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汗國銀幣

蒙古汗國銀幣

1977年,建築工人在昌吉古城內施工時,曾掘出銀幣1370 枚。銀幣原被裝在一陶罐內,出土時陶罐已被打破。與陶罐一起出土的還有陶器8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汗國銀幣
  • 類型:古銀幣
  • 發現時間:1977年
  • 發現者:建築工人
簡介,研究價值,

簡介

1977年,建築工人在昌吉古城內施工時,曾掘出銀幣1370 枚。銀幣原被裝在一陶罐內,出土時陶罐已被打破。與陶罐一起出土的還有陶器8件。
這批銀幣數量很大,種類繁多,其中絕大部分是我國以前未曾見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學者陳戈曾對其進行研究,並著專文公布研究成果。
這些銀幣上面均壓印有庫法體或普通體阿拉伯文廠同時還有各種不同的圖框和花紋。根據對銀幣上銘文和數字的識別,可知這些銀幣除1枚外,其餘均造於公元13世紀40年代至14世紀初期間,製造地點為當時中亞的一些主要城市。並根據當時的歷史史實,判斷出它們分屬於當時由成吉思汗建立的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和伊兒汗國。其中察合台汗國銀幣占絕大多數,有1364枚。

研究價值

通過對這些銀幣的研究,陳戈的文章得出四點結論:
其一,察合台銀幣保持了原阿拉伯國家的錢幣製造傳統,在錢幣銘文中印有伊斯蘭教義和《古蘭經》中的詞句。這些銀幣由多處城市製造。各個城市製造的錢幣主要流通於本城及附近地區,但在。本汗國範圍內也可流通使用。另外,這批銀幣中由阿里馬里城和 “最大的斡爾朵”製造的最多,這反映了當時作為察合台汗國首都的阿里馬里城和伊犁地區不但是政治中心,而且也是金融中心,其商業活動比較發達。昌吉西距伊犁地區不遠,所以出現較多那裡的銀幣就不足為怪了。
其二,在這些銀幣中有4枚欽察汗國和1枚伊爾汗國的,儘管數量少,但卻反映了這幾個汗國間的商業貿易聯繫以及錢幣的互相流通使用。還通過銀幣上花紋的對比,看出了汗國之間在銀幣製造過程中的相互影響。
其三,在察合台汗國和欽察汗國的一些銀幣上出現的人名,可能與當時具體政治鬥爭形勢有關。
其四,這批銀幣為研究新疆北部宗教情況提供了一些實物資料,並印證了《長春真人西遊記》中記載的在公元13世紀後半期,昌吉城是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分界線。
這批銀幣現大部存於新疆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