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拿級戰列艦

蒙大拿級戰列艦

蒙大拿級戰列艦(Montana class battleship,首艦蒙大拿號 USS Montana BB-67)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計畫建造、但從未實際建造的一艘戰列艦。是美國海軍設計的最後一級戰列艦。該級別是依阿華級戰列艦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繼承版。雖然速度降低,但外形更大,裝甲更重,火力更強。其設計方案甚至影響了英國1939年起草的對“獅”號和“勇敢”號兩艘戰列艦的的設計方案。被譽為是美國以犧牲航速為代價強調火力和防護性能的巔峰之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大拿級戰列艦 
  • 外文名:Montana Class Battleship
  • 國家:美國
  • 首艦:蒙大拿號 USS Montana BB-67
  • 前型級依阿華級戰列艦
  • 設計日期:1938年(高速戰列艦研究項目)
  • 主炮組:4座三聯裝406mm/50倍徑MK7型艦炮
  • 排水量:標排60500噸,滿排70500噸
  • 長度:281.9米(925英尺)
  • 水線長度:271.3米(890英尺)
  • 寬度:36.8米(121英尺)
  • 水線寬度:35米(115英尺)
  • 航速:28節
歷史,設計細節,防護能力,各艦概況,

歷史

蒙大拿級原本是美國海軍為抗衡日本秘密建造的新型戰列艦建造的大型戰列艦。因為二戰後期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它們最終沒有建成。有意思的是,美國有用州名命名戰列艦的習慣,但蒙大拿州是美國歷史上僅有的沒有同名戰列艦的州,所以美國海軍將蒙大拿州戲稱為“沒有玩具的孩子”。(南達科他級的“蒙大拿號”也沒有建造成功。)
蒙大拿級想像圖蒙大拿級想像圖
蒙大拿級的建造計畫是美國海軍在1940年“雙洋海軍”計畫中批准的,並且於1941年通過相關預算案。該級五艘戰艦編號被編為BB-67至BB-71。
這五艘戰艦計畫在三個海軍船廠中建造。分別為:
  • 蒙大拿號(BB-67)計畫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海軍船廠建造;
  • 俄亥俄號(BB-68)計畫在費城海軍船廠建造;
  • 緬因號(BB-69)計畫在紐約州布魯克林的紐約海軍船廠建造;
  • 新罕布夏號(BB-70)計畫在紐約海軍船廠建造;
  • 路易斯安娜號(BB-71)計畫於諾福克海軍船廠建造。
如果蒙大拿級戰列艦全部建造完畢,1940年代末期的美國海軍將會有17艘戰列艦。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海軍需要建造大量的航空母艦兩棲登入艦反潛艦。從而導致了蒙大拿級建造計畫於1945年5月全部取消,然而當時該級別的戰列艦卻還沒有鋪設一根龍骨。從1943年7月開始,美國海軍轉向以航空母艦為核心,從而戰列艦的海上霸主的統治地位由航母取代,於是這個“戰列艦中的霸主”也隨即取消建造。於是,衣阿華級四艦成為了美國海軍實際建造的最後一個級別的戰列艦。
有趣的是,蒙大拿州儘管在歷史上有兩艘同名的戰列艦,但兩艦均在建成前被取消,因而沒有一艘服役。蒙大拿州也“有幸的”成為了美國歷史上僅有的一個沒有同名戰列艦的州。
由於蒙大拿級的滿載排水量被設計為70500噸,該級將會取代當時服役的依阿華級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戰列艦.
蒙大拿級計畫裝備4座3聯裝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比依阿華級多一座。對於魚雷與火炮的防護也大幅度增強。這艘戰艦的側舷裝甲也很大程度上超過了當時其他級別的戰列艦。為了達到這些目標,蒙大拿級的設計最大航速降低到了28節,而依阿華級為31.4節(作戰航速)。由於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級似乎也注定了和南達科他級和北卡羅來納級一樣的命運——被取消建造或者成為浮動博物館。
蒙大拿號想像圖蒙大拿號想像圖
值得一提的是,蒙大拿級由於船身太寬,美國決定開展巴拿馬運河改進計畫,建造兩個新閘門,使運河更加寬裕並能夠讓蒙大拿級通過,從而使得美國海軍能夠順利的來往大西洋與太平洋。新閘門為美國海軍專用。但運河改進計畫也隨著蒙大拿級建造計畫的取消而取消了。

設計細節

蒙大拿級的設計人員最初希望將它的標準排水量限制在45000噸。但是,美國海軍決定不再限制排水量,對於艦體寬度不得超過33米的限制(為了能通過“巴拿馬”運河)也被取消。到1940年夏,美國海軍決定建造五艘蒙大拿級戰列艦,經過反覆的修改,實際上直到1944年3月才最終確定了技術性能。此時,蒙大拿級已經被設計成標準排水60500噸,滿載排水量70500噸,艦長281.9米,寬37米的巨艦。蒙大拿級如果建成將成為美國史上最大的戰列艦。
蒙大拿級前部的主炮蒙大拿級前部的主炮
蒙大拿級的設計重點是強化火力。在設計之初,總委會曾提出安裝457mmMK1型艦炮的方案,但出於射程、火力密度、排水量等方面的考慮,該艦繼續裝備MK7艦炮(406mm,初速:833.5米/秒)。蒙大拿級的副炮採用新研製的54倍口徑127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艦炮。該炮的炮彈重量、初速、射程、射高都比依阿華級的38倍口徑127毫米雙聯裝炮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蒙大拿級建造工作終止,這種雙聯裝艦炮也停止研製,改為研製54倍口徑127毫米單裝艦炮,並於1945年秋開始裝備三艘中途島級航空母艦。
為了讓蒙大拿級戰列艦有較高的命中率和強大的夜戰能力,它上面安裝了新型雷達火控系統。與大和級的雷達相比,蒙大拿級的雷達在各方面都要比前者相比都要好得多。再加上它強勁的火力,就可以在戰時發揮出較高的實戰效能。
除了這些裝備,蒙大拿級有著完善的防空能力。它安裝了十九座四聯裝40mm高炮和四十五座單聯裝20mm高射機關炮。
蒙大拿級的防護能力也是美國的戰列艦中最強的。對於魚雷與火炮的防護也大幅度增強,航速28節,續航力15000海里/15節。
由於蒙大拿級的滿載排水量被設計為70500噸,所以該級將會取代當時服役的依阿華級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軍艦,只有戰後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才能開始取代它。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海軍需要建造大量的航空母艦、兩棲登入艦和反潛艦,從1944年7月開始,美國海軍轉向以航空母艦為核心,從而戰列艦的地位由航空母艦所取代,於是蒙大拿級戰列艦也隨即取消建造。於是,依阿華級四艦成為了美國海軍實際建造的最後一個級別的戰列艦。
值得一提的是,蒙大拿級由於太寬,不能像依阿華級那樣通過巴拿馬運河。但是當蒙大拿級設計計畫被通過時,美國政府已經打算開始在運河上建造一個更寬的閘門。這個新閘門比起舊的來講更寬並能夠讓蒙大拿級通過,從而使得蒙大拿級能夠順利的來往大西洋與太平洋。但運河改進計畫也隨著蒙大拿級建造計畫的取消而取消了。

防護能力

蒙大拿級的防護能力是美國戰列艦歷史上最強的。
垂直防護:409mm,最下段削薄至259mm,19度傾斜,材質為Class A,背板是厚達25mm的STS。整體防護效果等價於533mm厚的垂直裝甲。
水平防護:露天甲板為38mm+19mm的STS。主水平裝甲,內側為147mm,外側為155mm,材質為Class B,背板是厚達32mm的STS。主水平裝甲以下還有一道防崩落層,內側厚16mm,外側厚19mm,材質為STS。此外舷側主裝甲帶以上的部分,有38mm厚的STS,與露天甲板處的STS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剝被帽功能。
水中彈防護:具備專門的防護裝甲,輪機艙段厚度為183mm-25mm,彈藥庫段厚度為216mm-38mm,材質為Class B。
火炮防護:炮塔正面457mm+114mm(背板),側面254mm,後面305mm,頂部232mm,炮座541mm。
魚雷防護:船體中央段防雷隔艙縱深為6.25米。
防護區域:裝甲帶較長,艦艉處有用於保護驅動軸和舵機的厚重裝甲,其防護效果與主裝甲帶相當。
抗損性能:輪機艙採用複雜的交錯布局,受到攻擊後同時喪失所有動力的可能性非常低。防崩落設計很好。
在水下防護上,防雷與防水中彈很難兼顧。大和偏向防水中彈,防雷就受影響。蒙大拿側重防雷,導致防水中彈能力不佳。大和側舷更厚,蒙大拿水平更厚,但是差距都不是非常大。蒙大拿的總體防護水平與大和相當。
為了進一步提高動力艙室的防護性,蒙大拿級的八座鍋爐與渦輪機都採用了獨立的隔壁艙室,抗浸水能力大幅提高。同時,為了減輕動力裝置的重量,蒙大拿級的主機功率為172000馬力,比依阿華減少了40000馬力,航速也降為28節。

各艦概況

BB—67 Montana 蒙大拿號:設計於1940年7月19日,計畫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海軍船廠建造,1943年7月21日取消建造。
BB-68 Ohio 俄亥俄號:設計於1940年7月19日,計畫在費城海軍船廠建造,1943年7月21日取消建造。
BB-69 Maine 緬因號:設計於1940年7月19日,計畫在紐約州布魯克林的紐約海軍船廠建造,1943年7月21日取消建造。
BB-70 New Hampshire 新罕布夏號:設計於1940年7月19日,計畫在紐約海軍船廠建造,1943年7月21日取消建造。
BB-71 Louisiana 路易斯安納號:設計於1940年7月19日,計畫於諾福克海軍船廠建造,1943年7月21日取消建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