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 2010年 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燕天甲。
基本介紹
- 書名:蒼毫下的腳印
- 作者:燕天甲
- 頁數:265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
書籍簡介,作者簡介,書籍目錄,
書籍簡介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 時代文獻出版社 時代作家出版社
字數:109千字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燕天甲,又名古槐片葉?田甲,男,漢族,1931年1月6日出生,本縣淹底鄉吉村人。1946年1月參加工作,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奉調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畢業於空軍學院政治系。曾任《空軍報》軍事處副處長、民革中央《團結報》副總編輯、中央統戰部研究所副局級研究員、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主持日常工作,正局級)、民革中央宣傳部部長、《團結報》總編輯等職。1996年3月離休。
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基本上是在新聞戰線上度過的。先後辦過縣報、團報、師報、軍委《防空雜誌》、《空軍報》和《團結報》。采寫了大量戰地新聞、軍營通訊,以及弘揚我國民主黨派,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參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精神風貌的文章和調查報告。曾轟動一時的主要作品有:1958年福建前線空戰時,采寫的航空兵某師戰時思想政治工作長篇通訊,被《空軍報》編輯部譽為“放了一顆小衛星”。1985年陪同費孝通先生考察小城鎮建設後,撰寫的《江蘇省小城鎮統戰工作調查報告》,受到中央統戰部領導重視,以《中央統戰部檔案》轉發全國,批語指出:“這是第一次調查研究小城鎮統戰工作,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1993年11月,江蘇省一位名叫姚遲的民革黨員,看了他采寫的介紹徐州市民革領導班子的通訊報導後,給《團結報》編輯部寫信說:“大標題、小標題都很醒目,通篇文字瀟灑,敘事生動,讀之又讀,像是欣賞京劇名家梅蘭芳先生的演唱,餘味無窮。”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於1997年11月為其頒發“從事新聞工作五十年”《榮譽證書》。
書籍目錄
八十初度再抒懷 水調歌頭
——明月朗朗天
吉村革命先烈紀念碑碑文
燕翁森甫先生教譯碑碑文
景公毓福先生教澤碑碑文
古槐園中一枝春
——三林叔《三樂草堂詩歌集》出版祝詞
崢嶸的少年燦爛的老年
——賀天增弟《健康長壽書畫集》出版發行
願愛好詩歌的朋友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詩篇
——為翟耀文先生《高山流水集》作序
念奴嬌
——獻給恩師李哲先生
蝶戀花
——致病臥太原的懷恆兄
念奴嬌
——春節懷念老友張雲同志
七絕一首
——克榮學長七秩有五華誕祝詞
楹聯二幅
——祝學友文澎七十大壽
——生華嫂七十華誕志禧
可愛的童趣
——憶一雙兒女幼時二三事
燕家三姐妹
——勉愛孫、兩個可愛的小侄孫
一脈相承第四代
——我的愛孫和外孫
附:外孫的一篇作文
在“暴走”的路上
卜運算元
——賀蒲劇《麟骨床》演出成功
詩五首
——獻給來自家鄉的蒲劇青年演出團
精彩賞析:
小城鎮的統戰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課題,缺乏實踐知識,在費老的指導下,我們把要調查的問題分解為三個題目:一、小城鎮有沒有統戰對象?如果有,他們是些什麼人?二、這些統戰對象,在小城鎮建設中有什麼重要作用?三、他們的作用是怎樣發揮出來的?也就是說,各級黨委和領導是怎樣開展統戰工作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小城鎮建設也就是為國家建設服務的。調查的方法,從一個鄉鎮企業的初創和一個鄉鎮建設的復興談起,沿著它的發展,順藤理枝,理出統戰工作與小城鎮建設的關係。根據這個目的,我們與揚中縣委統戰部和聯合鄉黨委負責同志分四次作了長達兩天的交談,還訪問了兩個與統戰工作關係密切的鄉(村)辦工廠(一個是由縣委統戰部支持興辦的新壩鄉台僑眷電器廠,另一個是由原工商業者協助擴建的油坊鄉同德村箱包廠),分別同兩個廠的領導、工人和原工商業者進行了座談,廣泛聽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見。
經過調查,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樣值得重視的現實:在小城鎮中,原有的統戰對象可以說是不多的;就揚中全縣的情況來看,由於歷次政治運動中“左”的錯誤的衝擊,再加上大自然的規律,原有的統戰對象也所剩無幾。但是,小城鎮的統戰工作卻是大量的。
揚中縣原有統戰對象的情況怎么樣呢?
揚中縣地處長江之中,為島狀沖積平原。總面積228.7平方公里,人口260403人。有縣屬鎮一個,鄉屬鎮11個,是江蘇省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一個縣。由於全縣範圍內的土壤,主要是長江的沖積物組成,沙厚土薄,資源短缺,歷史上被稱為貧窮落後的地區。解放前的揚中有兩多、兩少:離鄉背井、漂泊海外的多,達官貴人、文入學士少;小商小販、靠手藝謀生的多,巨商豪富、開辦大企業的少。據縣委統戰部統計,全縣有原工商業者46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作為“三小”區別出去27人,下剩19人,除一人在職外,大都故去;有原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25人(其中排以上軍官僅二人),現仍健在的只有16人,無一人在職,全部退休或由縣民政部門補助;有民主黨派成員一人,宗教界人士一人,科技人員(有工程師以上職稱者)51人。而且,這些原有統戰對象,大部分工作或生活在縣城三茅鎮。在其它鄉鎮,需要開展統戰工作的,主要的是另外一些黨外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