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策劃門

蒙牛策劃門

2010年10月,一條“蒙牛高管涉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被批捕”的帖文在微博和各大論壇上風傳,矛頭直指蒙牛及其公關公司有組織、有步驟策劃出來,以打擊競爭對手;同時又稱另一奶業巨頭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對伊利旗下產品進行“有計畫的輿論攻擊”。經公安機關偵查,這是一起有預謀的商業誹謗案。案件基本告破,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牛策劃門
  • 發生時間:2010年10月
  • 事件性質:商業誹謗案件
事件介紹,網帖披露,涉案高管,蒙牛致歉伊利,蒙牛回應,伊利聲明,聖元表態,相關評論,蒙牛伊利的發展,

事件介紹

近年來,中國乳業從來不缺少話題,2008年三聚氰胺壓垮了三鹿集團,2010年聖元奶粉又蒙冤“激素門”,雖被還以清白,但巨大損失已無法挽回。聖元“激素門”剛剛平息,一時又牽出蒙牛和伊利這兩大死對頭,中國奶業於此陷入一場“三國殺”。  
蒙牛策劃門
相關漫畫
20日下午,晨報記者分别致電蒙牛、伊利和聖元乳業。蒙牛表示被指“激素門”幕後黑手是遭到對手陷害。伊利則表示,蒙牛因惡意攻擊深海魚油產品確實有人被抓,但不清楚蒙牛和“聖元奶粉事件”的關係,而聖元表示暫時無法給予評論。

網帖披露

蒙牛製造聖元奶粉事件  
這名自稱為伊利員工的網友註冊名為“jdsf123”。在長達5000多字的《蒙牛集團蓄意破壞我公司(伊利)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件偵破進展》一文中,這名網友披露稱,“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事實上是伊利的競爭對手——蒙牛乳業有組織、有預謀、有計畫、有步驟周密策劃出來的,這是專門針對伊利QQ星兒童奶、嬰兒奶粉策劃的一起蓄意破壞活動。由於伊利反應快速、判斷準確、措施果斷最終幸免於難,而聖元則深陷“聖元奶粉事件”。  
網帖同時披露,目前蒙牛總裁助理、北京博斯智奇公關公司總經理楊再飛、蒙牛兒童奶項目負責人安勇及博斯智奇公關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網路行銷公司數人涉案。安勇被正式批捕;北京博斯智奇公關公司副總經理趙士勇(曾任蒙牛集團首席顧問)等7人接受審訊,網路部負責人趙寧、馬野、郝歷平等3人被拘留。

涉案高管

【高管疑雲】被抓了嗎? 安勇 蒙牛確有其人
網上瘋傳“蒙牛高層有人涉案被抓”,圍繞著兩個人——楊再飛和安勇。
據悉,爆料網帖中曾稱:“蒙牛總裁助理楊再飛、蒙牛兒童奶項目負責人安勇及北京博思智奇公關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網路行銷公司數人涉案。”為蒙牛喊冤的網帖中則稱:“楊再飛不是蒙牛的總裁助理,也非蒙牛員工。只有安勇是蒙牛員工。”伊利則在“說明”中稱:“蒙牛乳業兒童奶負責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趙寧、郝歷平、馬野等4人已於近日被檢察機關正式批捕,李友平、張明2人網上追逃。”
對此,新快報記者致電蒙牛集團華南地區高級媒介經理張某,張某表示,蒙牛集團確有安勇其人,但是“安勇應該不算高管”,對於安勇是否已被批捕,他表示“不清楚”。
楊再飛 與蒙牛有合作
據財經網昨日報導稱:“安勇為蒙牛乳業液態奶事業部二部負責人,已被正式批捕。楊再飛為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該公關公司是蒙牛集團的合作公關公司,楊再飛也已被正式批捕。”
據華龍網報導稱:“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再飛曾在央視《焦點訪談》和《經濟半小時》擔任記者,其央視曾經的同事對記者稱,楊再飛的公關公司主要就是做蒙牛的企業公關,記者出身的他,深諳媒體的操作模式。”記者20日撥打楊再飛的手機時,已關機。
楊再飛與蒙牛又是什麼關係呢?
蒙牛集團華南地區高級媒介經理張某表示,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的確和蒙牛集團有公關合作,不過其表示“就是有一點兒合作”。“不清楚”。

蒙牛致歉伊利

10月22日零點多,蒙牛集團發布《蒙牛集團關於“安勇事件”及誹謗與被誹謗的聲明》。蒙牛表示:“安勇對伊利及消費者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們深表歉意”。
聲明中稱,安勇是蒙牛集團液態奶事業部的一個產品經理。在蒙牛,每個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經理。例如當年酸酸乳超級女生就是由產品經理做的,在做之前,公司高層都不知道。
聲明稱,“2010年7月,安勇發現伊利集團的兒童成長牛奶產品在其包裝上標明含有魚油(DHA)後,在未向任何上級請示的情況下,擅自與合作公司聯繫,發表了魚油中含有的EPA成分對嬰幼兒健康不利的言論。安勇這種行為,造成什麼後果,就承擔什麼責任。公司負有教育不周、管理不力的責任。安勇對伊利及消費者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們深表歉意!”
蒙牛聲明還表示,“安勇原是伊利集團的員工,2005年才來到蒙牛,他在做損害兄弟企業的事時,沒有向任何人請示,擅自而為,其中緣由,我們也正在了解。目前,安勇已被呼和浩特市公安機關批捕,並已被蒙牛集團除名。下一步,我們將痛定思痛,認真反思,對員工加強教育,嚴格管理,堅決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蒙牛回應

否認有集團高管被拘  
昨天下午,處於事件漩渦之中的蒙牛乳業先後通過新聞發言人和其網站發表聲明,否認和“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有關。  
蒙牛策劃門
蒙牛發表聲明
在蒙牛乳業發給晨報記者的書面聲明中,蒙牛堅稱,蒙牛集團從未策劃、組織、實施任何與“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有關的活動。  
那么蒙牛高管被拘捕是否屬實?昨天上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向媒體證實,確已對蒙牛、伊利兩大乳企間的惡性口碑行銷傳播事件進行立案調查。涉案的博斯智奇公關公司創始人楊再飛已被警方帶走調查。上述北京博斯智奇公關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網路行銷顧問公司李友平和張明,則作為蒙牛相關公關項目的負責人被追逃。  
據透露,李友平和張明被追逃,也是因為7月29日在新浪網發帖詆毀伊利,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對此,蒙牛方面回應稱,楊再飛已經不是蒙牛的總裁助理,也非蒙牛員工,只有安勇是蒙牛員工。但安勇僅僅屬於兒童奶項目部,並非集團高管。“蒙牛集團所有高管均在正常工作。”  
在書面聲明中,蒙牛集團表示,已經就此事向公安機關報案,對任何惡意傳播這一虛假信息的個人、組織,蒙牛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並懇請公安機關儘快查清“聖元奶粉性早熟”這一事件的真相。儘管蒙牛在書面聲明中並未明指伊利,但蒙牛一內部人士昨天告訴記者,“網路傳聞聖元奶粉事件是蒙牛策劃”這一傳聞是由伊利通過內部郵件向員工部署的,因為有伊利人員將郵件傳給了蒙牛,蒙牛才據此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國資委已經介入。

伊利聲明

網媒出現攻擊其產品言論  
伊利乳業昨天打破沉默。昨晚,伊利也向記者發來一份書面聲明。這份《伊利集團就“競爭企業惡意攻擊事件”的說明》表示,2010年7月中旬,伊利在部分網路媒體發現大量攻擊公司產品、品牌的言論、報導,於7月30日正式向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報案。  
那么,自稱伊利員工的網友,以及他所發出的帖子是否屬實?對此,伊利集團公共事務部負責人昨天下午向記者表示,對於“聖元奶粉事件幕後推手是蒙牛”這一傳聞,他並沒有過多的了解。  
生意家網友披露的帖子,是否真的來自於此前伊利向員工傳送的一封電子郵件?晨報記者昨天下午收到一條轉發的簡訊,披露上述郵件的內容。簡訊稱,伊利通過郵件告訴其員工,蒙牛有組織策劃了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很多高管被捕,其惡意攻擊行為已超越商業競爭底線,“相關詳細報導已發各位信箱,請每人列印一份傳到每個理貨和導購手中。”但上述簡訊和郵件內容未能得到伊利集團公共事務部負責人的證實。

聖元表態

真相未果前暫無法評論  
蒙牛和伊利的此番舌戰一方面源於雙方長期以來的激烈競爭,但直接的導火索則是發生於8月份的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 
20日下午,聖元乳業公關部經理張迎玖對記者表示,對於蒙牛和伊利之間的競爭,以及網路上的相關傳言,聖元無法核實,因此“很難辯別、無法評價”。聖元公司也並沒有對“聖元奶粉事件”的背後是否存在惡性行銷進行過追查。  
同時,聖元乳業在其官方網上也發表簡短了的書面回應稱,聖元不斷接到媒體朋友來電詢問有關激素事件幕後策劃一事,聖元公司也看到了相關報導。對此暫時無法評論,相信終究有一天,真相會水落石出。

相關評論

這條訊息的最後真偽,當然還需要公安部門的最後證實。但老實說,我看到這條訊息後,並不覺得特別意外,原因就這些年來,市場競爭對手之間的相互“潑糞”,抹黑對方可謂多矣。如果這一新聞屬實,那不過是為這一現象增添一條新的例證罷了。
蒙牛策劃門
相關漫畫
蒙牛是中國國內乳業的龍頭老大,連續四年的全國銷量冠軍,聖元雖然比不上蒙牛,但也是乳業的一支生力軍。這一事件可以說讓蒙牛、聖元都很受傷。聖元雖然最後由有關部門還以清白,但聲譽已經大受影響,股票市值大輻縮水,市場份額也急劇萎縮。而蒙牛如果真的最後被證實是有計畫地抹黑對手,這對蒙牛的影響也將是災難性的。消費者也有理由懷疑:蒙牛在對待競爭對手方面既然敢於無所不用,又如何能夠保證它為了利潤而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呢?
在這一場兄弟鬩牆式的混戰中,唯一可能受益的,就是國際乳業巨頭,他們現在正含笑旁觀,隨時準備乘虛而入。
這裡就牽涉到一個市場主體如何進行競爭的問題。亞當斯密在其著名的《國富論》中,斷言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市場主體的競爭會自動導致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時,他實際上是假定了一個前提(而且他認為這個前提是不言而喻的),即參與競爭的各方,都會在競爭中恪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無疑,這是一種“競優”的競爭,體現了市場經濟的正面效應,競爭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費者。
但亞當斯密沒有想到的是,假如競爭各方不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而是採用潑糞、抹黑、拆台的方式搞垮競爭對手,那么市場競爭就會成為一場“比爛”的遊戲。陷入“囚徒困境”的市場主體,甚至可能會為了在市場當中生存下來而競相採取坑害消費者的方式來降低成本。顯然,在這樣的競爭中,消費者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他們將面對一個更加壟斷的市場,更加糟糕的商品和更低劣的服務。
要使市場競爭能夠“競優”而非“比爛”,就需要法律和市場的雙重約束。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中國目前已經有了《反不正當競爭法》,雖然仍有改進的空間,但可以說基本的法律框架已經具備,目前主要的矛盾是執法力度問題。
從道德的層面看,筆者認為,中國的企業家應該樹立更高價值目標,不能簡單地把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最高目標,對利潤的追求應該在有利於“產業報國”和“造福大眾”的前提下進行,如此方能使中國的產業和人民的福利都在“競優”的競爭中蒸蒸日上,而不是在“比爛”的遊戲中江河日下。

蒙牛伊利的發展

某種意義上說,同行確實是冤家。國內乳業公司之間存在競爭關係或敵對情緒,也屬正常。可問題是,通過攻擊同行公司的產品來打壓對手,這種手段實在低劣不過。因為大家都屬於乳品行業,這家公司產品聲譽被搞壞了,不僅會直接影響這家公司的口碑和市場,還可能對整個市場產生負面作用。
譬如,假如有人指證含有魚油成分的伊利QQ星兒童奶可能導致性早熟,那我肯定不光是不買這個產品,其他同類產品也不會買,甚至可能抵制這家公司乃至同類公司所有產品。更何況,國內乳品行業還和其他行業不太一樣,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幾乎所有乳品公司均受深度波及,整個行業都受到了公眾質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有誰策劃攻擊競爭產品,那也等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聖元事件導致公眾對國內乳品再次質疑,就是因為背後存在著這樣的社會心理。
所以,在這起事件中不管是誰攻擊誰,都很不智。眼下,蒙牛、伊利彼此並非死敵,它們其實都在一艘草船上,隨時可能落水。這是因為,目前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強大的“敵人”,那就是公眾。俗話說,顧客是上帝。但是,你不把消費者當上帝的話,消費者將成為顛覆你的“魔鬼”。倘若一家公司及其產品不再受到消費者信賴,消費者很自然地會用腳投票,置你於死地。
在國內乳業備受質疑,消費者信任指數低得可憐的大背景下,伊利、蒙牛原本不該成為互相扔石頭的死敵,它們其實更像是一對難兄難弟。包括這兩家公司在內,國內乳業更該做的事情是,提高自身產品的安全質量,極力消除公眾的疑慮,攜手重振國內乳業。倘若這兩家乳品龍頭企業不致力於此,而是彼此陷入惡性競爭,互相詆毀拆台,肯定不會有一家公司成為最後的贏家。
就事件本身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搞明白真相,設若真有企業採取違法競爭手段,法律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而對於公眾來講,這齣戲更多的是暴露了國內乳業的混亂局面——相關企業處理得不好的話,這起事件無疑將進一步降低消費者對乳製品的信任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