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粥

蒲公英粥

蒲公英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適用於肝炎、膽囊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尿路感染、急性結膜炎等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公英粥
  • 英文名:Dandelion porridge
  • 主要食材:粳米,蒲公英
  • 口味:清香味
  • 工藝:煮
  •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菜品介紹,製作方法,做法一,做法二,飲食健康,健康提示,食物相剋,食品營養,

菜品介紹

菜品名稱:蒲公英粥
來源:《粥譜》
功效:清熱解毒食譜,膽石症食譜肝炎食譜,乳腺炎食譜
口味:清香味
工藝:煮

製作方法

做法一

製作材料
主料:粳米100克,蒲公英90克
製作工藝
1、將蒲公英洗淨,切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
2、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製作要訣
蒲公英鮮者為90克,乾品為45克。

做法二

【原料】蒲公英40~60克(鮮品60~90克) 粳米50~100克
【製作】將蒲公英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 ̄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將鮮蒲公英擇洗乾淨,切細,待粥熟時調入粥中,納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用法】每日2~3次,稍溫服。3~5天為一療程。

飲食健康

健康提示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2. 適用於肝炎、膽囊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尿路感染、急性結膜炎等症。
適用於急性乳腺炎,乳房腫脹疼痛,急性扁桃體炎,疔瘡熱毒,泌尿系感染,傳染性肝炎,膽囊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眼結膜炎及小兒暑痱、熱結便秘等。

食物相剋

粳米:唐·孟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食品營養

粥義解說: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種同屬植物的帶根全草,夏秋兩季採收,入食則鮮用,入藥鮮用、曬乾套用均可。蒲公英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生長於山坡草地,田頭路邊,別看它是路邊野草,經濟價值不大,卻是藥食俱佳的天然綠色植物。
明李時珍言"蒲公英幼苗可食、可啖";清王士雄言其"嫩可為蔬,老則入藥,洵為上品"。在春夏之交末開花之前摘取蒲公英嫩莖、葉洗淨後用沸水焯一、二分鐘控乾,可炒、可湯,也可取汁煮粥,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據分析,每百克鮮蒲公英含蛋白質4.8克,碳水化合物5克,脂肪1.1克,鈣216毫克,磷39毫克,鐵10.2毫克,抗壞血酸4.7毫克,胡蘿蔔素7.35毫克,核黃素0.39毫克,此外,還含有多種胺基酸及微量元素,可與花粉食品比美。以蒲公英為主要原料製成的蒲分英咖啡,是國際上流行的新保健食品,其具有保護肝臟,防止膽石形成的作用,可治療肝炎和黃疸。國內外對天然綠色植物類藥品與食品的研究與開發中,蒲公英也是對象之一。
蒲公英也是植物類良藥,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稱。中醫認為,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經,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退黃,通淋止痛之功,為中醫傳統清熱解毒藥物,歷代醫家將其用於治療乳癰、癤腫等,療效十分滿意。《本草綱目》言其"主治婦人乳癰腫"。《新修本草》言其"婦人乳癰腫,水煮飲之"。《本草衍義補遺》言其"解食毒,散食滯,化熱毒,消熱腫結核疔腫"。《本草備要》言其"專治乳癰,疔毒,亦為通淋妙品"。《本草正義》則言"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疔瘡,癰瘍,紅腫熱毒諸症,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癤,紅腫堅塊,尤為捷效"。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果膠,膽鹼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對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也有一定的殺滅作用。由於製藥工業的發展,蒲公英已被製成多種劑型,如針劑、片劑、糖漿劑、沖劑等,廣泛用於臨床各科多種感染性疾患,除外科的淋巴結炎、癤腫、乳腺炎、丹毒外,還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傳染性肝炎,膽系感染,五官科感染,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甚至手術後預防感染敗血症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煮粥服食,老幼鹹宜,可謂治療熱性病的食療良方。
注意事項:蒲公英用量不宜過大,過大易致緩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