陵秋》《金華碧血錄》等,傳奇有《蜀鵑啼》《天妃廟》《合浦珠》等。”這一評價相比於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辭海》客觀而又公正,棄除了諸如“晚年反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甚力,是守舊派代表之一”等斷語。然而,在“左”的思維影響下,林紓至今在許多方面沒有得到應有地位的肯定與認識。
受舊時代的影響,林紓難免有局限。他未深入社會,依憑感情、感性、感悟認識社會發展,缺乏理性的深層思考;未邁出國門,不懂外文,是隔耳解讀西學;他未跳出理學圈子,固守古文與舊道。尤其是晚年的林紓,引發越來越多學人探究。但是,我們撥開“唯政治”的帷幕,對林紓的複雜人生進行進一步認識與理解,對林紓的心靈世界進行進一步解讀與詮釋,就可以發現:林紓一生,心繫民族、儆醒社會,耕耘學問、爭理衛道,教書育人、獎掖後進,畏天循分、忠義俠膽。他有開風氣之先的勇氣,也有即便“守舊”並不失人格的豪氣,不依附權貴,不憑據世態。他是一個敢於擔當的文化人。其為人、為教師、為學,令人景仰。
林紓中年以後,以教學安身,以古文立命。他的第一身份是教師。他懷著強國理想在教學,帶著真摯感情在教學。林紓對學生之摯愛與厚望之切常常在課堂上表露無遺。作為一名教師,其心可鑑,其情可感,當令人敬仰,當深值弘揚。林紓對於福建工程學院,不僅是重要創始人之一,也是一位教育開創者、實踐者。他是一個文學家、翻譯家,許多作品在當時社會就有很大影響,百年後再讀仍然有著很深的教育與啟迪意義。
《林紓讀本》特地選取了體現林紓的心靈世界、情感世界、人格魅力、愛國情懷、藝術境界的林紓作品,以導讀的方式加以展現。其目的,就是希望將林紓文化的精髓作為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教材之一,希望通過深入挖掘提煉林紓文化的內涵,深刻理解林紓一生對道德的堅守、對信念的執著和對學問的通達,同時也希望讀者能夠歷史地客觀地評價林紓,使林紓文化深入師生心靈,使林紓精神滋養師生,成為修身正德、治學育人的示範,讓林紓對學生的熱愛感染全體教職員工,讓林紓對學生的厚望激勵莘莘學子,為大學文化建設提供正能量,成為恆久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