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惠中

蒯惠中

蒯惠中,1967年9月生,蘇州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師,蘇州市文聯委員、蘇州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吳中區文聯副主席、吳中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太湖畫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蒯惠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蘇州人
  • 出生日期:1967年生
  • 職業:太湖畫院院長
  • 主要成就:《江南秋色》、《江南春曉》被中央辦公廳收藏
    《太湖秋色》入選中國文體明星北京奧運宣傳長卷,並發行郵票
    《華山松雲圖》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總統歐巴馬
  • 代表作品:《江南秋色》、《江南春曉》《太湖秋色》、《華山松雲圖》
個人簡介,作品賞析,作品榮譽,拍賣行情,參展及獲獎,名家評說,

個人簡介

蒯惠中,1967年9月生,蘇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師、蘇州市文聯委員、蘇州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吳中區文聯副主席、吳中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太湖畫院院長。蒯惠中十分敬重中國山水畫的傳統筆墨精神,他的作品既富北宗山水畫折射的沉雄、剛健、濃厚、蒼茫、豪放的陽剛之氣,又有南宗山水畫的舒展、幽靜、滋潤、靈動、明媚的陰柔之美,融貫了南北山水畫派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符號。

作品賞析

作品榮譽

2014年在APEC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把《華山松雲圖》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總統歐巴馬。
華山松雲圖華山松雲圖

拍賣行情

參展及獲獎

2002年作品 《退思園雪霽》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同里杯保護世界遺產國際中國畫展”中獲優秀獎。
2004年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個人畫展。
2005年作品《老屋秋風新桔》、《秋之夢》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
2005年作品《太湖秋韻》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太湖情中國畫提名展”中獲優秀獎。
2007年作品《耕讀人家》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金陵百家”畫展。
2008年作品《浦江春色》、《太湖秋色》被第29屆奧組委發行“迎奧運”特種紀念 郵票。
2008年作品《江南春曉》、《江南秋色》被中央辦公廳收藏。
2010年作品《漫步北高峰》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全國中國畫 作品提名展。
2010年作品《長陵風雨》、《永陵松濤》和《秋染居庸關》參加中國美協主辦 的“人文北京,寫意昌平”全國山水寫生畫展。
2013年5月25日旅遊衛視播放蒯惠中藝術專題片——《吳門新秀—畫家蒯惠中》。
2013年10月作品《太湖秋韻》入選中國(蘇州)畫家畫蘇州——生態山水與美麗家園寫生作品展。
2013年11月13至26日受文化部公派去美國芝加哥公立學校講學,弘揚中國水墨畫藝術。
2014年中央教育電視台《人文中國》欄目拍攝並播放介紹蒯惠中的山水畫藝術。
2014年7月13日為北京京西賓館創作《江南春曉圖》
2014年10月為《錦繡蘇州》長卷十八位主創畫家之一。
2014年11月10日參加“2014聆聽中國——中國文化藝術走進法國暨紀念中法建 交50周年文化交流活動”,10幅作品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歐洲時報文化中 心展出。
2014年11月12日APEC會議上,《華山松雲圖》作為國禮被習近平主席贈送給 美國總統歐巴馬。
2015年6月《華山朝暉圖》榮獲首屆江蘇省藝術品博覽會金獎。
2016年1月16日作品《華山朝暉圖》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蘊珍—中 國當代水墨專場以126500元成交。
2016年3月27日作品《江南春曉》在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中國書畫專場以179200元成交。
2016年4月28日作品《春雨江南》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清韻—中國當代水墨專場以115000元成 交。

名家評說

姑蘇才子蒯惠中
——屠際春
蘇州太湖流域自古出風流才子,而蒯惠中雖不風流也可謂當今畫壇才子。作為中國美協會員的他,師從亞明、王錫麒,又得上海大畫家劉旦宅、王康樂先生點撥,作品不僅在全國及省市美術大展中獲獎,還頻頻走出國門,深得海內外藏家厚愛。所創辦之“太湖畫院”已成為各地美術家到蘇州必達之地,大有“湖”納百川之勢。不僅是《姑蘇晚報》之“新聞人物”,《新民晚報》也將其納入“古玩寶齋”,乃至上海教育電視台似乎也強調了一番他的“書與畫”……,連馬來西亞等國外媒體也爭相報導。
蘇州香山地區濃烈的民間藝術,如刺繡、紅木雕刻、古建築藝術無疑是蒯惠中取之不盡的藝術淵泉。兒提時代的他從母親一針一線的刺繡中得到了樸素的藝術薰陶,在給母親描畫的過程中使他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長大後,太湖邊的一草一木感染了他,時時萌動著他的創作欲望。如今,太湖流域的山山水水常常激盪在他的筆墨之間。而且他每年都要遠出寫生多次,努力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他知道藝術創作應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石濤說:“搜盡奇峰打草稿”,特別是山水畫家,不直接到大自然中去寫生,怎么才能夠將傳統的筆墨套用到實踐中去?他清醒地知道,“筆墨當隨時代”,美術作品要有時代性,各地風景相異,各具特色;時代發展,均有變遷,他努力用自己的筆墨語彙去作個性化的表述。
中國畫離不開傳統,儘管程式可以變新。中國人的審美意識仍離不開老莊學說,離不開孔孟之道,這可能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深深烙印,也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靈魂所在。離開了繼承傳統,怎能發揚?要研究本民族的繪畫藝術首先就需要本民族的文化積累,否則沒有根底。這也是所謂“功夫在畫外”。惠中清醒地感悟到,任何個人都有局限性,藝術探尋永無止境,要不斷努力注重自己各方面藝術素養之提高,經常邀請全國著名書畫家到太湖畫院來交流,以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創建向大家學習的平台,加強南北交流,取長補短,搏采眾長,增加見識,絕不閉門造車。同時,他只要一有空餘時間,就會如饑似渴捧起唐詩宋詞古文書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份。他說,為什麼有好多畫不耐看、沒欣賞回味之餘地?沒有意境就是其致命的原因。以詩意入畫,令畫有靈魂,觀之便有意境,融內涵於畫中,他結合市場,以畫養畫、以畫會友,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惠中認為,凡歷史上站得住腳的畫家,都強調筆墨,皆來自傳統。中國畫靠“製作”是沒有發展出路的,只能是眼前的短期行為。強烈筆墨才是中國水墨畫的傳統精神之濃縮。“八大”的畫之所以能在我國繪畫史上站得住腳,主要在於它的筆墨。當然也不能只強調傳統而沒有創新,要在傳統的基礎上追求發展,追求突破。如今交通如此發達,不象前人靠騎驢去認識世界,視野有限。現可以日行千里,甚至日行萬里,理應有大的拓展。
吳門畫派自明代中期始影響了蘇州畫壇幾百年,它所強調的就是筆墨精神,惠中說,我們新一代的吳門傳人一定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去求發展,不能停留在“克隆”前人上,關鍵要有創新。所以惠中在完善自己繪畫語言、創造自己繪畫風格上化了很大精力。他說,堅持個性,才有生命力;保持住自己的風格,才能在畫壇站得穩腳跟。是啊,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的今天,中國書畫藝術發展必然會出現新的突破,而惠中正趕上了好時代、好機遇。如今他已是江蘇省中國畫院特聘畫師,吳門畫派後繼有人,必將閃耀出新的光芒!
胸中丘壑 筆底佳構
蒯惠中的作品《退思園雪霽》,曾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保護世界遺產中國畫國際大獎賽”獲得優秀獎。幾十年來,惠中刻苦臨摹北宋以來諸多大家的傳世名作,南宗山水宗師董源用他創造的披麻皴表現山巒的神韻,元四家之一王蒙繁中寓簡,密中有疏的韻致,沈周雄健圓渾,精微古奧的筆調,石濤善於潑墨,醒目提神的風骨等等,滋潤著他的心手,並由此打下了紮實功底。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是繪畫創作的基本規律。蒯惠中牢記北派山水大師範寬的名言:“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諸物者,未若師諸心”。生長於太湖之畔的蒯惠中在師承傳統的同時,常年外出寫生。他不知疲憊地踏著晨露,面對暮霞,頂著驕陽,身披秋霞,站在雪浪擊岸的淺灘,或登上山巒疊翠的峰頂,細心觀察萬頃碧波潮起潮落,波光粼粼帆影飄動,湖邊蘆荻跌宕搖曳,雲捲雲舒瞬間變化,寫下無數寫生稿。他以造化為師,將太湖山水化作胸中丘壑,達到了心與物的統一。
蒯惠中筆墨跟隨時代,繪寫胸中丘壑,創作了許多佳作。翻開他的畫冊,多數是太湖風情畫,這是他擅長的題材。他能夠將碧波漣漪,山巒峰嶺,雲煙霧氣,草樹房舍等等信手拈來,任意裁剪,巧妙組合,營造出一幅幅太湖山水佳構。他的《江南新綠》,構圖虛實相間,一泓碧水環繞丘壑流向天際,山巒延綿起伏;勾出山體輪廓後,以披麻皴為主要皴法寫出岩石形態,然後用濃淡不一的線條墨塊寫草木,再用淡花青渲染,一派春綠江南的旖旎景色躍然紙上。《耕讀人家》以沒骨法染出遠處山峰,與蔥翠茂盛的近山形成對比;滿山樹木用雙勾法,形態生動,富有生機。林山背水的農舍藏於茂密草木中,引發人們對耕讀人家恬淡,寧靜,勤勞生活的遐想。《湖畔野趣》的幾株老樹,用筆粗獷,大寫意繪寫綠葉,隨意放縱,酣暢淋漓。兩位村姑正在小舟上拉網捕魚,頗具野趣和樂趣。讀這些畫可以看出,惠中經過長期刻苦磨練,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情趣和筆墨語言,將太湖山水秀美,雅逸和靈奇刻畫得很是到位,因此他的作品在全國性畫展一次次入選獲獎,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他多次前往太行山,居庸關等地寫生,創作了《太行清流》《韓台秋我》《牡羊溝》等一批描繪崇山峻岭,峽谷深澗,流雲飛泉的北方山水畫,表現其巍峨氣勢和雄渾質感,不但拓寬了視野,豐富了表現技法,而且可以在畫江南山水時借鑑,運用,增強山巒的厚重感,層次感,幽深感,不斷實現自我超越,開拓山水畫創作的新增境界。
布衣素帶錦繡肝腸
蘇州有一個太湖,蒯惠中就生長在太湖邊上。太湖的水色與岸邊的山色,四季不同,本身就是一幅變幻著的水墨畫。這般耳濡目染的浸淫,不知成就了多少藝術家。當然,也包括民間藝人。蘇州的刺繡是很出名的,蒯惠中的媽媽就是一位刺繡藝人。如果說,母親的一針一線給了他最原始的藝術薰陶,那么為母親描圖的過程,則培養了他對繪畫的熱愛。
也許是受太湖山光水色的潛在影響,蒯惠中愛上了山水畫。
喜歡畫江南水鄉的畫家很多,但大多耽迷於小橋流水的情致,腕底的江南多如小小的散文詩,“輕攏慢捻抹復挑”,是淺淺的表述、淡淡的情思。但蒯惠中不是這樣。雖然他畫的也是江南的山與水,但情懷卻是遼闊、激昂的,一如太湖浩渺的湖面、周遭渾莽的山巒……
研究一位藝術家的成長,不能脫離他的生長和生存環境。在修習山水畫的歷程中,蒯惠中努力臨摹並汲取歷代優秀山水畫家經典的筆墨技法,從五代董源,到宋代巨然、范寬、馬遠、夏圭,到元代吳鎮、王蒙,到明代沈周、徐渭,再到清代“四王”、石濤……儘管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北宗山水的風骨奇峭、陽剛大氣充滿了痴迷與崇拜,但太湖的滋養與影響已深入其髓,成了他畫中褪不去的底色。他的性情里已天生具有了南宗山水的舒展、滋潤、靈動與明媚。
應該說,這是蒯惠中的幸運。如果他作畫僅僅依著自己的性情,而不是一心一意地在北派的雄渾中汲取剛勁之氣、反覆在北宗的氣質中尋找靈感,那么也就不會成就他當下南北結合、剛柔相濟的畫風;他江南山水畫的靈動、飄逸之美中,也不會蘊涵一種風骨。
畫家是要思考的,因為他的職能是創造,而創造需要思考。我們無論什麼時候展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展開黃子久的《富春山居圖》,看到的都是震撼———震撼於畫家筆法、墨法的精湛,震撼於自然的偉大、畫家的心智,也震撼於他們的創造力。
蒯惠中的作品不張揚,布衣素帶一般,沒有為了個性而個性的造作。他的畫中,江南的溫潤情愫更多一些。細細品來,這些畫裡很有些思考。可以說,蒯惠中對中國畫傳統筆墨是懷著無限忠誠的。他毫不馬虎地繼承下它們,因為他始終認為筆墨是中國畫的精髓,是中國畫精神的濃縮。但他在運用它們時,卻一點也不盲目。他無數次地踏勘太湖周遭的山與水,並對其進行細心的分析與整理,尋找、摸索太湖山水與傳統筆墨技法的契合點。他要讓先賢的筆法、墨法在太湖山水意境中達到最好的效果,讓自己的筆墨功夫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這是對先賢的尊重,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這正是蒯惠中的錦繡肝腸。蒯惠中的畫是有內容的,很豐富的內容。
不少人稱蒯惠中是“才子”,大約與他的畫外功有關。蒯惠中愛詩詞,閒暇時讀得最多的是詩詞。他要培養自己的“詩性”,因為中國畫創作離不開“詩性”。中國畫創作絕不止於技法,它要求畫者有深厚的學識做依託。我一直認為,一個畫家若非一個詩人,那么他的筆與墨一定會減去很多靈透的美。白石老人的所謂藝術之美“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其實就是說藝術的美是在與現實的距離中產生的。對於中國畫,這與現實的一點距離正是“詩意”。蒯惠中的畫裡是有詩意的,滿紙流動的雲水、走向天際的山巒,甚至山頂上那一方孤寂的天,都是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