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旋渦中的解離—聯聚—整體性》是2018年09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暉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太奇旋渦中的解離—聯聚—整體性
- 作者:張暉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09-01
- ISBN:978-7-5203-1996-6
- 字數:304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出發點在於探討蒙太奇與德布林“整體性”思考、主體性批判、語言哲學以及和他的小說詩學之間的關係,旨在揚棄“蒙太奇源自電影攝影術”的陳詞濫調。顛覆性的假設需要另類的理論視角,本書藉助德布林和中國道家哲學之間的關係,以及與作家同時期其他思想家(如海德格爾、里爾克、布洛赫)的哲思相通性,將莊子的“卮言”銳化為一種理論工具,一反常見的以西方理論指導中國文學現象的普遍做法,逆向性地用極具民族特色的文論話語去剖析一種典型的西方現代文藝現象。為充實闡釋的理據性,本書給出了一些新概念,如“文化同位素”,並對一系列看似無異議的概念進行了全新梳理與界定,如“蒙太奇”“整體性”“混沌”,等等。全書分為兩部分:哲學比較和文學比較。第一部分從本體論、主體性和語言理論三個維度,比較了德布林和莊子思想的親緣性以及和西方古往今來諸多大家的異同之處,以便用道家理論語彙(如“明”“心齋”“齊物”)更為契合地捕捉德布林詩學核心本質;在第二部分里,“卮言”被視為語用原則,而由莊子提出的“象言”“寓言”和“重言”則成為具體的語用方式,以此三種方式將德布林作品中的蒙太奇片段歸納成類,從而提供了嶄新的考察視角和闡釋發軔點。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研究課題與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假說與旨趣
第四節 方法論和結構
第五節 “蒙太奇”概念消歧
第一部分 哲學比較和語言理論比較
第二章 本體論比較
第一節 “整體性”的概念歷史
第二節 德布林和莊子的整體觀相似性類比
一 合道的“返”與“循環”的神話思維
二 德布林的整體觀和莊子的“混沌”=Chaos?
三 整體性嚮往=復古式的“宗教懷舊”情結?
第三章 主體性批判
第一節 “明”與“真實思維”作為通往自我和世界之完整性的橋樑
第二節 被絕對化了的近代主體
第三節 解體中的現代自我
一 主體概念的幻相與“莊周夢蝶”
二 德布林的一元論等價思維與莊子的“齊物論”
三 德布林的“去個人化”與莊子的“吾喪我”
第四節 自我重建與整體性再造
一 德布林辯證的人之圖景與莊子介乎有我和無我之間的中間立場
二“心齋”為蒙太奇小說中跨主體的客觀性和源自他性的主體性奠定前提
第四章 語言理論比較
第一節 對“世紀末語言危機”的認識
一 尼采
二 恩斯特·馬赫和弗里茨·毛特納
三 胡戈·馮·霍夫曼斯塔爾
第二節 莊子的“卮言”言說原則
一 卮言作為語言觀的提出
二 卮言的本質特徵和命名由來
第三節 德布林的語言理解與莊子的語言觀的相似性
第二部分 文學比較
第五章《柏林,亞歷山大廣場》中的蒙太奇分類概述
第六章 象言型蒙太奇
第一節 理論基礎
一 “象言”及其他概念解釋
二 “象言”和德布林“事實幻想”之間的比較
第二節 從微觀視角觀察象言型蒙太奇
一 外像
二 內像
三 外像與內像的結合
第三節 象言型蒙太奇總論
一 關於德布林世界圖景的兩種相反的解釋
二 比較莊子的“象罔”思想和德布林的“共鳴”理論
第七章 寓言型蒙太奇
第一節 理論基礎
一 “寓言”概念解釋
二《柏》寓言型蒙太奇運用的出發點和目的
第二節 寓言型蒙太奇的次範疇再分類
一 來自現實世界的寓言型蒙太奇
二 來自超現實世界的寓言型蒙太奇
第三節 寓言型蒙太奇總論
一 寓言型蒙太奇的功能
二 兩張隱射寓言網
三 固化自我的消解
第八章 重言型蒙太奇
第一節 重言型蒙太奇次範疇再分類
一 文學—神話性質的重言型蒙太奇
二 技術—科學類型的重言蒙太奇
三 來自大都市的重言蒙太奇
第二節 莊子與德布林之互文性詩學的比較
一 概念解釋:莊子的“重言”和德布林的“材料連續性”
二 互文性意圖和語言思考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德布林和莊子的重言型蒙太奇套用形式之間的相似點
一 重言型蒙太奇的插入方式和效果
二 其他文本的改寫與新釋
第九章 結論
縮寫標註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