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套方正,又稱“萬代盤長”,為繩線編結的裝飾品,多配飾於扇墜、荷包、匙環等物。用材原以繩線為主,20世紀50年代後多用“玻璃筋” 。俗稱的玻璃筋,即塑膠線,分空心、實心兩種,有各種顏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葫蘆套方正
來由,編織繩帶,方帶,圓帶,製作方法流程,盤結成形,蒂處起頭,盤結葫蘆套,
來由
葫蘆套方正,又稱“萬代盤長”,為繩線編結的裝飾品,多配飾於扇墜、荷包、匙環等物。用材原以繩線為主,20世紀50年代後多用“玻璃筋”。俗稱的玻璃筋,即塑膠線,分空心、實心兩種,有各種顏色。
盤長,原為佛家八種寶物之一。法螺、法輪、寶傘、白蓋、寶瓶、金魚、盤長,合稱佛家八寶,又稱八吉祥。盤長位居八寶第八,故又稱八吉、八寶,是佛家的符號,暗含連綿不斷、長久連續之意。盤長可以變化成多種變體圖案,如雙盤長、梅花盤長、萬代盤長等。用繩線編結飾物,萬代盤長比較美觀適用,最具代表性。
編織繩帶
葫蘆套方正是以繩線編帶,以帶盤結成形。繩帶的編織分為方形、圓形兩種。每一種都可編為一端死頭,一端活頭和兩端活頭兩類。
方帶
以一端死頭、一端活頭為例,用兩根等長的繩線從中間對摺搭接成十字。第一步,按逆時針方向,線1折向線2,線2壓線1折向線3;線3壓線2折向線4;線4壓線3從線1下穿過。第二步,(如圖①)按順時針方向,線1折向線4,線4壓線1折向線3;線3壓線4折向線2;線2壓線3從線1下穿過。以後重複第一步逆時針、第二步順時針的折、壓、穿程式,即每根繩線總是按自身方向回折。編成的帶子端面大體為正方形。
圓帶
編一端死頭、一端活頭的圓形繩線帶,起頭方法與方形一樣,也是用兩根繩線從中間對摺搭接成十字,然後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折、壓、穿線,始終按一個方向不變(如圖②)。
若編織兩端均為活頭的繩帶,則用4根等長的繩線,從中間用線暫時紮緊,先從一端編織,編成一段後鬆開捆綁線再編另一端,兩端交替編織,雙向延長。
製作方法流程
盤結成形
盤結葫蘆套方正,從葫蘆蒂處(上端)起頭,採用兩端活頭的編帶;從葫蘆花處(下端)起頭,則採用一端活頭的編帶。
蒂處起頭
用兩端活頭的編帶盤結。編帶編織一段夠彎成預定的環形時,一端的4根繩線一分為二,2根在上,2根在下,跨過另一端編帶,包住對方後繼續按原程式編帶。按圖案造型兩帶相遇,或自身彎環交叉,同樣按上述方法跨越編織。最後編帶在葫蘆花處相遇。相遇時,兩端各捋出2根繩線向上,分別插入對方編帶中或系扣,剪下余線;兩端各捋出2根繩線向下,4根繩線合在一起,再編織一小段編帶,然後打一個蒜疙瘩索緊,餘下繩線為穗。交叉跨越的順序(見編馬藺瞪圖③)是,第一次互交在1處;第二次互交在2處;第三次互交在3處;第四次互交在左右4處;第五次自交在左右5處;第六次自交在左右6處;第七次互交在7處;第八次互交在左右8處;第九次互交在9處;第十次自交在左右10處;第十一次自交在左右11處,總共17個交叉點,第十二次相交於葫蘆開花處結束。
用一端活頭的編帶盤結。按圖案設計尺寸,當編帶編織的夠在1處彎環自交時,交叉跨越後再繼續編帶。按(如下頁圖)標的交叉序號,依次交叉跨越。此種盤結方式,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即按圖案以交叉順序跨越後編織。最後在起頭處,即葫蘆花處收尾。收尾時,2根繩線穿入編帶起頭處的繩線內,再與另兩根編織一段編帶,打蒜疙瘩結束。
盤結葫蘆套方正,無論是採取方帶,還是圓帶,編織時均應把每根繩線拉緊,鬆緊程度一致,使其順直美觀。無論採取哪種盤結方式,均要左右對稱,上下比例協調,編帶間距一致,整體美觀。兩種盤結方式,前者優於後者。前者是編帶的兩端同時編織,同時交叉跨越,左右可以對比,一是好掌握左右對稱,二是有辦法安排交叉跨越的方向,三是好控制編帶間距。盤結熟練者可以採用花處起頭的方法,此法收尾處好處理,僅有4根繩線頭,均變為垂穗,美觀好看。
盤結葫蘆套
為方便與飾物的連線,蒂處編帶彎環時,可先將飾物套入或置入銅環。利用編帶盤結方法,還可以盤結“盤長”、“雙盤長”、“梅花盤長”等多種線編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