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消失或重現

蒼耳消失或重現

以冷峻的筆觸與悲憫情懷,參悟植物魂靈

一部野草與大地、大地與人類關係的另類解讀之作

第七屆老舍散文獎、首屆大觀文學獎獲獎作品

雷達、楊曉升、夏堅勇聯袂推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蒼耳 消失或重現》
  • 創作年代:2016年12月
  • 作品出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文學體裁:隨筆集
  • 作者:杜懷超
內容梗概,編輯推薦,章節目錄,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探尋人與植物的隱秘關聯
《蒼耳:消失或重現》是青年作家杜懷超的一部隨筆力作。在這本講述了蒼耳、水燭、打碗碗花、看麥娘、燈籠草、慈姑、蛇莓等24種鄉間野草的作品中,作者以冷峻的筆觸和悲憫的情懷,參悟我們身邊觸手可及,卻又屢被忽視的植物魂靈。
作者無意以風物誌的形式記錄這些野草的形態,卻從植物自身的特點、生活用途、文化價值、哲學意味、宗教意義以及植物與人、社會的現實關係中,還原了這些野草的本來面目,顛覆了人類對於野草的認知和批判,並指出: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就是野草的文化史,就是人與自然的博弈史。萬物有靈,這當下的城市化進程中,這本書給出了人類如何從野草身上,獲得大地的美學、自然生態之道和自我的拯救與救贖。
《蒼耳:消失或重現》同時也延續了鄉村文學的這一文學傳統。但與魯迅、周作人、沈從文、劉亮程等前輩作家不同的是,他進一步把對鄉村的書寫推進到物的層面,深入到鄉村的細節與根部。書中的花花草草,在他筆下均呈現出一種源自鄉村與歲月的風骨和神韻。譬如《問荊:把肉身交給植物》一篇中,他寫道:“問荊問荊,拷問的問,荊棘的荊,拷問什麼呢?拷問那些充滿著堅硬與刺的障礙物,密扎扎地,長在你必經的路上?是一種宣言,還是一種高度,一段段象形的文字?荊,無形與有形,具象與抽象,虛與實……世間有多少事與物都是別樣的荊棘?”每個字都力透紙背,引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曾獲第七屆老舍散文獎。書中同時附錄了插畫師弄月之喵的24幅精美植物插畫,讓人在閱讀時,能夠感觸到植物本身的姿態,同時體悟到人與植物的這種發自內在的,關乎靈魂的隱秘關聯。

編輯推薦

“一株植物就是人類的一盞燈,一盞充滿神秘與未知的燈,我們都是在這些光亮里存活……”
《蒼耳》中講述了24種常見的野生植物的故事,但這並不是一本普通的江南風物誌,它將草與人緊密地聯繫了起來,讓我們看到來源自遠古,又恆久存在的生命的力量,是如何在人與大地之間存在並蔓延的。
——策劃編輯 周瑩

章節目錄

水燭:照徹蒼茫的生靈者
打碗碗花:咒語裡的瓷式生活
鴨舌草:勿忘初心的漫溯者
蛇莓:隱秘草叢的魑魅之影
水芹:棲居家園的守望者
水綿:水域深處的溫暖
紅蓼:刮骨療傷般的妖與艷
萍:無邊行走的飄零客
慈姑:水天堂里的救贖者
蘆葦:河岸邊的野蠻生長
婆婆丁:大地上的異鄉者
刺兒菜:苟活塵世的疼與痛
婆婆納:詩意的藍色妖姬
燈籠草:原野上的紅姑娘
問荊:把肉身交給植物
益母草:曠野里的臍血之親
車前草:重軛下的馬蹄聲
灰灰菜:低到塵埃的黑白面孔
苘麻:被捆綁的生活或卑微
蒼耳:消失或重現
看麥娘:比鄰麥田的守望者
艾草:庇佑民間的菩薩
飛蓬:身不由己的旅行者
白茅:被遮蔽的鏗鏘燃燒

點評鑑賞

《蒼耳:消失或重現》以冷峻的筆觸與悲憫情懷,參悟蒼耳魂靈。以蒼耳悲苦孤寂、堅韌壯麗的一生,寫出了它的風骨與神韻,同時思考生與死、社會與人生。文筆優美,筆力遒勁,生動深刻,力透紙背。讀來不僅令人動容,亦頗多教益。
——第七屆老舍散文獎頒獎詞

作者簡介

杜懷超 男,筆名弋墨,渡白等,1978年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一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徐州市文聯專業作家; 著有長篇系列散文《一個人的農具》(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1年版)、《蒼耳 消失或重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長篇散文體小說《大地冊頁——一個農民的生存檔案》(江蘇省作協重大題材扶持項目,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版)等多部,獲江蘇省第五屆紫金山文學獎、第七屆老舍散文獎。現居蘇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