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玉洞

蒼玉洞辟於唐代。是汀州八景之一。《臨汀志》載:“蒼玉洞,在長汀縣東三里,東禪寺前,道旁兩石對峙為門,中間玲瓏岌□,奇怪萬狀,不減靈隱天竹。石有數名,曰石門、煙嶼、仙掌、鶴巢、抱雲、二老峰、獅子、馬鞍之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蒼玉洞
  • 簡介:右上方有石閣,匾刻“大士閣”
  • 讚美詩詞:崢嶸相倚洞門開
  • 歷史變遷:日機轟炸
簡介,讚美詩詞,歷史變遷,

簡介

沿東校場南端入口,折一彎有寺,門額懸“蒼玉洞”石刻,蒼勁有力,相傳為名書法家范宗祥所書。入寺門有蒼樹篁竹,青蔥悅目,。再進正殿,左右皆經房。殿後有一口池塘,水潔如鏡,池邊芳草茵茵。橫跨池上石橋,只見蒼蒼峭壁迎面拔起,左壁石刻一個草書大“壽”字,右壁刻草書“龍飛鳳舞”,宛如蛟龍騰雲。右上方有石閣,匾刻“大士閣”,幽靜別致。

讚美詩詞

位居大士閣旁的蒼玉洞,岩洞炯然,懸石參差,上倚□石,下瞰閣池,仿佛進入神宮仙洞。宋郡守陳軒詩云:“截斷蒼天百尺崖,崢嶸相倚洞門開。天生祗隔紅塵路,不礙浮雲自往來”。宋吏蔣之奇絕句:“蒼玉門徑闊,白雲庭院深,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蒼玉洞兩側有許多宋代以來留下的石刻,雖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大多仍清晰可讀。如太原王某的《洞前小詩》“曲曲清溪疊疊山,石門深處有禪關,我來自得閒滋味,坐聽山篁盡日還”。溫陵郭某的《蒼玉洞》:“地去城關遠,無人伴訪尋,泉流溪路窄,石聳洞門深。紫翠煙嵐懋。清涼竹樹陰,重來應更樂;終日解塵襟”。這兩首詩描述了蒼玉洞在九百多年前就有的風采。洞前偏右,有一走馬樓建築名“萬花樓”,樓壁有愛國人士蔡公時遺筆,後受兵災火焚。1952年重建新樓。萬花樓石有武宗廟,旁建一座規模宏大的汀州光復革命烈士墓。廟、墓現已湮圮。

歷史變遷

近為編一本書,翻閱了許多史料古籍,在浩如煙海的古代文學作品中,發現諸多文人墨客都不惜筆墨詠讚一個叫“蒼玉洞”的勝景。蒼玉洞在哪裡?終於在《臨汀志》和《長汀縣誌》中找到了答案。
蒼玉洞位於長汀境內,辟於唐代,是汀州八景之一。《臨汀志》載:“
蒼玉洞,在長汀縣東三里,東禪寺前道旁。兩石對峙如門,中間玲瓏岌崇,奇怪萬狀,不減靈隱天竺。石有數名:曰石門、煙嶼、仙掌、鶴巢、抱雲、二老峰、獅子、馬鞍之類。”
據《長汀縣誌》介紹,蒼玉洞:“岩洞炯然,懸石參差,上倚石,下瞰閣池,仿佛進入神宮仙洞。”蒼玉洞兩側有許多宋代以來留下的石刻,如元代王夢麟的題詩:“曲曲清溪疊疊山,石門深處有禪關。我來自得閒滋味,坐聽山篁盡日還。”溫陵郭某的題詩:“地去城關遠,無人伴訪尋。泉流溪路窄,石聳洞門深。紫翠煙嵐懋,清涼竹樹陰。重來應更樂,終日解塵襟。”這兩首詩描述了蒼玉洞九百多年前的風采。
除了刻在石壁上的詩句外,古籍上留下的題詠蒼玉洞的詩文也極多,略摘幾首如下:
宋汀州太守陳軒詩云:“截斷蒼天百尺崖,崢嶸相倚洞門開。天生祗隔紅塵路,不礙浮雲自往來。”
宋福建運使蔣之奇詩云:“蒼玉門徑闊,白雲庭院深。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
明舉人周冕詩云:“劈破貞珉闔兩岩,此中真境隔仙凡。煙霞鎖斷紅塵路,一徑濃陰入翠衫。”
明舉人胡祖熹詩云:“古洞玉玲瓏,嵯峨如漬墨。此境原天造,蒼蒼其正色。”
清代著名文人李長日寫的《蒼玉洞記》更是對蒼玉洞的美景作了詳細描述:“洞皆石,如蒼玉色。復磴山尊沓,深岫阻峭。附者,背者,然升者,蹲然降者,將墜未墜者,已合未合者,中如仙掌、獅子、石門、煙嶼以及鶴巢、馬鞍、抱雲、二老,無不觸類成形,互為奇態……”
從古代文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蒼玉洞內奇石聳立,景象清幽,洞外則江流繞崖,藤蘿垂陰。洞口附近還有古寺、池塘、石橋、石閣及蒼樹篁竹,曲徑通幽,風光別致,是一處讓人“重來應更樂,終日解塵襟”的世外桃源。
古人的描述吊足了我的胃口,讓我心嚮往之。另有書籍記載,蒼玉洞在抗日戰爭時期還發揮過作用,當時廈門大學遷避長汀。時任廈大中文系教授的鄭朝宗先生後來在《汀州雜憶》一文中提到:“蒼玉洞離城較遠,是我們常去躲避日機空襲的地方。”蒼玉洞,不僅是唐代留下來的名勝古蹟,還在戰爭年代成為民眾生命的庇護所,如此有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的景觀,理當去拜謁觀瞻。然而當我目光落到《長汀縣誌》關於蒼玉洞的最末一段話時,情緒不禁一落千丈:“蒼玉洞在抗日戰爭時遭日機轟炸。1954年後,城關設一石灰廠於此,多年在此炸石燒石灰。1966年6月,縣將蒼玉洞撥給城關鎮做蠶舍,水石奇景、廟門、聖象全部遭毀。”
日機轟炸,是毀滅性的破壞么?從記述上,轟炸好像沒有造成全毀,真正使它全毀的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石灰廠“多年在此炸石燒石灰”及 “給城關鎮做蠶舍”。就像無數的古蹟、文物、人才毀於那個動亂年代一樣,蒼玉洞也在那個年代難逃毀滅的厄運,只留下一個地名,讓後人長久地嘆息和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