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蒲山”是由歷史悠久的龍虎山沿變而來的。曾於1958年與蒲峰村合併成立紅旗社,人民公社化後與蒲峰分開後成立紅旗大隊,1961年改稱蒲山大隊屬大濟人民公社。1984年底成立蒲山村民委員會,屬大濟鎮。
經濟建設
農業生產
蒲山村地處木蘭溪北部,背靠山面臨仙永公路。自古以來種植水稻,甘蔗、小麥、花生、大豆、箊煙、瓜果。蒲山村原是木蘭糖廠重要的甘蔗生產基地,當時甘蔗成為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作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實行改革開放,民眾在發展農業為主導的同時又利用荒坡造果並種植蘑菇、香菇等增加了經濟收入,尤其是2000年以來,村民們從廣東引進果蔗新品種,由原來的20畝,後發展至600多畝。村民們的果蔗實行了產銷一條龍,既解決了富餘勞力的出路,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道路建設 2003年6月,上級交通部門撥款補助及村民集資總計98萬元,擴寬通往大濟、坑北並穿過本村中心的主幹道,全長4.5公里,並鋪設水泥砼路面。從2004年7月起,各自然村修築10多條村道與主幹道相連線,全長1.85公里,總耗資50萬元,皆鋪設水泥砼路面。使境內交通便捷,還安裝50多盞路燈夜間照明。
民房建設
村內許多明清時期的土木結構的老舊平房,光線陰暗,又很潮濕,由於沒人居住,多年失修,幾乎要倒塌,村領導與鎮相關部門聯繫,進行舊房改造,統一規劃,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從20世紀90年人末起,截至2010年,全村新建和舊房翻建共有360多幢,總建築面積4.32萬平方米。特別是店頭、後峰、過坑三個自然村新房建設連片,結構合理,改善村容村貌,呈現出一派新農村欣欣向榮現象。
自來水建設 20世紀90年代初期,個別自然村民眾自發建水池引來泉水飲用。但在冬季枯水期間,供應不上,使民眾飲水困難。21世紀初,建設民生自來水廠,村里總68投資萬元,將衛生清潔的水引進各家各戶,使全村98%的村民都用上。
環境衛生
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環保衛生意識也極大增強。於是,村兩委順民心、隨民意,拆除舊時遺留下來的房前屋後露天廁所,消除蒼蠅、蚊子等昆蟲繁殖源頭。還有各村落設定垃圾投放點10個,雇用專人用專車按時收集垃圾運送到垃圾場處理淨化。徹底改善境內環境衛生,減少疾病發生,使村民身體健康,老人長壽。全村民眾醫療保險率達到96%以上。
企業發展
21世紀初,境內僅有數家木雕古典家具廠。工人100多人,2007年龍虎山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成立,這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大批古典家具廠產生,使全村200多人青壯年勞動力投入到做仿古家具。截至2010年境內村民每年可增加50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使全村致富。
蒲山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有龍山宮、飛龍宮、黃氏宗祠、林氏宗祠、濟公府、東華祠等。
除此之外本村還有40多家北上或南下廣東經商從中得致富。村民們經濟收入增多了,相應居住、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村民新建樓房50幢,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擁有洗衣機的150戶,擁有彩電的200戶,擁有電話機的450戶。同時於今年十月又竣工了由村民們集資修築的水泥道3.6公里,大大改變了村容村貌。
人文古蹟
蒲山村歷史悠久,地靈人傑,1950年後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的廳級幹部有三人,公安系統的全國勞模一人,處級幹部四人,科級幹部5人。村內宮社有龍山宮,飛龍宮,宗祠有黃氏、林氏宗祠,還有濟會府,東華祠,別具一格的參天杜捐六株,奇形茂盛的樟樹三株。
地圖信息
地址:莆田市仙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