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是與鐵元素代謝障礙有關的神經變性及主要累及錐體外系統的一種遺傳性疾病。又稱Hallervorden-Spatz病。為兒童晚期和青少年期遺傳代謝性疾病。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由於鐵鹽沉積於雙側蒼白球、黑質網狀部,甚或至紅核,導致神經變性,伴有神經元脫失和膠質化。常分為兒童型和成人型,兒童型多見,多於6~12歲起病。成人型又稱為晚髮型,一般在約55歲發病,常有家族史,有強直少動、靜止性震顫、易跌倒、發音緩慢、聲音低沉、小步,少數患者怕光、吞咽不便、大小便失禁、智慧型減退,甚至痴呆,色素性視網膜炎,並可有視盤萎縮病程多達10餘年。

基本介紹

  • 別稱:Hallervorden-Spatz病
  • 英文名稱:Globus  pallidus pigment degeneration
  • 就診科室:內科,眼科
  • 多發群體:6~12歲兒童
  • 常見發病部位:錐體外系統
  • 常見病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 常見症狀:強直少動、靜止性震顫、易跌倒、發音緩慢、聲音低沉、小步,少數患者怕光、吞咽不便、大小便失禁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

病因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Taylor用DNA連鎖研究發現,該病致病基因位於染色體20p12.3-p13區。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緩慢進展的錐體外系症狀,首先出現的是下肢肌強直,肌張力障礙及舞蹈-手足徐動等症狀,早期即可有錐體束征,出現痙攣性癱、腱反射亢進及Babinski征等;逐漸進展累及上肢、面部及延髓肌;有些病人出現舌肌張力障礙,眼瞼痙攣,色素性視網膜炎,並可有視盤萎縮。身體背屈成弓形,引起吞咽困難、口齒不清,晚期患者不能起床,多數在起病10年內因併發症死亡。

檢查

1.CT檢查
示腦室擴大,外側裂明顯增大,腦溝擴大,小腦萎縮等;可見紋狀體低密度病灶,也有報導出現高密度病灶。
2.MRI檢查
T2WI示雙蒼白球外側低信號,內側有小的高信號,稱為“虎眼征”。
3.骨髓巨噬細胞和周圍血淋巴細胞的Giemsa-Wright染色
染色中可找到海藍色組織細胞,這種細胞在340nm波長的顯微鏡下,見光中有PAS陽性的螢光物質,有診斷意義。
4.靜脈注射59Fe標記的鐵鹽(枸櫞酸亞鐵)
SPECT顯像示基底基區聚集增加,比正常人消退延遲,這也有診斷參考價值。

診斷

根據青少年期出現進行性錐體外系症狀,肌張力障礙、肌強直和雙下肢痙攣性癱等,MRI檢查T2WI顯示典型“虎眼征”,可以診斷本病。
陽性家族史,骨髓巨噬細胞中或周圍血淋巴細胞中分辨到海藍色組織細胞,或59Fe標記的鐵鹽的SPECT顯像在雙側基底核區有放射性聚積及消失緩慢,則可證實本病。

併發症

可合併有原發性視神經萎縮、精神症狀、智力下降及衰退、共濟失調、癇性發作等。

治療

目前本病尚無特效療法,主要是對症治療。肌張力增高和運動遲緩的Parkinson綜合徵,用左旋多巴可暫時緩解症狀;舞蹈-手足徐動症可選用苯二氮卓類;抗抑鬱藥可改善患者情緒;癇性發作可用抗癲癇藥;神經營養藥療效不明顯,螯合劑對驅除基底核鐵沉積無效。
進食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和試用大劑量維生素E治療,以及單胺氧化酶-β抑制劑,但效果不明顯。

預後

兒童型病程10年左右,多數在20~30歲死於併發症。成人型病程也可多達10餘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