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氏家族

蒲氏家族

蒲氏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69位。2009年最新姓氏排名第186位,2010年排名182位,蒲姓系起扈氏,得姓饒富趣味。在宋、元時期在粵閩地區孚負盛譽,對東南沿海地區的政治、經濟、航運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蒲氏分布區域較廣,台灣以及東南亞各地均有蒲氏族人入居。 東浦,為免遭滅絕之焚,隨即於當天晚上燒掉寫有蒲氏燈號的大燈,重新立姓為黃姓。追蹤溯源,東浦蒲口黃氏居民多源自蒲氏後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氏家族
  • 記載:《百家姓
  • 得姓始祖:蒲伊
  • 起源:扈氏
起源,遺址,宋朝海商,家族發展,海外貿易,資本,家族歷史,家族現狀,

起源

蒲姓出自己姓。得姓始祖“蒲伊”人稱蒲伊子,他所在的方國後稱蒲國,舜帝原本姓蒲的後代被封在蒲邑(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建立了蒲國,稱為蒲氏,晉有蒲洪,其父蒲懷歸,母姜氏。 西晉末期,蒲洪被氏族各部落推為盟主,蒲姓是古上聖君黃帝的子孫。他們不是外來的胡人,也不是外來的種族,而是黃帝的子孫後代。也就是今天蒲姓的起源。蒲氏祖籍山西蒲州,蒲尚書明代中葉入川,經商於重慶,其八世孫蒲天澤於清康熙年間來閬中,經營絲綢。1885年,十二世孫蒲輪召買下原為孔氏的這座宅院,當今“蒲氏宅第”蒲氏子孫後由四川分布全國。所以當今蒲是一家。

遺址

泉州城南一帶,東至塗門街,西至溪亭,南至今泉州七中,北至塗山街,周圍約三百畝,均為蒲壽庚府邸。內有花園、棋盤園、書軒、講武場、廚房、祠堂等。東浦為免遭滅絕之焚,燒掉寫有蒲氏燈號的大燈,重新立姓為黃姓。追蹤溯源,浮橋東浦蒲口黃氏居民多源自蒲氏後裔。
大隘門,蒲氏府邸的大門。
待禮巷,蒲氏接待貴賓之處。
講武巷,蒲氏講武堂所在。
東魯巷,蒲氏子弟讀書之處,因朱熹譽泉州為“海濱鄒魯”故名。
灶仔巷,蒲氏兵營廚房。
宋元時代,弈棋風盛,蒲壽庚為娛賓客,在花園北面辟一棋盤園,以三十二名美女為棋子,分別手摯黑紅棋子名牌,各就各位,聽候弈棋者號令進退,其遺址今即稱棋盤園。義全宮附近有一小巷稱三十二間巷,為三十二名充當棋子的女子夜宿之處,閣樓,一人一房。
棋盤園以南為花園頭,傳為蒲壽庚花園,與溪亭、池仔墘連成一片,傳為蒲壽庚花園。與其兄蒲壽宬在東海法石建有一座“海雲樓”,“以望海舶”,樓下建有“一碧萬頃亭”。遺址一說在海印寺,一說在桃花山上;在法石附近的雲麓村建有華麗的大別墅和花園,引種各種蕃花,如素馨花,流傳至今。法石附近有烏墨山澳,傳為蒲壽庚兄弟當年專用的船澳。

宋朝海商

蒲仕賓;致產巨萬,家僕數千,成為官商合一者,從事以運販大宗香料為主的海外貿易
蒲壽庚;福建泉州人,又稱蒲受畊,號海雲,宋末元初時期著名穆斯林海商,“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其先輩系10世紀之前定居占城越南)的西域(阿拉伯)海商,阿拉伯色目)商人後裔,蒲開宗之子[1]。約11世紀移居廣州,經營商舶,成為首屈一指的富豪。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後叛宋降元,終生顯赫。
蒲壽晟;號心泉。蒲壽庚之兄。活動於13世紀。鹹淳七年(1271)任廣東梅州知州,為政清廉。蒲壽晟棄官隱居於泉州東郊法石鄉。蒲壽晨是鹹淳間刺桐港的一位特殊人物。刺桐港市舶使監丞王茂悅舉薦蒲壽晨任梅州知州,且蒲壽晟亦與洪天錫關係密切,蒲壽晟又與鹹淳間泉州知州常挺、趙見泰、趙是齋,市舶使兼監丞王茂悅都有詩詞唱和。蒲壽晟稱讚趙見泰和王茂悅是“天台(趙氏天台人)赤雲頂,峨嵋(王氏眉山人)翠雲間。人物自楚楚,文采何斑斑。屈宋艷何摘,陶謝高可攀”。蒲壽晟又與晉江人,鹹淳間戶部、兵部侍郎徐明叔(徐擇齋)關係密切。

家族發展

蒲仕賓去世後,蒲壽庚繼承父業,從事以運販大宗香料為主的海外貿易。其初,蒲氏家族曾一度中落,生活不甚豐裕,經蒲壽庚的苦心鑽營,飛快壯大,走向鼎盛。蒲壽庚集團主動投靠元朝。蒲壽庚提舉泉州舶司,擅番舶利者三十年”。蒲壽庚任提舉泉州舶司是在淳祐十年(1250年),到淳祐十二年(1252年)換為揚瑾,因此實際上蒲壽庚只做了三年不足的提舉市舶使,這也符合地方官員在任三年一輪換的宋代官制。但不管其任提舉泉州市舶司或離職,均能“擅番舶利者三十年”,可見蒲壽庚勢力之強大。蒲壽庚亦官亦商,官商合一,可以憑藉權力更大規模地開展香料貿易集團和海商集團,並可通過各種“合法”手段攫取利益,增加財富。 蒲壽庚於宋末壟斷泉州香料海外貿易近30年,“以善賈往來海上,致產巨萬,家僮數千。”蒲壽庚擁有大量海舶,1973年,在後渚港發掘出一艘南宋遠洋貨船,載重量200多噸;船上香料遺存豐富,有降真香、檀香、沈香、乳香、龍誕香、胡椒等。一些學者認為,
這艘海船可能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與蒲家香業有密切的聯繫”。引種各種蕃花,如素馨花,流傳至今。法石附近有烏墨山澳,傳為蒲壽庚兄弟當年專用的船澳。元代閩南多元化的形成是有著深刻地社會原因。元代閩南社會人員構成很繁雜,不僅有土著,而且有大量的外來移民。在閩南上流社會的官員、士紳、商人、學官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外來戶。雖然這部分人的數量並不很大,但是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尤其是當時在閩南社會生活中發揮很大作用的一些有代表性家族,如蒲氏、畏兀兒偰氏等需要有做些重點考察,這對我們了解閩南特有的文化現象會有所幫助。蒲氏。閩南最著名的家族當屬泉州蒲氏家族。泉州蒲氏的祖先原是四川人,先是從海路到廣州經商,以後由廣州遷徙到泉州定居。49宋代蒲氏在泉州主要從事香料貿易。當時,蒲氏家族以蒲壽宬、蒲壽庚兄弟為首經商牟利。南宋度宗鹹淳年間,蒲壽庚協助官府以平定海寇之亂,因功被授任福建安撫沿海都制置使,兼提舉市舶。從此,蒲氏走上官商結合之路。端宗景炎元年,蒲壽庚升任福建廣東招撫使,總管海舶事務。當年十二月,元軍兵臨泉州,蒲壽庚以泉州降元屠殺南宋皇族和義軍有功,並將眾艘海舶交元軍進攻宋軍餘部。以後被元廷授閩廣大都督兵馬招討使、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至元十五年,蒲壽庚被任命為福建行省左丞,掌泉州市舶司,負責招海外諸國貿易。其長子蒲斯文,也官授宣慰使左副元帥。至元十八年,蒲斯文接任掌管泉州市舶司。蒲氏多年掌管泉州市舶司,亦官亦商,成為元代泉州地位顯赫的世家大族。蒲壽庚的女婿佛蓮也是擁有海船80艘,珍珠130萬斛,“其家富甚”的巨商
蒲氏海雲樓別墅蒲氏海雲樓別墅

海外貿易

南海一號掌門人蒲壽庚,金戒指等黃金首飾,“蒲”是一個大姓,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蒲壽庚了。蒲壽庚有一個大船隊,經營從泉州到阿拉伯之間的外貿。廣州最有錢的人姓蒲,所以對他們也是很好的。因此,無論是廣州還是泉州最有權勢的都是姓蒲氏家族,不同的在於泉州沒有廣州這么好的腹地和水域供應的,廣州是三江匯合的地方,廣州有廣闊的地方,通過廣州跟海外做生意。

資本

蒲壽庚宋末福建大海商,曾主管泉州市舶三十年,其先人原居廣州,後移居泉州。蒲家擁有大量海舶,從事海外貿易活動。宋度宗鹹淳末年,因助平海寇有功,官至福建安撫沿海制置使,後又授福建、廣東招撫使,統領閩、廣海舶。其子蒲師文又主管市舶。蒲氏家族不但為福建權貴,且獨擅市舶,富甲一方
13世紀初,其家遷至泉州。
德佑二年(1276年)三月元軍攻臨安,五月趙昰在福州繼帝位,是為端宗,年號景炎,為圖恢復,再授蒲壽庚為福建廣東兩省招撫使,總海舶。此前,元軍將攻臨安時,慮及大軍南下,難敵宋朝水軍,聞蒲壽庚老於海事,擁海舶至多,可為元軍有力之助,便於至元十三年即德佑二年(1276年)三月,元軍攻臨安之前,遣人來泉勸蒲壽晟兄弟棄宋投元。蒲氏兄弟始有叛意。十一月元軍由浙江進福建,景炎帝在文臣武將的護駕下航海逃亡至泉州,蒲壽庚閉門不納,張世傑(抗元名將,時任都統制)掠走蒲壽庚大量船舶物資,蒲壽庚盡殺南外宗室與在泉州之士大夫並淮軍,十二月初八向元獻降表。初授昭勇大將軍,閩廣大都督兵馬招討使,提舉福建廣東市舶事;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鎮國上將軍、江西行省參知政事。
蒲氏家族-南海一號蒲氏家族-南海一號
蒲壽庚以其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及其在海外諸國海商中的威望,積極恢復和發展泉州的海外貿易泉州市舶司恢復。翌年8月,元世祖通過蒲壽庚等人向海外各國宣布了元朝歡迎並保護通商貿易的政策。次年即有占城(越南)、馬八兒(印度半島東部之伊斯蘭教國)等國的使臣和舶商來泉州。蒲壽庚提倡與海外各國友好往來,和平經商,曾對元初黷武海外的政策進行勸阻。元朝為征服日本,命造戰船600艘,其中泉州負責200艘。蒲壽庚奏言:“詔造海船二百艘,今成者五十。民實艱苦”。詔止之。蒲壽庚棄宋降元,宋亡後,蒲壽庚家族掌控海上貿易,獨霸市舶,在他們的維護之下,泉州迎來了所謂“伊斯蘭黃金年代”。

家族歷史

拋開道德不論,表面上看蒲壽庚降元維護了自己家族利益,短期內也似乎如此,但隨後蒲氏家族和泉州卻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數十年後,蒲氏後人與元庭爭利,元庭派兵攻入泉州,使泉州遭到了嚴重破壞,殺宋宗子皆決其手。壙中寶物尤多,壙志瑪瑙石為之”;“凡蒲屍皆裸體,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誅之,棄其胾於豬槽中,報在宋行弒逆也”。蒲氏家族信伊斯蘭教,故“裸體,面西方”,穆斯林忌豬,砍其身於豬槽中是最大的侮辱。仇恨至挖墓刑屍,那必非常殘暴地屠殺蒲氏族人,得及時外躲或剛好在外者,才能幸免於難。資財、住宅、禮拜寺等大半毀於燒殺和劫掠之中。這就是泉州城。南宋張世傑護送端宗到泉州,蒲閉城門不納,世傑奪蒲船400多艘而去,蒲殺南宋宗子3000多人後降元,元統治者因此掌握南宋所有的海舶。蒲壽庚降元後,受封為福建行省中書左丞,權勢灸天,在海外貿易上更是獨占鰲頭。這是因為蒲壽庚“導元傾宋”,明代時蒲氏家族受到歧視和排斥,“禁蒲姓者不得讀書入仕”。

家族現狀

蒲氏家族在之後的100多年裡成為福建的名門望族,享有極大的權力。明朝初期,朱元璋欽定福建泉州蒲姓為叛黨,其後裔永遠不得入朝為官,蒲氏家族逐步衰落。其子孫後裔不得不隱姓埋名逃亡,泉州蒲姓為避元代“反色目”的誅殺而改黃姓,由於出自不情願,便將黃姓故意寫成“苗”()字,因苗()與蒲同音,若被人發覺,落下加上兩點,為免遭滅絕之焚,燒掉寫有蒲氏燈號的大燈,重新立姓為黃姓。追蹤溯源,浮橋東浦蒲口黃氏居民多源自蒲氏後裔。分別避居全國各地。在當今社會中,蒲氏家族在全國各地隱身富豪和商人居多。對七世的蒲壽庚留一張空白進行迴避。因此蒲壽庚就假稱為阿拉伯人,其中主要是為了保護蒲氏後人的牽連,叫蒲氏後人要低調為人,因此蒲氏家族分散,一直隱姓埋名,蒲氏子孫後分布區域較廣,台灣以及東南亞各地均有蒲氏族人入居。據調查蒲氏家族現隱匿的富豪居多,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名字,導致現在的蒲氏家族不出名的原因,所以現在蒲氏族人現窮的太窮,富的太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