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紙牌

蒙古紙牌

蒙古紙牌遊戲發展與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遊戲——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相傳早在秦末楚漢鬥爭時期,韓信發明紙牌遊戲,因為牌面只有樹葉大小,所以被稱為“葉子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紙牌
  • 外文名:Mongolia CARDS
  • 出處:《遼史·穆宗本紀》
  • 類別:遊戲
據《遼史·穆宗本紀》中記載,遼穆宗經常和群臣一起玩“葉子戲”。遼以後,“葉子戲”在北方民間廣為流行。到了元代,由於蒙古族西征,疆域擴大到了歐洲,這一遊戲傳入到歐洲。清同治三年(1846年),陳魚門將紙牌改為竹牌,保留了碰和牌中的“萬”、“索”、“筒”,也就是今天蒙古族紙牌的萬、餅、條,據說是取其人姓名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加上白花、紅花、老千各掭四張牌計12張。整副牌總計120張。
如今,前郭縣蒙古族聚居地的紙牌有不同的玩法,可以一人用於擺對、兩人對玩,三人分玩,更多的是四個人圍坐而樂。
一付牌若是和(音hu)了,也就是贏牌必須具備這樣兩個條件:一是經吃、碰或自摸之後手中必須有四組三隻數字相連或相同的牌;二是手中還要有一對一樣的牌作掌。蒙古族紙牌的不同玩法。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聰明與智慧,體現了蒙古族的生活習俗。在郭爾羅斯,無論城市和農村牧區,蒙古族民眾把紙牌作為主要消遣方式。多年來一直分布面廣,發展健康,傳承了鼻祖始於葉戲馬吊的特徵,是古代葉戲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值得我們珍惜的高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