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泉(桂陽縣蒙泉)

蒙泉(桂陽縣蒙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又名八角井,在桂陽縣城西南英蓉峰下,泉水甘洌,為桂陽城第一泉,井旁有宋刻蒙泉石碑一方,高2.31m,寬1.02m,清光緒13年(1887年)知州陳國仲雇石匠將蒙泉砌成八形井,並在井側建一石亭。現周圍建有磚牆保護,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蒙泉
  • 地理位置:桂陽縣城西南英蓉峰
  • 景點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環境介紹,地理位置,

環境介紹

該井泉水甘冽,烹茶無垢,煮酒醇香,是桂陽縣城第一泉。井旁有宋紹熙壬子年(1192)鄱陽張垓書刻“蒙泉”石碑一方。清光緒三年(1877)知州陳國仲僱人用石把蒙泉井砌成八角形,並在井側建一石亭。清道光十八年(1838),督學使者張預於亭柱刻“此來柱笏看山,孤負平生能著屐;為客飛符調水,偷閒試院且煎茶”對聯一副。傳說東漢末年蜀將趙子龍奉命取桂陽郡,臨行前諸葛亮送其錦囊一件,囑咐危難時打開。趙雲臨桂陽後,屯兵芙蓉峰,時值盛夏,山中無水,人乾馬渴。情急之下趙子龍打開錦囊,內有八卦圖一張,依囑置圖於地勢低洼處,可數日仍不見水。心急如焚的趙將軍氣得用長茅怒戳八卦圖,長茅人地處泉水突噴而出,解了全軍乾渴大難。後人根據這個故事仿八卦圖砌成八角井。
因湖水清冽,泉中甘甜
00000000
蒙泉

地理位置

天下泉眾多而聲名遠播者甚少。桂陽自古享譽盛名。山水之好知者寥寥,蒙泉亦然,即便是桂陽人對蒙泉知其然而又知其所已然者也不多。值古亭重修之際,再為蒙泉碑記。蒙泉,古名萬軍泉,俗稱八角井。集大湊山之靈潤,凝芙蓉峰之精華。相傳東漢建安十三年(208),三國名將趙雲奉命取桂陽。臨行前諸葛亮付錦囊囑以急用,趙雲兵臨桂陽,屯兵芙蓉山麓。時值初冬,氣候乾燥,營寨無水,軍心浮動。為解燃眉之急,趙雲取錦囊問計,唯有八卦圖一張,攤之於地無水可得,百思不解,萬分焦躁,即取長槍戳向八卦圖,旋即地涌清泉,將士大喜過望。萬軍泉由此得名。至於蒙泉說法有三。一謂承受之意。趙雲任桂陽太守三年,郡人感此佳泉,仰慕其品格,蒙恩載德,千古佳話。二含八卦之意。易經六十四卦皆由八卦兩兩相重組成,其坎上艮下之卦為“蒙”,意指水在山上,與諸葛亮送趙雲八卦圖吻合。三謂初始之意。蒙泉水質甘洌,號稱桂陽古城四十八泉之一,昔時城內居民烹茶釀酒,寧舍近而求遠,挑桶提壺,汲之為快。蒙泉既得乎天然,又因歷史人事而名揚於世。蒙泉自古形勝,世人歷代景仰,唐代潤露元年(679年)泉旁建亭,千百年來,環蒙泉井建亭台樓閣寺廟殿堂比比皆是,交相輝映,屢建屢毀,屢毀屢建,趙祠護英閣、報恩寺、蒙泉書院、芙蓉書舍,依蓉山而添風彩,因蒙泉而增神韻。西寺蒙泉列為桂陽八景之一,蒙泉碑記先有宋代書法名家黃庭堅手跡,惜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毀,清光緒十三年知州陳國仲修築八角井,並重修其亭。今年七月,古亭經久失修而坍,時任縣長吳章鈞聞訊即赴現場召集有關部門會議,力舉迅即恢復,並撥出專款,致令蒙泉亭得以重修。世紀更迭,感時過而境遷,物是人非,覺文明之承傳,龍躍九霄,雲騰致雨,泉流萬載,水不揚波。蒙泉本無炫耀之意,而人不可無護泉之情,歷代之所以看望蒙泉,時為尊崇文明所致,趙雲計取桂陽不為色動,不為利誘之舉,亮節高風,史冊可鑑,聲名如泉,有口皆碑。前人有詩讚曰:“蓉山蒼蒼,桂水泱泱,將軍之績山高水長。”蒙泉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泉水深深,水清鑒人,濯足濯纓,自知之明;仁山智水,樂此樂彼,弘揚道德,福澤永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