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犁革命,新疆南部諸族反動國民黨統治及民族壓迫的武裝鬥爭和民族民主革命。1945年夏,在蒲犁(今新疆塔什庫爾乾自治縣)及其毗連地區的塔吉克、柯爾克孜、維吾爾等族中一些具有革命思想的人,經過長期醞釀,成立革命組織“民族解放社”,積極籌劃和領導武裝起義活動。8月15日,塔吉克族坎日完下(曾任蒲犁縣長)等率領200餘人,向蒲犁縣國民黨軍四個邊卡同時發動進攻,解放蒲犁,成立專員公署。繼而革命軍又攻下推杜布倫和莎車山區庫蘇熱甫(今陶克陶縣四區)、葉城、澤普等地。革命烽火遍布南疆西部地區,燃及蒲犁、喀什、烏恰、英吉莎、莎車、澤普、葉城等縣城,與北疆三區革命遙相呼應。1946年1月,革命軍向莎車國民黨主力部隊發動總攻,未能取勝。3月受到國民黨軍三面圍攻,撤出葉城、澤普,退入庫蘇熱甫。時三區革命領導人之一伊斯哈克伯克將軍(柯爾克孜族)至南疆,重新組織蒲犁起義軍指揮部,領導整編隊伍,組織軍事訓練,革命軍擴大為三個旅,並在莎車一帶成立南疆民族革命最高領導機構——民族解放社,以組織民眾,為解放南疆而奮鬥。1947年7月,伊斯哈克伯克按照三區革命政府與國民黨省政府簽訂的十一項和平條款,下令解散南疆武裝隊伍,只留連排以上幹部集中至蒲犁地區,成立聯合政府,由革命軍方面出任副專員、副縣長。國民黨軍乘革命軍解散之機,在卡木沙勒圍攻革命軍領導幹部,打死40餘人,餘眾退至蒲犁,後亦被解散回家。南疆西部革命根據地全部喪失。繼而國民黨又對赤手空拳的人民進行報復,殺死蒲犁革命領導幹部45人。此次革命雖暫遭挫折,但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在南疆的黑暗統治,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有力地支援了北疆三區革命和中國人民解放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