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蒙古花蟹蛛
- 拉丁學名:Xysticus mongolicus (Schenkel, 1963)
- 別稱:黃蛛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Arachnida
- 亞綱:柄腹亞綱
- 目:蜘蛛目 Araneae
- 亞目:新蛛亞目
- 科:蟹蛛科
- 亞科:蟹蛛亞科
- 屬:花蟹蛛屬
- 種:蒙古花蟹蛛
- 分布區域:新疆、內蒙古、四川等
- 寄主危害作物:捕食性天敵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雌蛛,雄蛛,
基本信息
原始文獻: | Mem. Mus. Hist. nat. Paris N. S. Zool. 25A:226-228, fig.127 |
模式產地: | 內蒙古 |
生境: | 棉田, 稻田 |
國內分布: | 內蒙古, 新疆, 四川 |
國外分布: | 蒙古, 俄羅斯 |
備註: | 動物志中無"四川"; "蒙古, 俄羅斯" |
資料來源: | 新疆農區蜘蛛:348, 陳孝恩 高君川,1990 P.176,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蜘蛛目 蟹蛛科 逍遙蛛科:95-97. |
形態特徵
雌蛛
體長6.60-7.90毫米。背甲兩側具褐色縱帶。兩眼列均後曲。前側眼大於後側眼,前中眼等於後中眼。中眼區寬大於長,前邊略大於後邊。第I、Ⅱ步節脛節下方有4對刺,後跗節下方有5對刺,腹部長卵圓形,後端較寬圓,背面黃橙色,無複雜斑紋。外雌器中部為一瓦片狀弧形突起,橙色,後端有生殖孔;兩側為兩條弧形凹溝。
雄蛛
體長5.20-5.50毫米。體暗褐色,較雌蛛色深。第I、Ⅱ步足較雌蛛細長,脛節和後跗節下方刺的排列不規則。腹部背面兩側有2條不規則的暗褐色縱帶。觸肢脛節外腹側有1粗狀突起,末端內彎;外末角有一較細的突起,末端有一彎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