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董用威(董必武原名))

董必武(董必武原名)

董用威(董必武原名)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董必武(1886年-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號壁伍,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家和法學家,是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北京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必武
  • 別名:董賢琮、董用威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黃安縣 
  • 出生日期:1886年
  • 逝世日期:1975年4月2日
  • 畢業院校:日本東京“私立日本大學”
  • 主要成就:中共一大代表
    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副主席和代理主席
  • 籍貫:湖北省紅安縣
人物生平,主要著作,人物語錄,家庭生活,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886年,董必武同志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一個清貧的教書先生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17歲時考中秀才。青少年時期的董必武同志,目睹清朝政府的腐朽專制和西方列強對中國人民的欺壓掠奪,立志救國救民。
1911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同年參加辛亥革命。
1914年,考入日本東京“私立日本大學”學習法律,在日本加入孫中山創建的中華革命黨。
1915年6月,回國從事反袁活動,兩次被捕入獄。
1919年,在上海參加了五四運動,後創辦武漢中學,教授國文。
1920年秋,與陳潭秋等在武漢建立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代表。後回武漢建立和發展湖北省的黨組織,先後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武漢地委書記、湖北省委委員。
1924年後,領導籌建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湖北省黨部常委。
1928年,赴莫斯科學習。
1932年,回國後,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工農檢察委員會副主席。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陝甘寧邊區政府代理主席。
抗日戰爭爆發後,長期參加同國民黨談判,曾任中央南方局副書記、重慶工委書記、中央財經部長、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1945年,代表解放區參加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書記,中共重慶工委書記,中共中央財經部長,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董必武擔任政務院副總理,率領接收工作委員會華東工作團前往南京、上海等地,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工作,勝利完成了任務。察哈爾北部地區出現鼠疫並迅速蔓延,董必武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組織醫務人員前往疫區,迅速制止了疫情的進一步發展。後歷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和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七屆、八屆、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

主要著作

董必武的主要著作有《董必武選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詩選》、《董必武年譜》。

人物語錄

董必武總是把自己視為人民公僕,以黨和人民的“老牛”自勉。他常說:“我們的黨是為民眾利益服務的,如果不為民眾服務,還要組織共產黨乾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家鄉的親友以為他在北京做了“大官”,便要求他幫助解決工作、升學以及購買拖拉機、鋼材等問題。董必武一律加以拒絕,並諄諄教育他們:“我受黨的委託,人民的信任,參加國家領導,是各項政策制定的參加者,也是維護者,決不能利用職權給自己的親屬批物資”;“革命不是做官”。

家庭生活

第二任妻子:陳碧英
妻子:何連芝
董必武與何連芝1937年在延安結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翬、董良翮。三個名字之所以都帶“羽”字,是因為董必武深感舊中國的“落後就要挨打”,希望中國自己製造的飛機早日飛上藍天,期待他們兄妹志存高遠,為國家建設作貢獻。

人物評價

董必武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黨和人民永遠懷念他。
董必武同志是國民黨的元老,又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從兩次國共合作到新中國成立前後,他以豐富的統一戰線的理論和實踐,為推進中國革命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董必武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抱定革命必勝的信念,即使在革命遭到嚴重挫折時也矢志不渝。他曾考中秀才,也曾在舊政府任職,但為了救國救民,他毅然決然拋棄功名利祿,投身民族解放事業。在漫長的革命征途中,董必武同志曾多次身處險境。大革命失敗後,他被敵人重金通緝,家中房屋被拆毀,親友亦被株連,這些都沒有動搖他堅持革命的意志和決心。在國民黨統治區的重慶、南京工作時,中共辦事處駐地周圍布滿國民黨特務,董必武同志總是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英勇機智地同敵特周旋,頻繁會見走訪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開展統戰工作,擴大黨的影響。“文化大革命”開始時,他已年過八旬,雖遭到誣陷和迫害,仍以“老牛負重耕荒地”的精神自勉,堅信“遵從馬列無不勝”,堅信黨有能力戰勝邪惡、修正錯誤。他以普通黨員的身份為所在黨支部的同志講黨史,以親身經歷高度讚頌毛澤東、朱德及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用這種特殊的方式進行抗爭,教育人民,教育黨員和黨的幹部。
董必武同志是嚴明法紀、嚴守紀律的模範。1944年1月3日,他在重慶回覆中共中央元旦賀電的謝壽電文中說:“不管在什麼地方,不論在什麼時候,要毫不猶豫地堅守著中央分配給我的崗位。”1955年,董必武同志擔任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他強調要注重對黨員進行法制思想教育,使黨員懂得“國法和黨紀同樣是必須遵守的,不可違反的”,“我們黨員應當成為守法的模範”。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自己就是遵紀守法的模範。他家中有一間辦公室,從來不允許家人進去,即便有什麼事找他,也只能在門外喊他,有關黨和國家的秘密,從不允許家人打聽、議論。他到地方視察時,堅決不允許地方擺設宴席招待。
董必武同志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共產黨人良好家風的典範。他身居高位卻從不自視特殊,嚴格要求親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他的夫人何蓮芝同志是一位1933年入黨的老紅軍,打過仗,負過傷,為革命做過大量的工作。1956年國家機關幹部調整工資時,人事部門擬定給何蓮芝同志提級,但董必武同志沒有同意,還特地找有關同志說,還是先提別的同志吧。董必武同志從不以功臣自居,從不擺老資格,他常用朴誠勇毅、甘當配角與子女們互勉,從來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職務去謀私利。他經常教導兒女,人的一生要靠自己努力學習,靠正確思想的指導,靠老老實實的工作,靠組織,不是靠父母,也不能靠父母。在他教導下,他的小兒子剛剛中學畢業就到農村,走上了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
董必武同志一生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是活到老、學到老、為人民服務到老的楷模。他有著深厚的國學功底,是黨內的飽學之士。參加革命後,他博覽群書,刻苦鑽研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政治、法學、詩文、歷史等都有很高的造詣。他在中央蘇區時期就與何叔衡、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等同志被尊稱為“五老”,到八九十歲高齡時,仍然自謙“紛紜萬有識之微”,保持著“學習當如卒過河”的永不自滿的勁頭和境界。他對中國革命作出過重大貢獻,卻一直“甘為民仆恥為官”,從不談自己的功績,從不居功自傲。新中國成立後,無論擔任什麼領導職務,他都以“新功未建慚高坐,老本無多啃早完”的謙遜態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為黨建功、為國立業、為民造福。
董必武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獻身理想的一生。他經歷了從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階段,在每一次緊要的歷史關頭,他都堅定站在偉大變革的最前列,披肝瀝膽、英勇奮鬥,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模範的領導者之一”,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了豐功偉績。

後世紀念

2016年3月5日是董必武同志誕辰130周年,人民日報發文《紀念中國共產黨的模範的領導者董必武同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