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
《浙江通志》載:董雙成,
西王母之侍女,世傳其故宅即臨湖
妙庭觀。雙成煉丹宅中,丹成得道,自吹
玉笙,駕鶴飛仙……宋紹興初,道士董行元掘土得銅牌,有字云:“我有蟠桃樹,千年一度生;是誰來竊去,須問董雙成。”《辭海》稱她為董逃。載:“董逃為古仙名,古辭寫她上山求仙事。”
相傳,董雙成本是農家女,長相一般,可是天資聰慧、手腳勤快,里里外外的事都很能幹。15歲時,父母要將她
許給財主家當媳婦,她死活不從,就逃到臨湖
妙庭觀修行。沒過多久,王母娘娘看中了她,把她收為侍女。王母娘娘身邊有好多侍女,唯獨雙成最能幹。別的侍女兩天干不完的事,她一天就能幹完。王母娘娘很滿意,故賜名“雙成”。
有一年大旱,江浙一帶從頭年的7月到第二年3月,沒有一場透雨。農家顆粒無收,餓死者不計其數。面對這種慘景,雙成心急如焚。恰好,雨師來參加蟠桃會,雙成有意接近他,想代民祈雨。無意之中,雙成看到雨師正把偷來的蟠桃往袖口袋裡藏,雙成喊道:“雨師豈能私藏!”雨師
竊桃被雙成發現,
羞愧難當。連忙向雙成求饒:“仙姑救我!”雙成就乘此機會迫使他下雨,說:“你馬上下一場透雨,我就不向
王母娘娘告發。”雨師只得乖乖照辦。
事後,王母娘娘發現蟠桃少了,就問雙成。雙成說:“誰竊蟠桃我知道,可是我已經答應他不說出這醜事,只好求娘娘賜罪於我。”說罷就跪下請求。王母娘娘雖疼愛雙成,可是她犯了
天律,不能不罰。就惋惜地說:“你違反
天律,理應重罰,念你為民祈雨,從輕罰落到凡間,去海島苦修三年。許你7月18日見我一次。除此之外,非召不得上天。”王母娘娘的寬宏大量,讓雙成
感激涕零。最後,她拜別王母娘娘,降落在黃楊尖山苦修。
雙成下凡以後,過著與平民百姓一樣的生活。除了修行,還要種地、砍柴。雖然很清苦,但山上別無他人,獨來獨往也很自在。7月18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當這一天的吉辰良時,她就站在石坎上飛天,去為王母娘娘慶祝生日。後來,雙成服役期滿,重新回到王母娘娘身邊做侍女。不過,她對
黃楊尖有好感仍然常來。
雙成回到王母娘娘身邊以後更加受寵了,玉母娘娘又給她增加了一項新的任務——視察民情,命她每年七月半前到中國民間查訪一次。她很關心中國民間的生活疾苦,盡心盡職地到處查尋。有一年天大旱,她就去找雨師,說:“雨師久不
施雨,叫我如何稟報。”雨師答應:“七月半前下透雨。”所以,中國民間就有了“大旱不過七月半”一說。
雙成回到天庭以後,每年都要回訪
黃楊尖。她總是替
黃楊尖周圍的百姓說話、辦事。她來回人間天堂總是從黃楊尖山上的那塊石頭上升天下凡,因此,中國民間稱此石為“仙人橋”。
在“龍頭”崗東面百步,有長約5米的石坎,稱“仙人橋”。相傳,每年7月18日,仙女董雙成就在此登天,去為王母娘娘過生日。
文人筆下
《
長恨歌》曰:“金闕西廂叩
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小玉、雙成都是王母身邊的玉女,尤以雙成更為歷代文人所愛。文人們偏愛雙成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她曾和一個著名文人——
東方朔有牽連,給嗜好YY的文人提供了想入非非的發揮餘地。
李白詞《
桂殿秋》曰:“仙女下,董雙成,漢殿夜涼吹
玉笙。曲終卻從仙宮去,萬戶千門惟月明。”
唐
韋應物曾有《玉女歌》(一作《
王母歌》)云:“眾仙翼神母,羽蓋隨雲起。上游玄極杳冥中,下看東海一杯水。
海畔種桃經幾時,千年開花千年子。玉顏眇眇何處尋,世上茫茫人自死。”也許說的就是這段故事。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在杭州西湖妙庭觀附近有一座
望仙橋。宋代紹興年間有位道士董元行在附近上層中挖到過一塊奇妙的銅牌,上面殘留著隱隱約約的文字:“我有蟠桃樹,千年一度生,是誰來竊去?須問董雙成。”
蘇軾在遊覽
妙庭觀董雙成故居時作詩:“人去山空鶴不歸,丹亡鼎在世徒悲。”就連
陳獨秀也浮想聯翩,發出了“王母不可見,但憶董雙成”的慨嘆。
傳說中的西池仙女
傳說董雙成本是
西周時代
錢塘江畔的一位絕色美女,混身上下洋溢著一份靈秀的氣韻。她的先祖是
商朝的史官,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在朝廷中也偶爾鑑往知來,抒謀獻策。
商朝亡後定居
錢塘江畔,在
飛來峰下種桃成林,結廬而居。每當初春桃花盛開時,嫣紅一片,簇擁草廬,生活在其中不啻是神仙生活。
這種生活環境從小就陶冶著董雙成,體似弱柳的董雙成酷愛桃花,如痴如醉。看看董雙成日漸長大,秀面明眸堪與繁花竟艷。有一天,忽然異想天開,採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煉製丹藥。初時僅能清痰化氣,日久生巧,屢加研究,逐漸在
火候及配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進。所提煉的丹藥,竟然能夠治療多種內科病症,遠遠近近,前來飛來峰下董家討藥的人絡繹不絕。
從採集原料到守爐煉丹,董雙成經常忙得不可開交,偶有閒暇,便吹笙自娛,興致來時還會高歌一曲《丹小鳳》。據說當她吹笙時,會引來百鳥在空中翱翔,而當她唱歌時,更有仙鶴飛來聆聽。
待至黃老之說興起,倡言神仙導引之術,大大符合了貴胄後裔的胃口,於是選擇了風景絕佳的地方,築廬結庵,興寄煙霞,吸取日月精華,提煉百卉的汁髓,以期在碌碌塵世中,能夠不食人間煙火,進而白晝飛升,得道成仙。董雙成隨同家人,在杭州西湖飛來峰下結廬煉丹,不能算是女道士,當時尚無
道教之名,真正
道家演變成一種宗教,設立道觀,傳授弟子,吸收信徒,是
東漢末年的事,道家與道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道家是一種哲學思想,道教是一種宗教,道教是挪用了道家的一些觀點,更借用了道家的創始人
老子來做自己的始祖。
東漢張道陵以符咒之法行世,北魏寇謙之,奉
老子為教祖,張道陵為大宗,設立道觀,宣揚教義,始成為一種正式的宗教,董雙成生在
西周,時間上已相去十萬八千里,只能算是一種自髮式的修行,還談不上是女道士的身份。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後,董雙成煉成了一爐“百花丹”,異香撲鼻,傳播數里之外,自食數粒後,頓覺神清氣爽,精神百倍,取笙吹奏,百鳥群集,盤旋飛舞,董雙成精神越來越清爽,越來越旺勁,忍不住高歌一曲,聲徹雲霄,引來仙鶴翩然而降,匍匐階下,心有靈犀,董雙成一步跨上鶴背,仙鶴馱著她冉冉飛升,驚倒附近的民眾,都只知痴痴地傻看。
牽扯上了東方朔偷桃
宋代道士董元行曾在西湖畔挖出過一塊銅牌,上有字跡:“我有蟠桃樹,千年一度生,是誰來竊去?須問董雙成。”這裡說的就是有名的“
東方朔偷桃”的典故。《博物志》卷八云:漢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之道。王母得知後與漢武帝相會,其時;
東方朔從窗戶外向內偷看,王母指著東方朔說:“此兒三偷桃矣!”王母的蟠桃三千年一生實,東方朔三次偷桃,暗示其非
凡夫俗子,已近萬歲矣。
東方朔能三度偷桃,除了說明其詭詐外,還因為他為人風流倜儻,才學過人,談吐風趣,迷住了蟠桃仙子董雙成。
東方朔不但偷桃,還是一個偷心的賊,所以能接二連三地上天
竊桃。
東方朔偷桃與仙女董雙成的故事給文人們提供了想像空間。《
西遊記》26回亦提及此事,
孫悟空為求活
人參果樹之方來訪東嶽大帝,撞見
東方朔,行者笑道:“這個小賊在這裡哩!帝君處沒有桃子你偷吃!”東方朔朝上進禮,答道:“老賊,你來這裡怎的?我師父沒有仙丹你偷吃。”
讀過《
西遊記》的都知道,蟠桃園中力士
仙吏甚多,除非象
孫悟空這樣監守自盜,否則蟠桃極難丟失。
東方朔雖然詭詐,但法力究竟有限,如何能連偷三次呢?這就不能不說董雙成了。董雙成雖貴為王母侍女,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能像普通玉女那樣經常私自下凡。清代名士胡與高詠
黃山桃花峰詩云:“山頭桃花開,山中玉女笑。帝鄉無盡春,日日斜陽照。”詩意雖然浪漫,但董雙成人面空對桃花,想來一顆芳心肯定是寂寞難耐。忽然有一天,董雙成抓到了一個
偷桃的賊,這個賊就是
東方朔。然而
東方朔不僅是一個
偷桃的賊,更是一個偷心的賊。他為人風流倜儻,而且才學過人、談吐風趣,所以一下子就迷住了董雙成。愛情蒙住了董雙成的雙眼,為了
東方朔她不顧一切,於是東方朔接二連三地前來
偷桃,直到最後
東窗事發。
孫大聖接管蟠桃園
眾所周知,王母氣量狹小,尤其容不得周圍的女子有愛情故事,所以董雙成肯定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蟠桃園長的職位也因此被撤消。《
西遊記》可作印證,其提及
五行山時說“
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而在此之前,
齊天大聖還在蟠桃園中頗逍遙了一段時日,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掐指算來,大聖上任之時,也許正距
漢武之世不遠,想來是董雙成剛被罷免,蟠桃園無人看管,才讓大聖頂了缺吧。然而大聖乃天產石猴,只知
偷桃,
不解風情,蟠桃園中的桃花,就只能空對春風了。桃花仍在,斯人已去。“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這一首《
葬花吟》,竟似為雙成寫就一般。天盡頭,何處有
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