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庫爾乾自治縣

塔什庫爾乾自治縣成立於1954年,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帕米爾高原的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5°37′—38°40′、東經71°20′—77°01′,是我國塔吉克民族的主要聚集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什庫爾乾自治縣
  • 成立於:1954年
  •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
  • 主要民族:塔吉克民族
基本信息,行政區劃,人口狀況,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形地勢,氣候環境,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民俗風情,肖貢巴哈爾節,皮里克節,經濟發展,

基本信息

“塔什庫爾乾”意為“石頭城”,因縣城北側的一座古石頭城遺址而得名。
2005年,自治縣轄10個鄉、2個鎮、2個場。有14個民族,共7618戶,33606人。

行政區劃

塔什庫爾乾自治縣轄1鎮、11鄉、2場:塔什庫爾乾鎮、塔什庫爾乾鄉、提孜那甫鄉、塔合曼鄉、柯克亞柯爾克孜民族鄉、達布達爾鄉、庫克西力克鄉、班迪爾鄉、瓦恰鄉、馬爾洋鄉、大同鄉、布侖木沙鄉、麻扎種羊場、巴扎達西提牧林場。

人口狀況

2005年, 塔什庫爾乾自治縣共有14個民族,7618戶,33606人。其中男17385人,女16221人;農業人口24063人,非農業人口9543人。塔吉克族27735人,占82.53%;漢族2000人,占5.96%;維吾爾族2017人,占6.01%;柯爾克孜族1821人,占5.42%;哈薩克族1人,占0.002%;回族15人,占0.05%;錫伯族2人,占0.01%;其他民族共15人,占0.05%。人口出生率為16.63‰。

歷史沿革

塔什庫爾乾 自治縣境內,西漢時有蒲犁、依耐、西夜等國。公元60年(西漢神爵二年)成立西域都護府,蒲犁等國屬其管轄。東漢統稱為德若。魏晉時分為滿犁(蒲犁之異寫)和億若,役屬於疏勒。公元2、3世紀,羯盤陀國建立,隸屬於安西都護府,是“絲綢之路”南、北道的必經之地,也是通往中亞、西亞及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重要驛站。約713—727年,羯盤陀國國王裴星歸附吐蕃,渴盤陀國滅亡。唐朝在此設“蔥嶺守捉”,實行有效管轄。9—16世紀,此地先後為喀喇汗王朝、西遼、察合台汗國所轄。13世紀時此地稱“色勒庫爾”。明末清初歸屬於葉爾羌汗國。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為準噶爾汗國所轄。清統一新疆後,於1759年(清乾隆二十七年)設色勒庫爾回莊,隸屬於葉爾羌辦事大臣,實行伯克制。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改由莎車府管轄,設“蒲犁分防通判廳”。 民國2年(1913年),改蒲犁廳為蒲犁縣,劃歸喀什噶爾道管轄。1929年又隸屬於喀什區行政長官公署。時蒲犁縣下轄27個莊。1945年8月爆發蒲犁革命,成立蒲犁專員公署。1946年成立“蒲犁民族聯合政府”,隸屬於喀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7年2月,民國政府撤消“民族聯合政府”。1949年12月,蒲犁縣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3月成立蒲犁縣人民政府,歸喀什行署管轄,下轄2區14鄉。1952年,下轄4區18鄉。1954年9月17日,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成立,歸南疆行署管轄,將原三區的恰卡拉給力鄉、布倫口鄉、蘇巴什鄉、蓋孜鄉,四區的恰爾隆鄉、科西拉甫鄉、塔爾鄉、帕斯熱瓦提鄉劃歸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縣管轄。1956年南疆行署撤銷,自治縣歸喀什專署管轄。“文革”後屬喀什行政公署管轄至今。

地理環境

地形地勢

塔什庫爾乾自治縣位於西崑侖褶皺帶的塔什庫爾乾隆起地帶,此處為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阿賴山脈的聯結處。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山脈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地形主要有山地、谷地、盆地和丘陵。

氣候環境

塔什庫爾乾自治縣屬高原高寒乾旱—半乾旱氣候。冬季漫長寒冷,乾旱少雨,光能充足,熱量欠缺;春秋季短暫多風,有少量降雨;無明顯夏季。大致可分為冷暖兩季。海拔高,氣壓低,空氣含氧量為170—180克/立方米。年平均濕度為30—35%。
塔什庫爾乾自治縣日照充足,全年可照時數達4434.7小時,實照達2831小時,4—9月可照數達1500小時以上。月日照數超過440小時,平均每天實照在8小時以上。自治縣氣溫低,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平均日較差14.7℃左右,最大日較差25.2℃。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2.5℃,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39.1℃。平均降水量為68.1毫米,平均風速為2米/秒,平均無霜期為113天。最深凍土為177公分。自然災害有雪災、霜凍、乾旱、風災、冷雨、地震。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塔什庫爾乾自治縣發現各類金屬礦24種種,為鐵、錳、銅、鉛、鋅、鎳、釩、鈦、鈷、鎢、錫、鉬、金、銀、鈮、鉭、鈹、鋰、鍶、稀土、砷、黃鐵礦、鈾、釷;非金屬礦30種,為煤、水晶、綠柱石、剛玉、彩色電氣石、天河石、石榴石、玉石、方鈉石、藍水晶、冰洲石、硫磺、螢石、重晶石、天青石、蛇紋石、石英石、白雲母、滑石、石墨、沸石、礦泉水、地熱溫泉等。

動植物資源

塔什庫爾乾自治縣 境內藥材主要有雪蓮、黨參、當歸、鎖陽、紫草、手掌參、沙參、鎮陽、石花、麻黃、青蘭、大薊、車前草、野茴香、庫魯木提、地窗、獨活、枸杞、荊活、黃茂、瓦松、甘草、貝母、曼佗羅、肉蓯蓉等。

民俗風情

肖貢巴哈爾節

肖貢巴哈爾”節是塔吉克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一般在公曆的3月21日,節期為3天。
“肖貢巴哈爾”,塔吉克語的意思是“迎春”。這一節日的塔吉克族的另一說法是“諾魯孜節”。意思是“新日”、“新年”或“迎春”的意思。過節這天恰是農曆的春分,這天白天和黑夜一樣長,塔吉克人將這一天看作是祝願實現新的一年美好願望的時刻。
“肖貢巴哈爾”節是節氣的節日,沒有宗教的色彩,所以人們可無約束的過這個節日。
節前塔吉克族人民都要將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意思是要將一冬天所積的污垢都清除乾淨。家家戶戶都把家什搬到屋外,一清早,由小孩牽一黃牛到屋內繞行一圈。主人向牛背撒麵粉,餵少許與農事有關形狀的餅後牽出。在此之後,人才能進屋並將家什搬進屋。許多人還要在家裡的牆壁上畫上花紋或圖案,以示吉祥,同時還要灑上麵粉,表示祝福,希望來年吉祥如意。許多婦女還相互幫助炸“阿爾孜克”(一種油炸麵製品)、烤制大饢。這種饢比平時烤的饢要大要厚,是過節必備的食品。
塔吉克人過“肖貢巴哈爾”節一個有趣的習俗是,在節日這一天,人們要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的“肖貢”(一般為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者),“肖貢”要帶領一群人去各家拜節。拜節時,“肖貢”走在前面,走到每家,“肖貢”都要開口先講祝賀節日的賀詞。主人對客人的到來表示歡迎,接著將早已準備好的麵粉撒在“肖貢”和其他客人的肩上,表示祝福。然後請客人入坐,主人熱情地倒茶水,請客人品嘗食品。這時先由“肖貢”親自將桌子上或者是餐單上的大饢掰成一塊一塊的,並說:“以真主的名義。”自己先吃一口,這時大家才能開始吃麵前的食品,由“肖貢”率領的拜節團體,一天要給數十家人拜節,通過這個拜節活動,增進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誼。
節日的頭一天,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拜節,婦女留在家裡招待客人。過後,再由姑娘和媳婦去拜節。媳婦還要帶上油饢回娘家看望父母,祝賀節日。節日期間,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皮里克節

塔吉克族的皮里克節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皮里克直譯成漢文是“燈芯”或“燈”,應譯為“燈節”。但是此節所用之燈,並非通常概念中的燈,而是用一種名叫“卡烏熱”的草的莖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放在羊油中浸泡製成;其用途也不是為了照明,而是為了避邪祈福、追祭亡靈,因此意譯為“油燭節”更為合適。塔吉克人在接受伊斯蘭教以前,曾長期信仰拜火教。拜火教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原始宗教,讚美、膜拜火,認為火是有靈魂的,是可以與之溝通的,通過某種儀式,火就可以為人驅除災禍、帶來幸福。萬物有靈就是多神論,這是伊斯蘭教所堅決反對的。但是塔吉克人在接受了伊斯蘭教以後,對火的崇拜依舊,只是用伊斯蘭教的祈禱和誦經取代了原來的咒語,祭祀的時間也改成了伊斯蘭教曆。油燭節共過兩天,第一天是“家裡的皮里克”,第二天是“墓地皮里克”,時間在伊斯蘭教曆的八月十四、十五兩天。
油燭節到來的第一天晚上,主婦要給家裡人每人做兩個油燭。
夜裡,將做好的油燭插在一隻盛滿沙子的大盆中點燃,家裡人圍坐四周,家長挨個點名,以確保家人都在場;全家人對著油燭潛心祈禱,以求消災降福。祈禱儀式結束後大家分食節日食物。
第二天,鄰居新朋互相串門拜節,主人家會以點心招待。
既然是節日就少不了歌舞娛樂。走馬舞和叼羊是常見的活動。
追悼儀式完畢,來同一個墓地上祭祀的人將帶來的食物集中在一起,由德高望重者平均分配給在場的每一個人。
塔吉克人宰羊講究將羊放在屋頂上宰殺,羊血要流在屋牆上。宰羊的時候,把羊血抹在小孩臉上。伊斯蘭教認為血是動物靈魂寄居的地方,但是以動物血來驅邪,卻又是萬物有靈論的原始宗教遺風。
塔吉克人有在重大活動時以灑麵粉避邪祈福的習俗,灑麵粉者為一家中的女性長輩。麵粉灑到屋牆上部,是表示邪禍在這座房屋裡沒有藏身之處;將麵粉灑在人們的肩上,是祝願他事事吉利。
下午日落時,大家聚在墓地上,點燃墓地油燭,一起懷念、讚美和祝福死去的親人,並將食物祭獻給死去的親人。
墓地皮里克”結束後,家家戶戶屋頂上燃起火把油燭,孩子們在戶外生起篝火盡情嬉戲玩鬧,各家各戶為夜間舉行的“墓地皮里克”準備食物。

經濟發展

塔什庫爾乾 自治縣是一個以牧業為主的縣,畜牧業收入占全縣總收入的74%左右。2005年末各類存欄畜18.2萬頭(只),增加7倍,牧業收入2922萬元。牲畜品種有當巴什羊、山羊、氂牛、馬、駱駝、黃牛等。至2005年,已基本形成東部高山區以發展大畜氂牛為主,中部淺山區以發展帕米爾小山羊,314國道兩旁及塔什庫爾乾河兩岸發展當巴什羊為主的三大區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